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臨江仙歎姜維

臨江仙歎姜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1:22:39

拜月曾在秋分時

作者:姜維群

臨江仙歎姜維(拜月曾在秋分時)1

《欣緣道人庚子秋分吟》

億衆環球庚子驚,旱魃水患疫初平。偷閑域外觀《推背》,排擾窗前寫《心經》。石襯輕苔鐘暑意,甬留枯葉戀秋聲。秋分日夜雙均列,溫酒煮粥茶待烹。

自己亥歲暮滞英倫,倏爾半年有餘。觀風雲勝之玩味風月;聽濤音嘗似遇夢魇。看如日夜均等,已然晝短夜長也。——欣緣道人怃然喟歎

臨江仙歎姜維(拜月曾在秋分時)2

為什麼秋分節氣說拜月?這裡面是有緣由的。

北京有四壇,即天壇、地壇、日壇和月壇。這是中國古代用來一年四次祭拜的場地,即春分在日壇祭日,夏至在地壇祭地,秋分在月壇祭月,冬至在天壇祭天。秋分祭月就是這一天拜月。

由古至今,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竈習俗,正因為拜月是女子的事,于是牽來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由此一幅貂婵拜月美人圖成為經典畫面。

扯遠一點,其實貂婵是一個傳說,是《三國演義》中幾大謎案之一。在書中沒有對貂蟬籍貫姓氏的陳述,最後這位美人書中沒有做最後的交代,不知所終。

以後幾個不同結局的版本,都是後來的民間傳說。但在山西忻州确實有她的墓,也有她曾經出家的山洞。說她姓任,其出生以後村裡的杏樹三年不開花。

說貂蟬拜月是為了殺董卓救王允,自己在後花園設香案拜月祈福,但在《三國演義》中沒有拜月的情節。可以斷定,這是由秋分女子祭拜月亮而衍生出來的故事。

秋分是太陽直射赤道,将晝夜平分開來,也就是說,白天12小時,夜裡12小時,古人選在這一天祭月。今年秋分是農曆八月初六,正是上弦月。

我們曆來喜歡圓滿,即然拜月何不在月圓之日,故而從漢代以後逐步改為八月十五拜月,所以說,中秋拜月是在秋分祭月的習俗上形成的。

國人自古就有月亮崇拜情節,天空本來就有兩個最明顯的發光體,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尤其月亮,變化很大,人們将月亮活動的一個周期叫月,農曆的月份就是月亮圍地球轉了一圈的時間。

古人的哲學思維,将一切劃定為陰陽,空間上下切割即天為陽,地為陰;時間用日夜切割,晝為陽,夜為陰;将兩個發光天體切割,太陽為陽,月亮為陰。故而,把嫦娥“派”到月亮上,形成了隻有一個女人的王國。

中國封建社會男為尊女為卑,月亮居陰所以有嫦娥,男不拜女是古例,男不拜月看來與這位“女月王”有關。

秋分正是日夜平分陰陽均等的日子,同時它恰恰在90天秋天的中間,秋分平分了秋天。正所謂: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節氣到了秋分,秋天的涼意開始登堂入室了。

農耕生活的古代,秋季是收獲的季節,隻有這個時候才不會有吳牛喘月的驚懼,才有心情擡起頭來看月亮。俗諺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秋分時節一年的勞作看到了豐收,此時此刻拜月也是感謝更是祈禱明年。古代人面對說變臉就變臉的老天爺,風調雨順了就感恩,有旱魃水患就自責,總而言之,誰也惹不起。

文末以宋代楊公遠詩作結:“屋頭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裡人俱共,三杯酒自醺。河清疑有水,夜永喜無雲。桂樹婆娑影,天香滿世聞。”

(刊于2020年9月17日《中老年時報-歲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