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耳朵周圍會有一個小洞,很是奇特,在民間,迷信的說法叫它“倉眼”,認為有這個小洞的孩子是“富貴命”,将來吃穿不愁。也有人叫它“聰明孔”,認為這個孩子以後會很聰明。
實際上,它在醫學上真正的學名是叫耳前瘘管,是一種先天畸形!千萬不能亂擠亂碰,否則後果很嚴重。那麼,長有耳前瘘管該怎麼辦?耳前瘘管對人體有危害嗎?需要治療嗎?
耳前瘘管是一層凹進去的皮膚,其管口90%左右在耳輪腳前。它是一種先天性的發育異常,是一種異常的組織解剖結構。
患者平時除了感到局部刺癢外,有時輕輕擠壓小孔周圍,會有少許微臭的白色分泌物。
1耳前瘘管的原因
耳前瘘管是怎麼形成的呢?現代醫學給出的解釋是,人在出生前的幾個月,由于胚胎時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鰓弓的小丘結節融合不良或第一鰓溝封閉不全,會形成耳前瘘管。
一般耳前瘘管單獨發生,而沒有其他外耳畸形的發生。但有時也會有腭裂,副耳廓、耳廓發育不全,遺傳性耳聾等先天畸形同時發生。
從皮膚表面看,它隻是一個小洞,但其實裡面很複雜,耳前瘘管通常為一個盲管,深淺不一,可長可短,并且有的還有分支,有的長的瘘管可以穿到外耳道的深部,甚至到耳後。簡而言之,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在你的耳朵上開了一個小孔,通向你未知的顱内。
這種瘘管的内層為上皮組織,可分泌皮脂腺。這就是為什麼會發現耳瘘口有分泌物流出的原因。
耳前瘘管多開口于耳輪腳前,有的也可以開口于外耳道口、耳甲腔、耳垂等處。
2耳前瘘管的危害
耳前瘘管可分為無感染和有感染兩種:
1無感染型
這種先天性耳前瘘管,也可一生中不發炎,無感染、沒有白色分泌物,對身體沒太大的影響,有時本人并不知有瘘管,隻在體檢時被發現。這種不發炎的沒有症狀的小洞,一般不需要處理。
2有感染型
耳前瘘管感染發炎危害比較大,感染時瘘管口周圍紅腫、疼痛、化膿,膿腫破潰後很難愈合,一次發炎後,瘘管可反複發炎化膿,反複潰破。
管腔也會向深部發展,少數感染可延伸到外耳道或乳突部。反複感染者,局部可發生長期不愈的瘘管或遺留下疤痕,患者深受痛苦。
長有耳前瘘管的人切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這個“小眼兒”随時都有可能發炎,為此要特别注重生活細節來預防。做到:
1
飲食上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鮮蛋或瘦肉為主,忌海鮮。
2
平時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在身體抵抗力差的時候,容易受到炎症侵犯。
3
沒有感染過的瘘管注意不要用手去擠壓,保護局部清潔,防止發生感染。先天性耳前瘘管會分泌油脂并從小孔冒出來,這時候輕輕擦幹淨即可,不能用手擠壓。
4
耳癢的時候不要揉耳朵,不然容易把細菌揉進去,導緻發炎。
5
盡量避免碰水,以免感染發炎化膿。臉上有汗水、雨水要及時擦幹;洗臉、洗澡、遊泳後也要及時擦幹,一旦出現發炎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6
局部瘙癢,有分泌物溢出或繼發感染時,應找專業人士進行抗感染治療。
7
如果耳前瘘管繼發膿腫形成,則需要進行膿腫切開引流,局部換藥等治療。
8
待感染控制,局部痊愈後,根據醫生的建議再行瘘管切除術。
大多數患者在感染痊愈後,因無痛苦或缺乏衛生常識,往往忽視複診而延誤手術時機,導緻多次反複感染,形成膿瘘、潰瘍和較大範圍的炎症性瘢痕,影響面部美觀。
這個手術是一個十分小的耳科手術,隻會切除不到指甲蓋大小的皮膚,便可以連同裡面的瘘管組織一起取出來。當然,越早手術,創傷越小。如果反複發炎後就會累及更大範圍的正常組織,那麼手術範圍就會變大,此時手術的創傷自然就較大,而且還有可能給患者帶來輕微的耳朵外形的改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