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緊缺等問題?辦好基礎教育,關鍵在教師然而,随着新課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供給已經跟不上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存在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教師緊缺等問題?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辦好基礎教育,關鍵在教師。然而,随着新課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供給已經跟不上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存在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方面,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續推進,普通高中部分學科缺編嚴重,增加編制計劃也難以招聘到教師,造成現有教師負擔重,教學質量受影響。
今年是江蘇等8省份新高考改革“元年”,新高考方案是“3 1 2”,“3”是指語數外3門學科,“1”是指首選科目物理或曆史,“2”是指再選科目、即從化學、生物、政治和地理4門科目中任選2門,其中選修地理、物理學科的學生特别多。以地理學科為例,我調查了附近的兩所學校:A學校(國家級示範高中)地理學科教師缺編8人,現有的地理教師都超工作量教學;B學校(江蘇四星級高中)缺編更嚴重,高一14個班級隻有一名地理教師,隻能4個班一起上大課或者上視頻課。教師負擔重、超負荷“運轉”,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據了解,像這兩所學校的情況并非個例。
另一方面,高等學校在這些緊缺學科教師的供給上數量不足,培養速度跟不上課程改革、高考改革的步伐。
2014年新高考改革啟動以來,高中教育教學對師資的要求發生很大變化,無論是學科結構還是數量需求、核心素養能力都有了新标準新要求,但高等學校對基礎教育師資的有效供給卻顯然不足,為此許多地理專業學生在大三就被“預訂”,為“搶教師”各地各校招聘教師的時間一再提前。究其原因,在于師資力量供給不足,培養速度跟不上需求。以江蘇4所師範院校2020年下達的地理學科招生計劃為例,有2所師範大學合計招生99人,另2所大學沒有地理學科招生計劃。地理等學科專業性較強,綜合性院校鮮有培養計劃。江蘇有近600所普通高中,地理等緊缺學科教師“供不應求”,缺口較大。
同時,這些學科現有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嚴重,師資斷層、動力不足等問題也應引起重視。在一些高中,多年沒有補充新教師,35歲以下年輕教師很少,老年化現象比較嚴重,相應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現象較為普遍,教師學習動力不足。
以上這些問題如何盡快解決?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深化高中教師隊伍建設與改革。
一是加大力度,深化師範教育“供給側”改革。建議相關部門廣泛調研、深入研究,全面分析教師供給方面的突出問題,通過擴大高等學校緊缺學科招生計劃、增設緊缺學科專業、允許在校學生改選專業、師範生定向委培等舉措,系統規劃階段性、長遠性實施方案,既避免“産能過剩”,又盡快緩解“結構性失衡”矛盾。
二是尊重實際,合理引導學生科學選科。新高考方案實施後,學生選科組合多達12種。建議學校在尊重學生興趣特長等選擇性的基礎上,一方面從學校師資結構的實際出發,充分整合課程教學資源,合理規劃、科學指導;另一方面防止學生“一窩蜂”選科,強化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合理選科。同時,教育主管部門要對結構性缺編學科加強“區域性”“系統性”統籌,積極推進“縣管校聘”“局管校聘”改革,力求在短期内解決學科教師失衡問題。
三是依法建立健全教師退出機制。目前,教師隊伍“隻進不出”現象仍然存在,導緻教師隊伍缺乏活力與生機。建議把好教師準入關,嚴格執行“五年一注冊”的定期注冊制度,同時把好教師考核關,讓不合格者及不适宜從教者退出教師隊伍,同時構建師德師風失範(違紀違規)退出機制。這樣既可以純潔教師隊伍,又可以充分激發教師潛能。
四是建立教師編制供給“周轉池制度”或實行教師招聘“先上車後買票機制”。近年來,普通高中特别是優質高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而學校教師編制卻沒有相應增加,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女教師産假多等因素疊加,許多高中學校“結構性缺編”和“總量缺編”同時并存。對此,我建議通過“教師退休退一補一”“區域統籌建立編制周轉池”以及“先上車後買票”方式,即先按規定程序招聘備案制教師,等有空編再轉成在編教師,确保教師供給及時充足。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泰州市第二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1年05月26日第3版
作者:朱小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