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鬼怪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小時候一直對大人口中會吃小孩的妖魔鬼怪莫名畏懼。後來,在電視機裡看了《西遊記》,妖魔鬼怪在腦海裡有了具體的形态和指向。再長大些,我就明白了,其實《聊齋志異》這類志怪小說裡面叙述的那些妖魔鬼怪都是人,不過是借着“動物成精”來說人,隻是古代的一種象征手法罷了。
閩南有很多“鬼”,這些“鬼”都是人。“鬼”在閩南語中讀作”[kui³]“,當它作名詞詞尾的時候,指稱某一類人。比如“錢鬼[ʦĩ² kui³]”, 顧名思義就是守财奴、拜金主義者;繳鬼[kiau³ kui³] ,嗜賭如命的人,也就是賭棍、賭徒;“病鬼[piəŋ⁶ kui³]”,指病夫、多病的人;“躁性鬼[ʦɔ⁵ siəŋ⁵ kui³]”,性情急躁的人;“宿鬼[siak⁷ kui³]”或者“宿精[siak⁷ ʦĩ¹]”指的則是機靈鬼。
©說咱閩南話App字詞典
在“鬼”充當形容詞詞尾的時候,表程度加深,比如“枵鬼[iau¹ kui³]”,當它為名詞,表示餓鬼、窮酸鬼;為形容詞時,有兩個意思,一是吝啬、小氣鬼,二是以餓鬼、貪吃鬼來形容人貪嘴好吃。
台灣地區也有好幾種“鬼”,好色、不要臉的“不死鬼[put⁷ su³ kui³]”,肮髒或下流的“垃圾鬼[laʔ⁷ sap⁷ kui³]”,披頭散發的鬖毛鬼[sam⁵ mŋ² kui³], 很窮的“散鬼[san⁵ kui³]”等……
比起做“鬼”,當“妖精”可好多了。閩南語裡形容一個人聰明、狡黠,就會說他/她:“汝真鬼精[kui³ ʦĩ¹]”。但是你可不能誇人像“妖精[iau¹ ʦĩ¹]”,這可不是一個好詞,相似的詞還有“狐狸精[hɔ² li² ʦĩ¹]”。
《聊齋志異》中的狐妾 ©網絡
一說起“妖魔鬼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閩南語裡體現得還挺多。
比如我在愚人節給朋友講了一個天大的“新聞”,他說我在“騙鬼[pʰian⁵ kui³](戲稱隻能騙騙鬼卻騙不了人)”。
偷偷捉弄同事被發現,她來了一句“原來是汝咧變鬼[pĩ⁵ kui³](搞鬼、做手腳、耍花招)”,有時候我們也會說“變鬼變怪[pĩ⁵ kui³ pĩ⁵ kuai⁵]”。
有女生打扮得很嬌美豔麗就可以說她很“妖嬌[iau¹ kiau¹]”。
表示不理解或無法分辨的時候,會說:“鬼解知伊咧創啥乜(鬼曉得他在做什麼)!”
©說咱閩南話App字詞典
一般,女生覺得一個人很讨厭的時候,會使用“漚鬼[au⁵ kui³]”,比如“伊野漚鬼(他很讨厭)”。
罵人莽撞、冒失會說“汝是互鬼舂着[kui³ ʦiəŋ¹ tioʔ⁸]?走喝[huaʔ⁷]緊!(你是被鬼撞到了嗎?跑那麼快!)”“鬼舂着”還可以表示活見鬼,形容離奇或無中生有,比如“鬼舂着!汝若解變做即款?(活見鬼!你怎麼會變成這個模樣?)” “鬼舂着”也叫“鬼拍着[kui³ pʰaʔ⁷ tioʔ⁸]”。
打開中國地圖,好像全國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有關于“妖魔鬼怪”的表達。
四川話裡有一種“機靈”叫做“鬼精靈”。雲南方言當中有種表達叫“鬼火路”,說的是“有鬼火出沒的路”,表示“無法交流,讓人惱怒”。滬語裡說人小氣、吝啬用的是“刮皮鬼”,說小孩子是小鬼頭,多半是在說他精靈古怪、人小鬼大。
《西遊記》裡的妖怪 ©網絡
粵語中想誇一個人漂亮,會說“佢靓到鬼咁(她漂亮極了)!”而表達誇張的言行,湘語則是用“鬼喊鬼叫”來形容姿态難看到白日見鬼。要說一個人特别笨,在晉語中就會說他是個“瓷慫鬼”。不過這個笨可能并不是智商上的愚鈍,更多的是沒眼力見兒,也少了個心眼兒。
方言裡有很多和妖魔鬼怪沾邊的表達,仿佛是一個“妖魔鬼怪”遍布的方言世界,不可怕,反而很有趣。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