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首都開羅西部的吉薩,散布着大大小小約80座金字塔。它們是古代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從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字,因此在我國被稱為“金字塔”。
金字塔是人類文明史中的一項偉大奇迹,更是永恒的謎團,數千年以來,它矗立在古老的尼羅河畔,迎曙光,浴暮霭,閃爍着神奇的智慧之光。
在埃及,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約建于公元前2700年,塔高146.5米,相當于一座40層的摩天大樓,塔基呈正方形,每邊長230.6米,占地約5.29萬平方米。
整個胡夫金字塔共用了230萬塊大小不等的石塊砌成,最輕的石塊約1.5噸,最重的約160噸,平均重量為2.5噸,總重量約684.8萬噸。這些石料需要用978286輛載重7噸的大卡車來裝載。
有關專家估計,在修建大金字塔時,埃及居民至少應有5000萬。然而,據曆史資料統計,在那個時期,世界總人口才有2000萬,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矛盾。
何況,已經發現的金字塔有80座之多,按每30年完成一座來算,總計也需要2400年。古代埃及,承受得了這樣浩繁、長久的消耗嗎?
據考證,用于建造金字塔外層的11.5萬塊上等白石灰石,取自尼羅河東岸的穆卡塔姆采石場,内部墓石的花崗岩,則采自500千米外的阿斯旺。
更令人不解的是,建造金字塔所需的如此之多的龐大的石塊,古埃及人是怎麼将其運輸的。因為即使有足夠的人力,也難以把這每塊重達1.5噸到160噸的巨石運送到工地。
那時的埃及沒有馬,也沒有車。車和馬是公元前16世紀,也就是建築胡夫大金字塔以後1000年,才從其他國家引進埃及的。因此,當時運輸石塊是不可能用車載和馬拉的。
有的人提出了橇闆圓木滾運和水運的設想,但古埃及既沒有木質足夠堅硬的木材,又沒有足夠先進的滑輪、絞車和起重設備,因此在古埃及也是不可能采用這兩種方法的。
更加令人稱奇的是,整個金字塔不用一塊木料,不用一根鐵釘。石塊和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結物,然而卻拼合得天衣無縫,甚至連最薄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怎樣把石塊一層層壘上去,更是一個令人猜想的神秘疑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