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關于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09:15:48

關于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我省老百姓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關于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關于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誤食中毒事件頻發)1

關于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我省老百姓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采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中毒事件頻發

——家庭是主要場所,農村中老年是重點人群

“當前正是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峰期,要引起高度重視。”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梁進軍介紹,根據省疾控中心監測,今年,我省誤食有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發生場所為家庭、賓館飯店和單位食堂,其中,家庭為主要場所。在全省發生的88起中毒事件中,81起發生在家庭,10起中毒死亡事件全部發生在家庭。

“農村中老年是重點人群。” 梁進軍說,農村中老年人缺少對劇毒蘑菇的鑒别能力,誤食中毒的情況常有發生。如,如邵陽縣、祁陽縣、甯鄉市均發生過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據湖南師範大學真菌研究室的調查顯示,在我省,有毒蘑菇種類達30多種,可産生7種不同的中毒症狀類型。其中,80%以上的中毒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是由誤食鵝膏菌屬的種類所引起,而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為“罪魁禍首”,被業界稱為“殺人狂魔”,其次是亞稀褶紅菇。

注意五大誤區

——長相普通和蟲咬過的蘑菇不一定安全

野生蘑菇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歡,民間曾流傳了很多種鑒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這些方法并不科學。”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真菌研究室主任陳作紅介紹,民間流傳的鑒别方法存在五大誤區。

誤區一:鮮豔的蘑菇有毒,顔色普通的蘑菇無毒。而雞油菌、褶孔牛肝菌顔色鮮豔,卻美味可食用;而“長相平平”的灰花紋鵝膏菌則有劇毒。

誤區二:長在潮濕地方的蘑菇有毒,長在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有些長在松林中的鵝膏菌、口蘑、紅菇也是有毒蘑菇。

誤區三:蟲咬過的蘑菇無毒。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後同樣會長蟲。

誤區四:用銀器可試出毒蘑菇。蘑菇毒素多為生物堿,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

誤區五:高溫煮熟就沒有毒了。毒蘑菇的毒素穩定耐熱,一般烹調方法無法消除毒性。

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凡是‘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鞋’的蘑菇肯定有毒。”陳作紅教授說,頭上戴帽指有菌蓋,腰間系裙指有菌環,腳上穿鞋指有菌托,這類蘑菇千萬不能采食。

中毒後如何就診

——去大醫院治療,請專家鑒定有毒蘑菇種類

如何防止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

“加大宣傳,讓老百姓認識到有毒蘑菇的危害,不去采食。”陳作紅教授說,在蘑菇生長旺季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告知廣大百姓。

今年6月份,省食安辦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誤食野生蘑菇和工業酒精中毒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部門加大宣傳,緊盯集體聚餐單位、農貿市場、景區市場、農村集市、農家樂和餐館等重點場所,嚴厲打擊違法銷售和加工野生蘑菇行為,嚴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餐桌,發生中毒事件。

“一旦誤食有毒野生蘑菇要及時就診。”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梁進軍提醒,蘑菇種類不同,所含的毒素也不相同,很多有毒蘑菇的毒素會潛伏在體内,發作後還會出現反複,如果誤食了有毒蘑菇,一定要及時到大醫院就診,并請菌類專家鑒定毒蘑菇種類,以便對症下藥。

“用催吐(指使用各種方法,促進嘔吐)的方法,将有毒蘑菇嘔吐出來,也是有效的急救法。” 梁進軍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