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全球國家研發投入排名

全球國家研發投入排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3 15:37:54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雅婧

全球國家研發投入排名(非凡十年看變遷)1

徐工集團研制的100%國内自主化起重機。(徐工集團供圖)

全球國家研發投入排名(非凡十年看變遷)2

福建省壽甯縣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在實驗室工作。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全球國家研發投入排名(非凡十年看變遷)3

柳工全球研發中心半消聲實驗室内,一台電動裝載機在進行噪聲檢測。(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基礎研究經費是十年前的3.4倍。

知識産權,是科技創新的具體體現,代表着一家企業的研發能力和一個國家的創新實力。在湖北武漢考察時強調,要加強技術研發攻關,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作為創新的主體,近年來,我國企業展現出強勁的創新活力。根據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消息,十年來,我國高技術産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1.68%提升到2021年的2.67%。規模以上高技術企業制造業工業企業數從2012年的2.46萬家增長到2021年的4.14萬家,成長出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逐步從知識産權引進國向知識産權創造國轉變

“突破78項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申請1900餘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000餘件、授權專利800餘件、國際專利近20件。”這組數字,是江蘇省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去年一年的專利創新增量。從專利申請總數來看,比2012年以前二十年的累計量都要多。

作為中國第一家參加國際工程機械展會的企業,成立于1989年的徐工集團,目前在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中排名第三。近年來,靠着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徐工集團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産權和技術标準的高質量産品,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徐工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集團每年發明專利申請都保持在六七百件,每年的研發投入占比都在4.5%以上。随着銷售收入的逐年突破,研發投入也在逐年提高。2021年,集團研發投入50多億元,而2012年時,還隻有十幾億元。

近年來,國内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創新發展道路,企業專利申請量日益增長。根據國家知識産權局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國内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32.5萬家,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達210.7萬件,同比增長 22.0%。

創新,源自市場競争的殘酷現實。2017年到徐工集團視察時指出:“創新是企業核心競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徐工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徐工集團發展之初,也曾對洋巨頭的産品進行模仿。但後來發現,核心技術的缺失靠市場是換取不來的,隻有靠自身研發。

今年3月,徐工集團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大噸位後驅剛性礦車XDE440下線,該産品目前已擁有專利203件,其中發明專利31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電傳動控制系統是大噸位礦車的“心髒”。徐工礦機重型礦車研發所副所長張亮介紹,2020年,項目成立初期,團隊在調研後,選擇了通用電氣的系統,但這個需求卻被通用電氣拒絕了。“國外能做出來的系統,我們咬咬牙、拼一拼,也能做出來,甚至比他們的更好!”研發團隊随即将目光轉向國内技術最先進的一家車企。在之後的項目合作中,雙方先後攻克主輔一體式交流變頻牽引技術、電緩行和發動機怠速自适應調節控制等行業難題,為XDE440礦車開發出了滿足所有條件的電傳動控制系統。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研發,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讓我國逐步從知識産權引進國向知識産權創造國轉變。這個轉變不僅有量的轉變,也有質的轉變。2021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價值發明專利規模穩步擴大,發明專利的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争布局能力也顯著提升。

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邱成介紹,近十年來,徐工集團完全替代進口并打破跨國公司國際市場壟斷,創造并保持了全球第一吊4000噸級大型履帶起重機、2000噸級大型全地面起重機的世界紀錄,技術性能、質量可靠性指标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德國利勃海爾、美國馬尼托瓦克等跨國公司已完全退出中國市場,其在中國多年的高端市場優勢完全被徐工集團引領的中國企業替代。

設備一流的“全球研發中心”成為企業科技創新重要保障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是企業根據市場競争需要設立的技術研發與創新機構。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今年印發的第28批新認定及全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目前,我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總數已經超過1600家。

在廣西柳州市柳工國際工業園,一座藍黑相間的大樓格外醒目,這裡是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柳工)的全球研發中心,中國土方機械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中心就位于這裡。

作為國家首批企業技術中心的擁有者,柳工自主創新的一大特點就是重視創新平台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柳工陸續建成了5個全球研發基地以及多個研究院所,擁有了1300多人的研發團隊,架構起全球研發中心、海外研究所多位一體的研發架構,能夠因地制宜結合國内外市場研發新産品。其中,最大的研發平台就是位于柳州的全球研發中心,2015年6月建成,是行業首家獲批的國家級技術中心。中心建成後,這裡已成為柳工創新成果最豐碩的區域。

走進柳工全球研發中心的半消聲實驗室,安靜地可以聽到人的心跳。獨特的弧頂聲學設計使實驗室的本底噪聲降低至28分貝,可以滿足柳工全系列産品、全天候的震動噪聲測試需求。柳工全球研發中心實驗中心總監黃遂介紹,柳工電動裝載機駕駛室的聲音值要求是70分貝,這個分貝值比最嚴苛的歐盟标準還要低10%。

