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兖州府碑記?張樹山介紹幡竿挾石刻拓片許修峰正在展示拓片技藝,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明朝兖州府碑記?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張樹山介紹幡竿挾石刻拓片。許修峰正在展示拓片技藝。
1月16日,盡管三九寒氣有些逼人,但陽光普照,還是讓人感受到一絲絲暖意。位于萊蕪區方下街道魯西村原小學的拓片藝術展覽室内,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泰安市岱宗傳拓第五代非遺傳承人許修峰,他正在為前來參觀拓片藝術的愛好者展示拓片的制作過程。
接着,許修峰引導參觀者先後來到一、二樓的拓片展覽室,并一一介紹每張拓片背後的故事。每一張拓片制作精良,方法考究,集藝術性與考古性于一體,令參觀者大開眼界。
“這真是難得的一次展覽啊,從中不僅學習了拓片的制作工藝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從中了解了燦爛的中國曆史文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一位參觀者感歎道。
說起在魯西村開辦拓片展覽的初衷,還有一段真實的故事。許修峰是一名媒體工作者,因為祖上幾代均以拓碑石的拓片工藝為生,他也深受其影響,逐漸對富有濃厚曆史文化的拓片産生了興趣。成為第五代非遺傳承人後,許修峰開始四處搜尋碑文信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聞萊蕪區的魯西村有個天齊廟,天齊廟裡有巴斯巴碑文。巴斯巴文是巴斯巴法王為蒙古人創造的蒙古文字,其創建的目的是為元朝皇家貴族使用。許修峰獲取這個信息後,慕名來到魯西村天齊廟,令人失望的是,他并沒有找到巴斯巴文。
但是此行許修峰卻收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在尋找巴斯巴碑文的過程中,幫忙的村民們從天齊廟内破碎的瓦礫、參差的雜草中發現了一塊殘碑,上面刻着模糊不清的文字。擅長拓片的許修峰立即把殘碑做了簡單清理,接着開始拓片,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原來,這是一塊幡竿挾石刻,也稱旗杆石,為北宋遺物。
石刻側面刻有文字四行,内容為:萊蕪縣魯西……石匠人吳清俠及家眷平安,自身清吉……虔心供獻幡竿挾一對。般載人張江……元祐丁卯三月……日立。
元祐丁卯年,即公元1087年。也就是說,這塊碑刻距今已有1000多年!
“經過拓片,幡竿挾石刻上面的字非常清晰地刻有北宋元祐年的時間和捐贈人及相關事由等詳盡内容,這在全國非常罕見,據我了解,這應該是首次發現的有明确紀年的北宋幡竿挾石刻,這一點足可填補濟南史志的空白,由此也可見天齊廟幡竿挾石刻的彌足珍貴。”許修峰喜出望外。他确信,魯西村是一個曆史悠久且文化氣息異常濃厚的古村落。他決定和村裡一道挖掘深埋在地下的曆史和文化,并和村裡達成了建拓片培訓基地的初步想法。
“以前隻知道我們魯西村曆史悠久,但沒想到,會有至少千年的曆史。”魯西村黨委書記張樹山激動地說。很快,村裡利用廢棄的學校教室,和許修峰一起辦起了拓片展覽室:一樓的一間展覽室,主要是村裡保存的碑文展覽,有嘉慶年間的、道光年間的、光緒年間的,也有才發現的北宋元祐年間的;二樓的三間展覽室,則陳列着許修峰收集的全國各地的碑文拓片。
“幡竿挾石刻的發現,無疑為我們村文化建設增添了動力。特别是許修峰老師把石刻文化與拓片文化結合在一起,更增加了魯西村文化的内涵。村裡将以此為契
機,打造拓片培訓基地,讓更多的愛好者了解拓片文化,了解我們的悠久曆史。”張樹山信心滿滿。
張樹山告訴記者,魯西村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數百米的青龍街走了很多年,京味十足的京劇團唱了很多年,革命戰争年代的文成書局飄散着“紅色書香”熏陶後人……近年來,村“兩委”帶領全體村裡緻力于鄉村振興。“結合魯西村的實際,村“兩委”着力在文化振興上下功夫,大力推進文化魯西建設,促進文化旅遊,帶動鄉村振興。”為了讓村民了解魯西村的曆史和文化,他們專門聘請專家和學者編纂了《魯西村志》,再有幾個月就能付梓。經過争取,村裡的鄉村振興項目魯西村大戲台建設工程也有了眉目。另外,魯西村博物館也正在積極籌建中。一個全新的文化魯西已初現端倪。
(本報記者柳堯傑)
來源: 濟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