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有效人際溝通的六個步驟

有效人際溝通的六個步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16:57:27

前幾天網上有個話題說:“關系越好回複越慢”。是這樣嗎?假如是夫妻關系呢?我想一次兩次的回複慢,可能會認為對方真的在忙,但演變成次次的回複慢,那我想對方的意圖在明顯不過了,就是不怎麼想搭理你。

再好的關系,也經受不了一次次遲來的冷淡回應。手機的出現原先是為了我們能更方便彼此聯系增進感情,而現在人人有了手機,我們卻越來越不願意彼此溝通多說幾句,即便最親密的夫妻也同樣如此,這也導緻了離婚率的上升。

《日常生活中的人際溝通》一書說:“美國人認為溝通問題是婚姻失敗的主要原因,53%的受訪者認為無效溝通是離婚的首要因素。”

有效人際溝通的六個步驟(日常生活中的人際溝通)1

《日常生活中的人際溝通》

這本書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朱莉亞.T.伍德所著,作者在37年職業生涯中,她出版了25本書,發表了百餘篇文章,榮獲多個教學和學術獎項。本書全面剖析了當今時代背景下的人際溝通問題,向讀者介紹了日常生活中實用的溝通知識和技巧,結合傳播學、心理學、人類學等領域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了針對各種溝通情境的解決方案。

那我們人類為什麼要溝通呢?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溝通建立和維持關系是為了滿足我們自身的需求。

不管我們處于哪個層次的需求,溝通都必不可少,就拿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來說,我們要滿足衣食住行的需求,就免不了要與人溝通,哪怕是小孩子,餓了也得表達下他餓的需求,大人才會給他吃東西。

我們人人都會說話,但不是人人都會有效溝通,《日常生活中的人際溝通》一書告訴我們,有效溝通有八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人際溝通不可避免,為了自身的需求,溝通在所難免。

原則二:人際溝通不可逆轉,我們不能收回說過的話,因此需要謹言慎行,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原則三:人際溝通包含倫理選擇,我們的言行會影響他人的感受、自我認知和對他人的認知,因此說話前要考慮溝通所産生的道德影響。

原則四:人們在溝通中建構意義,溝通的重要性不在于語言和行為本身,而在于我們如何解讀溝通。正确的

原則五:非語言交流會影響溝通的意義,比如對方的身體在顫抖,我們要識别出對方可能身體不适,再進行語言的溝通。

有效人際溝通的六個步驟(日常生活中的人際溝通)2

原則六:人際溝通可以發展和維持關系,是我們人與人之間建立關系的主要方式。

原則七:人際溝通不是萬能藥,人生百态,溝通并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

原則八:人際溝通的有效性是可以習得的,有些人會認為很會溝通的人是天生的,有效溝通是可以後天能習得技能,并不是天生就會的。

我們要對這八大原則有清晰的認知,才能更好的去溝通。那如何提升溝通能力呢?書中提供了4個指導原則:

1、要有雙重視角,溝通不僅要站在自身的角度看待問題,也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使溝通有效。

2、掌控自己的情緒和觀點,溝通時我們常常會受情緒和自身的想法影響,會有先入為主的心态看待問題,從而表現在我們的話語中,有效溝通就要掌控自己的情緒。

3、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在溝通時我們常常自說自話,甚至覺得,隻要自己講完了就可以了,對方的感受,想法,都不重要,我說了你沒懂那是你的事情。有效溝通要已尊重他人為前提,不然不會是一次有效的溝通。

4、力求表達清晰準确,我們溝通時得讓對方明白我們在說什麼,如果對方沒懂,這次溝通就是無效的,在說完時,我們可以詢問對方是否聽明白了剛我們說的内容,如果沒有明白可以再次進行溝通。

《日常生活中的人際溝通》一書還列舉了在各個關系中如何溝通的方法,比如友情,戀情,夫妻之間應該如何有效溝通。

溝通是工作、生活的基礎,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比什麼都重要。

有效人際溝通的六個步驟(日常生活中的人際溝通)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