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祥 杜國芝
天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伯祥,口風“爆脆快響”,台風“機智靈巧”,以貫口活聞名,嘴皮子功夫最佳。80年代他與杜國芝合說的《聊天》,抓住天津人愛足球這個話題,以一隊、二隊隊員名單為貫口,轟動一時,得了個外号“李大白話蛋”。《報菜名》這個經典的傳統段子,也是因為他與杜國芝的表演為人熟知,傳承下來的。侯耀文由他帶拉師弟拜入趙佩茹門下,所以李伯祥還是郭德綱的親師大爺。
李伯祥原籍北京,1938年生在天津。從小随父親、相聲老藝人李潔塵闖江湖學藝,藝名叫“小神童”,由父親給他捧哏說相聲。1948年,李潔塵到濟南晨光茶社演出相聲大會,李伯祥和趙振铎、于春藻,以及晨光掌穴孫少林的弟弟孫少臣等一起學徒。這個時候李伯祥逗哏,孫少臣捧哏,每天在相聲大會上演出。
不久後,經著名相聲演員常寶堃介紹,李伯祥帶藝拜趙佩茹為師。15歲時,李伯祥已掌握了一百多段傳統相聲,被譽為“小老藝人”。他和孫少臣對一些傳統段子進行加工整理,一些即興表演的台詞固定下來,如《學京劇》(又稱《舞台上下》)《猜燈謎》的一些包袱兒,《大戲魔》的收底部分,後來都被其他演員廣泛應用。
南開曲藝團
李伯祥前半生經曆坎坷,進過南開區曲藝團,當過房管站工人,最後加入天津市曲藝團,與杜國芝搭檔成名。1982年10月,天津市曲藝團中青年演員演出隊赴北京進行短期公演,由駱玉笙擔任藝術顧問,常寶霆擔任藝術指導,李伯祥、杜國芝、侯長喜、王培元、常寶豐、趙偉州、謝天順組成演出班底。他們的每場演出都博得觀衆熱烈掌聲,中國曲協主席陶鈍觀看演出後給予熱情鼓勵,中國曲協副主席羅揚、侯寶林都在報刊上撰文評述演出。由王鳴錄創作,李伯祥、杜國芝表演的相聲《聊天》大受歡迎。
李伯祥矮個兒、小分頭兒,總是精氣神兒十足,台上台下講話都是滴水不漏,與搭檔杜國芝的佯裝敦厚其實心知肚明,靠話佐料與逗哏較勁的神氣相輔相成,表演風格獨具一格,被稱為“李杜黃金搭檔”。
李伯祥
當年他們合說的相聲《家庭聯歡》,由央視錄像并向全國播放。《大老粗》嘲諷了胸無點墨的愚頑之輩的可憐與可笑。《綜合之最》傳播了政治經濟、文體教育、天文地理、名勝古迹等方面的知識,1986年在央視主辦的部分省市相聲邀請賽中,榮獲表演三等獎,李伯祥本人又榮獲優秀作品的創作獎。另外還有傳統的《大戲魔》《醋點燈》《寫對聯》《報菜名》,新作品《兩面人》《看紅岩》《謙虛論》等,兩位演員還把反映現實的節目不斷添入新内容,常演常新,頗受歡迎。
李伯祥說過:“相聲演員說上幾十年,有那麼個三四段代表自己風格的節目能落住,就是演員的看家本事,唯其如此,相聲藝術發展史上才能有你的位置,觀衆也才能記住你。”他對節目永遠保持“三分生”的感覺,認為萬萬不能“熟能生油”。
李伯祥摔跤
過去李伯祥一到冬天,就愛穿軍大衣。他說:“家裡不是沒有好衣服,但我就愛穿這軍大衣。穿着它在工人、農民之間不顯得奢侈;去見達官貴人或大款也不顯得我寒酸、失檔次;出差在外它又非常實惠。一個人出名後也要踏踏實實工作,這身打扮無形中更利于我接近群衆。”他當時已是相聲界響當當的人物,卻能如此樸素,難能可貴。
作為相聲名家趙佩茹的弟子,李伯祥的相聲傳統功底之深,表演風格之與衆不同,在圈内外都得到了認可。侯耀文根據父親侯寶林要他拜入趙(佩茹)門的遺願,請李伯祥代拉他為師弟。從那時起,李伯祥在北京的演出活動多了起來。北京的觀衆也喜歡聽李伯祥說相聲。後來杜國芝去世,李伯祥少了搭檔,再加上年事已高,演出也少了,但天津的老觀衆永遠忘不了李先生。(文:何玉新)
李伯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