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被這個世間記得,會有很多種方式。
若這個人是陳百強,那他被記得,便是因為歌聲。
香港早年的歌壇偶像中,眉目清朗、氣質翩然的陳百強,是不可被遺漏的一個。他出道不久即成名,巅峰時期更是宛若朗月行空,令萬衆仰望。卻也墜入過低谷,帶着期盼和迷茫吟唱着《等》。
3月2日,有網友上傳了陳百強一張彈鋼琴的照片,配文曰“分享一個極其帥氣的你”。
評論區内,一時盡是“乖巧大男孩”、“别人家的孩子”、“完美無瑕”等贊美。
這位已經離開歌壇27年的“歌壇貴公子”,仍舊是許多人喜愛的偶像。
這篇文,我想用3首歌曲來簡述他的一生。
1958年,陳百強出生在香港一個富商家庭。雖然母親隻是其父的二房太太,但父親對這個小時靈秀、少時聰敏的兒子,有着由心而出的喜歡和疼愛。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陳百強中學時因為對音樂的喜愛而無心讀書,隻想進入歌壇闖蕩時,才會讓父親失望,覺得他不務正業。
這場“父子之争”,以陳百強被父親送往國外進修商科而結局。但陳百強對于音樂的熱愛,讓他學懂不放過一切追尋夢想的機會。
1977年,陳百強因家事返回香港,之後參加電子琴比賽獲得冠軍,以一首原創歌曲獲得“香港流行歌曲創作邀請賽”季軍,又被香港無線簽為歌手。
他向着夢想竭力沖刺的模樣,連寄望他修習商科、子承父業的父親,都不得已改變了态度。
這時的陳百強,不過19歲。
兩年後,陳百強加盟百代唱片,以一首《眼淚為你流》獲得樂壇矚目。
1980年,22歲的陳百強發布了第三張專輯《喝彩》,同時主演了同名青春電影。
這部電影中,陳百強扮演的Ken外形俊雅、溫文有禮,有着溫暖入心的笑容,與張國榮扮演的Gigo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某種程度來說,Ken和Gigo就像是“鏡像”一般。Ken是生活在陽光下的那一個,家境好、父母疼愛、兄長照護,還有一群好朋友,又在圖書館遇到了喜歡的女孩兒,簡直人生赢家。
而家境普通的Gigo,背負着父母的期望,承受着家庭的壓力,所以自卑又自負,對赢有着一種偏執的追求——因為他沒有資本輸。
影片風格幹淨而清新,陳百強飾演的Ken也很讨好,看過影片的人都會喜歡那個溫暖、善良的少年。這部幾乎就是為陳百強量身打造的電影,不僅在角色人設上下了大功夫,還給了他充分展示音樂才華的機會——片中陳百強唱了好幾首歌,皆是由他個人創作。
電影《喝彩》口碑不俗,專輯《喝彩》也達到了白金銷量,陳百強迎來了自己事業的第一段高峰,被譽為“天才”。
他就像“别人家的孩子”,渾身都是優點,怎麼誇都不過分,看着他,隻剩下“喝彩”一種姿勢。
這首歌曲出自1983的同名專輯,是陳百強又一張白金銷量的唱片,也是他歌唱事業的一個轉折點。
對比之前,這時候的陳百強唱功愈發娴熟,吐字、運氣、發聲,更加的收放自如。
除了《偏偏喜歡你》之外,專輯中的其它歌曲也都堪稱經典,其中便包括《相思河畔》和《疾風》。
看過《新喜劇之王》的觀衆,該記得這部影片的主題曲就是《疾風》。有觀衆在影院坐到字幕結束,就為了看“原唱:陳百強”。
“披清風,默默去沖。如内心有夢便全力追蹤,不須計哪天才可終……”每一句每一聲,不僅是陳百強自己的心聲,也契合着如夢的腳步。
這時的陳百強已經站在了更高處,說他是“萬衆偶像”也不為過。
人們喜歡他的歌,喜歡他的外表、行事,《偏偏喜歡你》成了千萬人想要對他訴說的心聲。
這首歌的編曲周啟生曾說,“Danny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有人情味的藝人。娛樂圈的人很少關心别人,Danny好得不像是圈中人,他有真心在,對朋友很好。”
不像圈中人,也是太多人對陳百強的評價。
陳百強曾經做過一份自測:相貌6.5分,自認最美麗是一雙眼睛;演技6分,交際能力隻有7分。
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溫文多禮的,但好脾氣卻不代表他會對所有事妥協、服軟。相反,他是倔強、驕傲的。
他不會讨好媒體,不會媚衆低頭,别人看他是偶像、是明星,他卻隻當自己是音樂創作者。
為此,他不喜歡過多的曝光,不想用自己做談資去填充八卦媒體的版面。
查小欣說“我們隻感覺到陳百強的存在,而不易見到他的蹤影”。
遠離媒體,是陳百強對自己的堅持和保護,卻又因為他的不肯分辨和低調,給了某些人傷害他的機會。
《一生何求》出自1989年的同名專輯,也是陳百強歌唱事業上的另一重高峰。這首歌除了旋律優美、極易上口外,潘偉源的詞更是充滿了人生哲理。
這時候的陳百強,已經經曆了無數唇槍舌劍、明裡暗裡的攻擊。
不願意回答那些膚淺俗套的問題,就被指責“冷血寂寞”;演唱會上的新嘗試、新元素,激怒了保守派,于是指責他不倫不類。
甚至屢屢傳他患了說不得的病,更在有别的明星因這種病去世時,用大标題發文“下一個會是陳百強嗎?”
滿滿的惡意,不遮不掩。
倔強的陳百強不肯出面分辨,但相信清者自清的他,卻為此飽受傷害,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夜裡入睡往往需要借助藥物。
1992年5月,陳百強因服食安眠藥不當而昏迷,入院搶救、治療一年多後,仍舊是舍下萬千喜愛他的歌迷,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一天,是1993年10月25日;那一年,他35歲。
從1977年出道至最後離開,陳百強憑借着自己在音樂上的天賦和對音樂的熱愛,創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
他不喜歡娛樂圈,也不适合娛樂圈,但他想将自己的音樂分享給大衆,可這個平台在讓他夢想成真的同時,也使得他遍體鱗傷。
他的一生,所求為何?
人在生命中的得到和失去,往往不因訴求而決定。就像《一生何求》中所說“尋遍了卻偏失去,未盼卻在手”。
《一生何求》問世已經30年,而它的演唱者陳百強,離開我們也已經快27年。但它并未随着歌者的離去而消失,依舊以“經典”的姿态,出現在無數人的生活中。
有網友問知名作家蔡瀾“蔡老師,您也聽陳百強?”
蔡瀾答“一生何求”。
這首歌曲,甚至已經超越了《偏偏喜歡你》,成了陳百強的“代言曲”。
陳百強,這位歌壇的翩翩貴公子,倔強清傲的歌者,以旋律撰寫人生,被我們所記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