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是由于體内維生素D缺乏導緻鈣、磷代謝紊亂,導緻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主要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我國兒科重點防治四病之一。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體内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為皮膚下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生成。2、維生素D攝入不足 天然食物含維生素D較少,不能滿足嬰幼兒需要。如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輔食、魚肝油等,則易患佝偻病。3、維生素D的需求量增加 4、疾病與藥物的影響
臨床表現: (一)初期 多數小兒出生3個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如(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間啼哭)。常伴與室溫季節無關的多汗,尤其頭部多汗而刺激頭皮,緻嬰兒常搖頭擦枕,出現枕秃。
此期常無明顯骨骼改變,X線檢查可正常或臨時鈣化帶稍模糊;血生化檢查血鈣濃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濃度降低,堿性磷酸酶正常或偏高。如未經适當治療,可發展為極期。
(二)極期 除有上述症狀外,主要變現為骨骼改變和運動功能及智力發育遲緩。 1、骨骼改變 頭部: 3-6個月患兒可見顱骨軟化,重者可出現乒乓球樣的感覺;7-8個月患兒可有方顱或鞍形顱;前囟增寬及閉合延遲,出牙延遲、牙釉質缺乏并易患齲齒。 胸部:胸廓畸形多見于1歲左右的小兒。胸部骨骼出現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顯;膈肌附着處的肋骨受膈肌牽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溝;胸骨突出,呈雞胸或漏鬥胸,影響呼吸功能。 3四肢:6個月以上小兒可出現佝偻病手镯或腳镯;開始行走後,可出現“O”型腿“X”型腿。長久坐位可見脊柱後突或側彎。
2、運動功能發育遲緩 3、神經、精神發育遲緩
(三)恢複期 經适當治療後患兒臨床症狀和體征減輕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潑,肌張力恢複。
(四)後遺症期 多見于2歲以後小兒,臨床症狀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正常,僅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本病治療目的在于控制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病情活動,故應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家如有補充,可以評論、互相交流、探讨、互相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