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越劇一生難得一見

越劇一生難得一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5:04:59

【戲劇名家講故事】

作者:蕭雅 光明日報記者李笑萌采訪整理

時光一晃,到明年,上海肖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成立就滿二十年了。我們是上海第一家民營越劇團,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不僅活下來了,并且活得還不錯。這近二十年是非常艱辛、非常充實、苦樂與共的時光,也是我藝術生命中最為精彩的歲月。

2002年6月,我成立了藝術工作室,次年擴展為公司。那時候,戲曲市場并不景氣,很多國有院團的生存狀況都不算很好,更别說民營院團了。“空架子”“草台班子”,是當時人們對民營院團的固有印象。作為上海第一家民營越劇院團,面對沒錢、沒人、沒本子、沒場地等一系列接踵而來的困難,我們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一路上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越劇一生難得一見(越劇是我生命中最嘹亮的旋律)1

蕭雅資料照片

1998年底,我結束了在美國的7年生活回到上海。出國前,我曾在上海虹口越劇團工作了近十年的時間,越劇大師、尹派創始人尹桂芳先生是我的恩師。有人認識我是因為《沉香扇》《流浪王子》《血緣恩仇》《一枝梅》《盤妻索妻》這些越劇,也有人是因為《月亮走,我也走》那首歌。在很多人眼中,我結束了海外的安逸生活,回國後又放棄到國有院團的機會反而“自立門戶”,一定是“腦子進了水”。其實,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一心想要回到舞台,我心中無比清楚舞台才是我的夢想,是我要走的路,我要為觀衆創作更多好戲。至于會遇到多大的困難、吃多少苦,既然是為了自己熱愛的越劇,就都是應該的。

為了找齊優秀越劇表演人才,我帶着誠心和決心,幾乎把整個江浙滬一帶跑了個遍。從一開始隻有6個人,演出龍套沒人跑還要想辦法制作木頭人充數,把地下室、毛坯樓、老年活動室等地方當作排練廳,到後來在全國範圍内選聘編劇、導演、舞美等演出班底,逐漸彙集80多人組成最合理的搭配,唱遍大江南北……每當我看到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盡自己所能為越劇的發展做些事情時,就覺得十分幸福,什麼苦都能熬過來。

其實,藝術之路從不是輕松容易的,正如那句“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說的一樣,台上的每個瞬間都是台下和着汗與淚的點滴累積。15歲時,我進入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學習。那時候,每天早上6點,一群十幾歲的男孩女孩就已經在排練廳裡壓腿、壓胯、下腰了,現在想起來仿佛還能聽到喧鬧的哭叫聲。剛到戲校我的基礎薄弱,母親就時刻督促我要勤奮。“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刻苦是練不出來的”這些話在耳邊時時響起。早上起不來怎麼辦?我就在睡覺前喝大量的水,這樣就會起夜上廁所,淩晨3、4點左右起來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開始練功了。毯子功、台步、跑圓場……等練完天差不多也亮了,溜回宿舍眯一會。等大家起來了,再一起練功、練唱,這樣我就比别人多了好多時間練習。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一直相信這個簡單的道理。如果想要變得優秀,就要經得起風雨的洗滌。也正是這些寶貴的經曆,讓我在藝術上一直堅持認真嚴謹、精益求精。

用高要求嚴标準的藝術水平為觀衆創作,是我們這支隊伍能夠凝聚在一起的共同“價值觀”。尹派唱腔廣泛吸收兄弟劇種精髓,我向恩師學習,在傳承好越劇基本理念、表現手法、功法要領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力争創作出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與時代接軌的作品。比如将通俗歌曲中輕聲、氣聲唱法和美聲唱法糅合進尹派唱腔之中,讓尹派唱腔更為甜糯舒展,更具有現代感和時代感。《狀元未了情》是我們創作的第一部原創古裝大戲,劇情跌宕起伏,唱腔優美動聽,也暗含着我對越劇舞台的未了情。這部戲推出後一炮打響,每次演來,都感人肺腑、催人淚下,觀衆們特别喜歡。在第七屆中國“映山紅”藝術節上,《狀元未了情》獲得表演一等獎、劇目金獎、編劇一等獎等多個獎項,我也因為主演這部戲榮獲了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以這一部戲為起點,我們在十幾年中,創排了《何文秀傳奇》《盤妻索妻》《秋海棠》《綠林奇緣》《碧玉簪》《花為媒》《新巡按斬父》等多部作品,在每次創排新戲前,我們會先進行調研,收集劇院、演出公司、觀衆的意見和建議,确定上演劇目和修改方式,為觀衆獻上一台他們真正喜愛的戲。

從單純地做一名越劇演員到創辦劇團,我的身份有了很大的轉變。更多的人生經曆和磨煉,不僅讓我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對角色的塑造、把控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豐富的情感表現,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了中國傳統戲曲在當下仍不斷煥發出的魅力。劇團的演出不僅僅是在劇場裡,我們把越劇送到了街道、社區和鄉村,在這裡我們找到了更廣闊的舞台。在浙江農村演出時,每場觀衆人數都能達到近5000人,有的地方甚至能接近8000人,那種人頭攢動、把舞台圍個水洩不通的場面,讓我覺得越劇的氛圍真的是非常好。演出結束後的返場表演已經成了我們演出的慣例,我特别喜歡這個環節。觀衆喜歡聽什麼,我們就唱什麼,還會邀請戲迷票友上台一同演唱。有次在甯波演出,這樣的加演互動整整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沒有一位觀衆離場。

中國傳統戲曲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最豐富、直觀、深刻的藝術表現手法。近些年,國家對傳統文化、優秀戲曲越來越重視,戲曲發展環境越來越好,年輕人接觸到戲曲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在長三角地區,就有很多年輕觀衆開始喜歡越劇,這讓我們越劇人看到了希望。一場場在鄉野田間的演出經曆,更是讓我明白,能從事戲曲藝術,其使命是無上光榮的,越劇是我生命中永遠的主旋律,值得用一生為之探索、奮鬥。

人物鍊接:

蕭雅,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越劇尹派小生。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越劇”代表性傳承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個人。代表作品:越劇《狀元未了情》《盤妻索妻》《何文秀傳奇》《新巡按斬父》《秋海棠》《玉蜻蜓》《血緣恩仇》等。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10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