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丨知乎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被人們默認的“希望對人們很重要”很少有人質疑,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試着結合自己的思考回答一下,大家有意見,直接闆磚招呼,能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行。
我認為希望可以有兩種含義。
1.希望是一種積極的目标。積極代表目标将會對我們産生價值。在我們已經有了成功的經驗時,希望是後驗性的,我們的行為動機是一般是一種目的因,而非動力因。
生物理論認為,我們行為的動機取決于本能,現在一般認為是源于基因和遺傳,我們本能的會有一種積極的目标,所以按照生物理論我們就是有積極的目标,原因就是我們是人,是人就有希望,希望的差異性是基因的差異性。
學習理論認為,我們行為動機是獲得獎勵逃避懲罰,而這樣的行為一般由後天習來,富二代和窮二代的基因不是問題,一般富二代的希望是休閑娛樂把妹,研究哲學(就我接觸的來看,有搞這個的),一般窮二代的希望是竭盡全力生存下去,這是由環境和人共同作用決定的,所以希望的差異性是人和環境的差異性。
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我們行為動機是需求要得到滿足,我們的在各個階段的需求不同,小時候要個木馬,長大想要的是寶馬。需求不同導緻我們在每個階段的希望也不同,所以希望的差異性是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或者同一人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
誘因理論認為,我們行為動機是權衡得失利弊,這是希望作為目标價值的最好的體現,我們在具體情況中會考慮各種情況重要性和和其發生的可能,不同的權重下會選擇那個代價最小,利益最大的行為,所以希望的差異性在于我們不同行為産生的利益和相對代價的差異性。
那麼希望既然是一種積極的目标,而且我們的希望會使我們獲得行為的動機,為了寶馬,别墅,拼了!所以希望會使我們作出對認為對自己有價值的行為,無論是滿足自己的需求,還是獲得獎勵逃避懲罰,都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在世界上生存下去并且可能還會活得更好。
如果把人類當成一個整體來看,需求之間和獎勵,懲罰會造成矛盾,于是個體的對自己有利的目标不一定是人類的福音,博弈論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但是希望是一個目标,目标會發生變化,這時矛盾的發生會導緻新的目标出現,我們的希望會有一部分是社會規範的出現,比如我們借助了道德,完善了法律。
如果把人類和環境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全人類的福音可能是環境的厄運,但我們的希望仍會轉向,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會成為新的目标。
所以希望對我們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積極的目标對我們很重要,使我們有了對自身有價值的行為動機。
人們大都認為是這樣,但我認為希望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2.希望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積極代表着情緒對我們産生價值,在我們未能取得成功的經驗時,希望是先驗的,我們的行為動機一般是動力因,而非目的因。
神經學者認為,我們的行為動機一般是為了協調身體的穩态,當情緒産生的時候,由于神經系統的反應,我們的行為就成為了情緒的結果,憤怒時我們找人打架,悲傷時抹眼淚,所以心理中希望的産生導緻了我們外顯行為的發生,希望的差異性來自于我們身體調節平衡時的自然反應的不同。
認知學者認為,我們的行為動機來自于判斷,評價,思考。情緒的産生并非來自于外部事件,而是我們對外部事件的判斷,我們下意識裡喜歡或者厭惡這件事情,從而産生情緒,情緒的産生使我們逃離這件事或者接受這件事情。所以心理中希望的産生于我們的判斷,希望的差異性來自于我們内心的判斷的标準的差異性。
那麼希望既然是一種積極的情緒,而且我們的希望本身就可以成為動機。希望情緒的産生進而決定我們的行為,我們在困境中一般會因為希望情緒的産生獲得不屈不撓的勇氣,窮二代會因為希望情緒的産生迸發出發憤圖強的激情,醜小鴨也會因為希望情緒的産生油然而生出一種飛上藍天的豪情。
對于整個人類來說,人類産生了希望的情緒不會采取相同的行為,由于希望動機的差異性和具體環境下的不同,我們的行為會多樣化。行為的多樣性一般會導緻結果的多樣性,這樣就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多種可能性的好處對于人類的好處就是提供了非常多的選擇不讓環境一次性讓人全部淘汰掉。而絕望情緒的産生反應,人們大部分會采取相同的行為,這是很不利的喲。
所以希望對我們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這種情緒才是你不斷進取的動力,希望對于整個人類而言則事人類不斷的積極主動适應環境。
另外,我認為的希望的兩種含義不是互相獨立彼此分離的,一般而言,積極的情緒會達成積極的目标,積極的目标又可以拉動積極情緒的産生,取得成功經驗的人越來越有昂揚的情緒,而消極情緒的人一般會失敗。
我就從兩點含義來進行讨論,這隻是我思考的結果,歡迎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