“如果你在上海,臨時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遇到困難,你可以來小店告訴服務人員:來一份單人套餐。不用買單,不必客氣。你隻需在以後,你有能力的日子裡,記得多幫助一下你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這是位于上海漕寶路的一家“七哥酸菜魚”川菜館門口貼出的告示。6月恢複營業後,老闆何成做出了一個不普通的決定:為臨時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遇到困難的人提供免費餐食。這個決定被稱作“魔都有溫度”,并用醒目的紅紙貼在了店門口。
面臨20萬虧損
卻想着幫助别人
傍晚時分,一個小夥子推開了飯館的門。他皮膚黝黑,看起來才二十出頭,臉上卻沒什麼精神,頭發蓬亂,穿着一雙舊拖鞋,身上衣服也有些髒。
平時負責接待客人的陶虹宏走過去:“歡迎。”小夥子有點局促,試探性地小聲問:“可以來一個單人套餐嗎?”“好的,沒問題。”陶虹宏溫和地回了一句,便去後廚下單。
等待餐食的時候,何成問他是做什麼工作的,年輕人支支吾吾。他說自己從老家來上海以後就遇到疫情,一直找不到工作,想回家又沒有錢。何成聽了有點心酸。拿着盒飯離開時,男孩羞澀地說了聲謝謝,消失在暮色中。
“我們剛貼出這則告示的時候,最多一天有6個人來點‘單人套餐’。”何成告訴記者,這些人中大多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且都是一次性的,沒有“回頭客”。
“很多人來過一次就不好意思再來了。他們中有的可能回了老家,有的可能已經找到工作,再也沒見過,但是能在他們最困難時提供一點幫助,也是緣分。”
小館平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2萬元,現在無法開放堂食,一天營業額隻有5千多元。這次疫情讓小館遭受重創。“封控兩個月,沒有任何營收,菜都壞了,還欠下12萬元房租,總共虧損20萬以上。”
自身面臨着虧損和經營困難,為何還要想着去幫助别人?“做一份套餐就是多炒一份菜而已,但是對于困境中的人來說很重要。”何成說,“如果是在平時生意好的時候去做這件事,沒有意義,正是艱難的時候,才需要有人伸出援手。”
“一份單人套餐”,是求助者和施助者彼此之間的一種默契。“這種叫法‘不戳面子’,為接受幫助的人保留自尊心。”6月以來,川菜館已經為30多位困境中的普通人提供過幫助。
街頭的深夜食堂
為夜歸人點一盞燈
31歲的何成和陶虹宏夫妻倆的老家在重慶市開州區趙家街道,店裡11個人都是同鄉。
“趙家街道家家戶戶有做餐飲的傳統,老一輩帶着年輕人在全國各地開川菜館。”何成從小開始學廚,曾經在浙江甯波開飯店,5年前跟親戚來到上海開了這家“七哥酸菜魚”。“他們都是跟着我出來打拼的,年紀都比我小。”小館承載了11個人的夢想和生計。
2017年剛到上海時,何成夫妻在漕寶路103号的一個小巷子内租了一個小店面,隻有七張桌子。“那時我‘砸鍋賣鐵’地把幾乎全部錢都投進了這家店。”小店剛開業,何成事事親力親為,自己炒菜,自己洗碗,因為壓力太大,他一年就瘦了20斤。後來,小店熟客越來越多,從40平方米擴展到現在100多平方米。
“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中午和晚上都要排隊。有的客人還要發微信給我留座位。”陶虹宏有1000多個微信好友,800多個是顧客。
小飯館周邊是日月光商場、光大會展中心,平時商務樓裡的白領下班了就會過來吃飯。“到了深夜,來吃夜宵的大多是日月光的員工。”小店菜品火候足,價格實惠,上菜快,每天營業到淩晨四點,成為許多城市夜歸人在深宵裡的港灣。
感受過溫暖
在這座城市心懷夢想
晚飯時間,來小店點餐的客人多起來,他們在門口下單,等待10多分鐘就能取餐。現在小館隻做外賣,每天,夫妻倆就和店員輪流開着兩台電瓶車,奔走在各處送外賣。“這些客人都是熟客,來點餐不用說地址,下單了我們就直接送過去。”
2020年新冠疫情剛暴發,小館停開了半個月,這次疫情面臨挑戰更大。“6萬房租,6萬工資,按照現在的營業額,我們要麼欠工資,要麼欠房租。”何成說,“員工的工資一定不能拖欠,因為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家子。”
11個人租住在附近的一個小區裡。“疫情期間,樓組長看到我們人多,經常把多餘的物資分給我們。”四月中旬,何成隔壁鄰居感染了新冠,夫妻倆成了密接。“在去隔離點之前的兩三天時間裡,我們幾乎都沒有物資,又不能參與團購,是我們的房東到處幫我們籌措物資。”
在最困難的時候感受過溫暖,他們也想把這份關愛傳遞給更多人。
“我相信眼前的困難隻是暫時的,開放堂食後,小店就能恢複。人還是要心懷希望。”何成是個樂觀的人,在他看來困難時也隐藏着機遇,“我們先一步步把小館的口碑做出來,做成品牌。”
“我還是很喜歡上海,在這座城市裡,隻要努力,就會有回報。”他的夢想是在上海開連鎖店。但眼前的願望,是希望當初懷着一腔熱血、跟他從老家出來打拼的這群人都能
(綜合上觀新聞、新民晚報、《新聞坊》欄目等)
來源: 看看新聞Knew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