在中心的另一個高低溫實驗室,溫度控制範圍可以達到-50℃到60℃。黃遂說,有了這個實驗室,柳工的工程機械随時都可以在這裡進行極寒極熱實驗,而以前要做這個實驗,隻能在冬天跑去足夠冷的地方。如今,在柳工全球研發中心,這樣的特色實驗室一共有16間,配備世界一流的技術設備。

在黃遂看來,強有力的研發創新平台是一家企業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而自主創新是柳工能夠從一家西南小廠成長為國際企業的關鍵。柳工全球研發中心始建于2013年,當時,國内幾乎所有工程機械企業都面臨市場急劇下滑考驗。2014年,因為經營困難,柳工一家子公司被迫注銷,營業收入也下跌不少。但困境之中,柳工也沒有放棄對研發平台的投入,反而堅定信念“要在行業低谷時,搞技術創新,做技術儲備”。2015年,柳工全球研發實驗中心建成;2016年,柳工組建電動團隊,研發中大噸位電動設備;2021年,柳工股份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為柳工智能化創新試點……

2021年視察柳工時指出:“隻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争先。”事實證明,迎難而上走創新路子是對的。2021年,即便有疫情影響,柳工的裝載機依然取得國内占有率行業第一、銷量全球第一的亮麗成績。當年,研發科技創新對新産品銷售的收入貢獻率達到80%以上。

面對如今的成績,柳工全球研發中心主任林明智回憶起過去,柳工也一度做過外國産品的“仿造工”,然而,國外挖掘機的大臂壽命能達到近20000個小時,而柳工仿制出的大臂1000個小時就壞了。上半年剛售出的挖掘機,下半年就被客戶退回。這讓柳工人更加清醒地意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近年來,柳工不斷在國内外建設全球研發創新平台和體系,同時還建立了全球領先的研發流程體系,成為科技創新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間,柳工研發投入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長率,成功研制全國首台5G智能遙控裝載機等高質量産品,并成功推向市場。

“産學研”協同創新,變“單兵作戰”為“抱團突圍”

位于山東省威海市的威高集團,是一家主營醫療器械的企業。在企業展廳内,明星産品——“妙手”5G遠程手術機器人收獲了不少榮譽。目前,威高推出國内首台自主知識産權的腔鏡手術機器人,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醫生通過這種機器人和5G網絡,可以成功為遠在千裡之外的患者實施手術。

“妙手”遠程手術機器人成功研發的背後,不單是威高集團一家企業的力量,而是多個平台協同創新的成果。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資源支持,靠一家企業、一所科研院校單打獨鬥,創新要素分散,效率并不高。

為了解決這些難點,2019年以來,威海市圍繞産業技術研究院,依托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4個重大創新平台,采用共建、加盟等方式培育和引進N個特色創新平台,逐步形成“1 4 N”創新平台體系。3年來,“1 4 N”創新平台體系已延伸設立118家創新機構,覆蓋七大産業集群,形成更加高效的産學研合作模式。

從“單兵作戰”到“抱團突圍”,近年來,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本身,都越來越重視協同創新、産學研融合的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幹勇表示,近年來,在“協同創新”的理論引導下,我國産學研協同創新逐步深入,從“産學研”融合向“政産學研金服用”融合逐步發展,湧現出一些産業技術研發的典型組織模式及方式,如聯合開發技術、聯合實驗室等。

從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高校的創新聯合體,到同城的創新平台體系,再到城市間的跨域合作創新,越來越多的創新合力形成。國資委統計數據顯示,10年來,中央企業建成70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台、7個創新聯合體。今年年初發布的《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1》顯示,從2011年到2021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十年翻了一番,長三角一體化的創新格局基本形成。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等聯合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夥伴行動的通知》,提出支持高校和龍頭企業、中小企業聯合組建重點實驗室、研究院、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産學研基地等多種形式的創新聯合體,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

柳工有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柳工與吉林大學以産品研發及人才培養為目标,率先在國内工程機械領域開展了長期的産學研合作。吉林大學為柳工培養了一支年輕的研發團隊,他們于2017年自主研發成功的國内最大噸位12噸裝載機液力變矩器,突破了國内相關領域關鍵研發技術,縮小了與國外高端産品的技術差距,使整車性能達到了國際水平,并完全替代了進口零部件,核心零部件技術不再受他人制約。如今,相關設計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已經覆蓋了柳工裝載機現有機型,尤其是12噸裝載機8128H,并常态化銷售至全球市場,讓柳工裝載機實現了累計銷量全球第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