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的終極自救之路?繼押金難退惹争議之後,ofo又陷入了漲價疑雲12月16日,ofo方面對發酵兩天的“雙标退押金”風波仍未做出回應,同一天,一張“騎行ofo2.3公裡收取3元車費”的截圖在微信群不胫而走這并非ofo近期所有的“秘密”,2018年下半年,ofo多次陷入資金斷裂傳聞,與股東的關系也撲朔迷離經曆過“至暗時刻”後,ofo能否實現CEO戴威“跪着也要活下去”的期望,依然未知,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ofo的終極自救之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繼押金難退惹争議之後,ofo又陷入了漲價疑雲。12月16日,ofo方面對發酵兩天的“雙标退押金”風波仍未做出回應,同一天,一張“騎行ofo2.3公裡收取3元車費”的截圖在微信群不胫而走。這并非ofo近期所有的“秘密”,2018年下半年,ofo多次陷入資金斷裂傳聞,與股東的關系也撲朔迷離。經曆過“至暗時刻”後,ofo能否實現CEO戴威“跪着也要活下去”的期望,依然未知。
計費規則撲朔迷離
12月16日,一張ofo費用明細的截圖在微信群中引發争議。截圖顯示,用戶騎行ofo2.3公裡用時11分鐘需交費3元,費用明細為起步價1.0元+時長費8.8元(11分鐘)+折舊費1.1元(2.3公裡),已達上限3元。
一個月前,《天津交通廣播》也曾披露過此類截圖。截圖顯示,“ofo采用起步價 時長費 折舊費的計費标準。1小時内最高3元,未滿3元則按照起步價 時長費 折舊費計算。起步價是1元,時長費是每分鐘0.8元,折舊費是0.5元每公裡。超過1小時不滿4小時,則每小時收取3元,4小時以上一律收取5元。而且,ofo還設定了運營區域,如果超出運營區域,則需要收取5元調度費”。
事實上,半年前就出現了針對“ofo調整計費規則”、“ofo變相漲價”的質疑。根據《投資界》報道,“6月9日,據部分地區ofo忠實用戶反映,近期ofo的計費方式又發生了變化。漲價程度已經達到了按時計算——3分鐘2元、4小時10元”。針對上述質疑,ofo有關負責人曾表示,正在測試新的計費方式和方法,費用可能會少于1元或者多于1元。
直到近期,用戶對于ofo的計費規則依然表示不解。12月11日,《海峽導報》報道,“ofo新計費模式變相漲價近翻番,有廈門市民騎行2分鐘即收封頂2元”,并提到,“用戶認為即便要漲價,也隻能針對新用戶,而不能面向已充值的老用戶,不然有‘出爾反爾,不講信用’之嫌”。
北京商報記者也對計費規則進行了測試。在朝陽區騎行ofo1.4公裡,用時10分鐘,行程費用為1元。根據該訂單對應的用車計費規則,“用戶在輸入車牌号獲取密碼後即開始計費,使用時間裡包含了為用戶預留的120秒報修時間,用車費為1.0元/小時,不滿1小時的按1小時來計費”,與網傳截圖的計費規則不同。
對于ofo是否按區域采用不同的計費規則、最新的計費規則于何時實行等問題,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ofo方面未予回應。
押金難退引争議
如果說計費規則是ofo的新“秘密”,那麼退押金就是ofo的老問題,隻不過最近,這個老問題又産生了新疑惑。
12月15日,一則“網友假裝外國用戶,ofo押金秒退”的消息在微博發酵,讓ofo押金難退的話題持續引發争議,不少網友和業内人士質疑,ofo在押金退還問題上是否存在雙重标準?
在微博上發酵的消息稱,近日一個網友想退ofo押金,但聽說打電話要打很久,就嘗試了“外國人報案”策略,假裝外國人寫了一封投訴郵件。結果ofo火速退了押金,還回複了一封英文道歉信。不過ofo方面并未就此事給出公開回應。
近段時間,ofo押金難退的争議一直存在。按照ofo的說法,提交申請後,将在0-15個工作日退還押金。但有不少網友反映,退還押金的時間實在太長,有的網友表示超過15個工作日也未順利拿到押金。
12月16日,網友有關ofo退押金的讨論更加熱烈。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ofo組團退押金”為百度搜索熱點第十名,且熱度持續上漲。熱門是一則有關ofo退押金的報道,據報道,用戶可到ofo小黃車總部現場辦理退款手續。據悉,一些市民個人或全家一起辦理退款,現場辦理退押金快速、順利。
不過,網友認為線下退押金不具有普适性。根據規定,ofo現場退款辦理時間安排在工作日,部分用戶因為路程遠或時間沖突等問題選擇了放棄。
為了挽留用戶,ofo也想盡了辦法。12月初,有用戶質疑“ofo退押金界面中的退款按鈕成灰色,似乎無法點擊”。對此,ofo公關部回應稱,退押金按鈕灰色是正常狀态,是正常的挽留用戶設置,不存在不能點擊的情況。
經北京商報記者測試,ofo退押金界面的按鈕雖然是灰色,但的确可以點擊進入申請退款流程,之後屏幕會出現提示“您目前擁有99元押金特權,退押金後如再次騎行将要繳納199元押金”及多個被挽留提示。
生存難題
“ofo想要挽留用戶,在情理之中。”比達咨詢分析師李錦清直言,“因為隻有保證用戶規模,維持用戶的黏性,ofo才有生存的希望。”
對于ofo而言,“能否生存”并不是危言聳聽。
種種迹象顯示,共享單車行業從2018年開始急轉直下。4月,摩拜被出售給美團點評,ofo多次陷入資金斷裂傳聞。根據公開信息,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糾紛将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運輸、房屋租賃、拖欠貨款等多種事由,部分案件已達成和解,尚有多起仍在審理之中。此外,ofo還涉及多起勞動合同糾紛。東峽大通在深圳、杭州、唐山等地的分公司因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曾被工商部門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
共享單車早期粗放型投放的後遺症也開始顯現,社交平台上多見用戶對“壞車多”、“找不到車”等吐糟。從商業邏輯上看,依靠車費的變現模式也被指無法獨立存活。此外,ofo與滴滴、阿裡等股東的關系也複雜多變。
戴威對ofo的困境并不否認,他在11月28日發布的内部信中稱,“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需堅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隻要活着我們就有希望”!在他看來,“充滿挑戰的2018年即将過去,屬于我們的戰鬥還在繼續”。
“的确,理論上共享單車的競争還沒有結束,從某些數據維度看,ofo還在行業領先位置。”智察大數據分析師劉大偉表示,“但是從目前的資本環境和共享單車面臨的行業問題來看,ofo想要熬過寒冬,需要接受很多考驗,比如強化内部管理、嘗試多元變現、重新讓用戶樹立信心等,這是環環相扣的關系,要同步做好。”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