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福州六十歲的劉女士因為胸悶氣短去醫院檢查,結果卻被接連查出兩種緻命的疾病,而患病的原因竟與她平時的“養生”有關。
經檢查劉女士的心髒血管不僅普遍狹窄,而且狀況十分糟糕,血管壁已經開始有了粥樣硬化。醫生說,隻要一次血壓的劇烈波動,血栓便會從血管壁上脫落并立刻堵死血管。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是入夏了,她覺得天氣比較熱,沒有胃口吃飯,水果很涼爽,所以她每天三餐就把水果當飯吃,其它也不吃了。她覺得這樣能補充水分,但恰恰相反。經檢查,她不但心血管重度狹窄,血糖還偏高,患上了糖尿病。這個案例并非個例。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不想吃飯,認為水果不僅熱量低,而且營養豐富,是減肥美容的佳品。于是開始把水果當飯吃!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了,不僅起不到減肥的效果,還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危害。
隻吃水果的危害
1.導緻營養不良
水果中所含蛋白質、脂肪含量很低,缺少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長期用它代替正餐,易造成營養不良。比如:蛋白質以及鐵和鋅等微量元素不足,會讓新陳代謝率下降,頭發幹枯,臉色發黃。特别是中年女性,更容易顯老。
2.損害腸胃
長期将水果當飯吃有可能會導緻胃部功能下降。因為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酸,這些果酸攝入過多會刺激胃粘膜,導緻胃酸大量分泌。如果經常有這種行為,大概會導緻胃部功能受損,發生胃部疾病的可能性會增加。
在炎熱的夏天,很多人晚上會吃冰鎮西瓜。然而,西瓜本身就屬于生冷食品,如果空腹吃太多冰鎮的,很容易讓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突然受到刺激,出現收縮、痙攣,引發胃痛。
3.血糖升高,引發肥胖
很多水果熱量高,攝入過多還會導緻肥胖。像常見的西瓜、芒果、榴蓮等都屬于高熱量水果,并不利于減重。更不用說柿子、桑葚、椰子這些糖分更重的水果了,其含糖量高達14%。如果一不小心貪嘴,多吃這些含糖量高的水果,那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就麻煩了。
吃水果的正确方式
水果不可代替正餐,但大家也不能不吃。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吃水果的注意事項。
1.果汁不可代替水果
懶得吃水果,卻喜歡喝果汁,認為果汁和水果的營養價值一樣。其實,果汁是不能代替新鮮水果的,果汁的營養價值不如新鮮水果高。
水果在打成果汁後,損失了幾乎全部的膳食纖維和部分維生素,卻保留了幾乎全部的糖分,因此過濾後的水果汁的糖分較高,相較于整個水果來說,果汁不是一個健康的選擇。
2. 盡量選擇應季水果
如果真要選擇,建議你選擇應季水果。無論是風味、口感、營養還是價格上都是有優勢的。而且應季水果的産量比反季要多,價格上也會有相對的優勢。
再者,由于反季水果多數是在大棚内種植,受到棚内光照和溫度的制約,果實自身的營養物質累積相對較少,口感自然會受到影響。所以強烈建議大家,吃水果還是要選擇應季時令水果,不僅便宜,味道還好。
3.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
吃個水果還要看需求,真是麻煩,那不是想吃什麼吃什麼。
相信這是很多人心中所想,但若是沒有計劃地吃,這是會對身體有損害的。
水果中有很多是寒涼的,久食易損傷脾陽。
目前我們大多數人,心浮氣躁,心氣沉不下來,會形成上熱下寒的狀态,上面熱燥,下焦卻寒涼。吃寒涼的水果雖然當時心中舒服,但犧牲的是自己的腎陽,時間久後最終會導緻脾腎陽虛。女的會月經不調、子宮長肌瘤、臉上長斑;男的會腰痛、腿沉、腰椎間盤突出...
4.病人要少吃水果
病人吃水果也是要針對病情來進行分析的。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水果的攝入方面一定要注意盡量減少含糖量過多的水果,可以适當地吃一些黃瓜,吃一些含糖量少的水果。水果固然好,但過滿則虧,沒有哪一種水果中含有我們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所以我們應該平衡膳食,食物種類要多樣,就是全面、均衡、适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