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野豬下山了!“猴紙”到我家陽台了!野生動物進城的消息頻現社交媒體。事實上,我們身邊居住着衆多本土野生動物,它們與我們為鄰,我們卻鮮少了解它們。了解、友好、相伴,萬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新華日報·交彙點聯合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等推出“秘境之眼·人類之友” 日曆專欄,帶您一起通過紅外相機、動物觀察者等的視角,去關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動物鄰居”。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家園的生存基礎、生機所在,每到節氣日,我們還将邀請節氣官來進行當日的特選推介播報。今天,我們一起認識果子狸。
果子狸很愛吃果子嗎?
果子狸對水果有非同尋常的癡迷。在野生環境中,食物來源會随季節的變遷而匮乏和動蕩,許多動物趨向于擴大自己的“菜譜”,來确保飲食無憂,在果子狸身上,這樣的廣食性也有所體現。專家通過對其糞便的研究發現,春季的果子狸吃得很雜,從植物嫩芽、節肢動物,到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有。但當水果日益成熟後,它們的食物迅速被水果取代,尤其在籌備冬眠養分的秋季,果子狸幾乎隻以水果為食。“果子狸”的确名副其實。
它們有什麼生活習性?
果子狸形似家貓,但個體較大,頭臉狹長,眼大有神。成年果子狸體重4-10kg,體長45-65cm。果子狸環境适應力強,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山間林地裡,時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廣闊的栖息地讓果子狸演化出繁多亞種,大多數果子狸的面頰上都有一條貫穿頭頂到鼻端的白色毛斑,白斑形狀不太對稱,所以果子狸也叫“花面狸”或“白面”。
果子狸是一種夜行動物,夜視力很強,常在黃昏、夜間和日出前活動。它們很少單獨活動,過着群居生活,多見3一15隻的群體,一起休息、覓食、越冬等。它們善于攀緣,肛門附近具臭腺,遭敵時會釋出異味驅之。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份是果子狸的半冬眠期。此時,它們食量大減,活動減少,集群冬眠。但這不是持續性的,有時還要醒來采食、飲水和排便。
果子狸生性十分孤僻謹慎,它們不僅晝伏夜出,還會到水流附近排便,以期水流将糞便沖走以掩蓋自己的氣息。
暴得大名為不祥
果子狸作為一種在我國境内廣泛分布的靈貓科動物,國人對它的接觸曆史十分悠久。在很長時間裡,果子狸被視為難得的山珍野味和滋補佳品。
2003年,“非典”爆發,通過對廣東野生動物批發市場上的508位工作人員的血液監測,發現其中13%的受測者體内含有對SARS病毒的抗體,這遠高于普通人群的6.3%,而果子狸體内的SARS病毒更是與人類SARS病毒存在99%的基因同源性。一時間,果子狸被指向是導緻這次“非典”的源頭。
采寫:白雪
美編:朱丹清
圖片: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