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增廣賢文這8個字流傳了500年

增廣賢文這8個字流傳了500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23:14:07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是民間創作的結晶。裡面的一些格言更是流傳至今,成為經典的人生道理。

一、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譯文:靠近水邊的樓台,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可以最先得到月光的照耀;迎着陽光的花草樹木,光照自然好,發芽就早。

此則講占據有利位置的重要性。 這兩句最早見于蘇麟的詩句。相傳,範仲淹任杭州知府時,城中文武官員大多得到過他的推薦。唯有蘇麟因在外縣擔任“巡檢”,沒有得到提拔。蘇麟于是以獻詩的方式委婉地表達了自己也想被推舉的想法。全詩已失傳,隻有“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流傳下來。範仲淹看後心領神會,便給予了舉薦。後來,人們常以“近水樓台先得月”或“近水樓台”作為因關系親近而易于獲得方便的意思。在流傳中,“早逢春”也常常寫作“易為春”。 無論“近水樓台”,還是“向陽花木”,都以其地利而得先機;不論是事物的發展還是人的發展,占據有利的位置都是很重要的。當然,“近水樓台”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有了些貶義,往往用來諷刺那種利用某種方便而獲得照顧、率先得利的情況。

增廣賢文這8個字流傳了500年(增廣賢文中流傳下來的百年道理)1

二、同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

譯文:和您交談了一晚上,我的收獲比讀十年書還多。

本則旨在講成長不僅要靠自己讀書,更要靠他人的指點。 有時,高明人士的指點可使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迅速通達事理,這就像佛家所說的“當頭棒喝”。有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即便聰明如孫悟空者,也需要菩提祖師的點撥。因此,在學問上,或日常生活的重要事情上,應該多向高明的人士請教。

三、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譯文:任人心冷酷如鐵一般堅硬,也經受不住像熔鐵爐一樣的法律的懲罰。

本則旨在說明“法嚴”,勸人敬畏法律,遵紀守法。 人心即使如鐵石一般硬,但法律是嚴厲的,如爐火般無情,絕沒有商量的餘地,千萬别指望觸犯了法律還能得到寬恕。“官法如爐”說明了法律的威嚴性。 此則也見于元代白樸的《裴少俊牆頭馬上》。此劇講的是女主人公李千金與尚書之子裴少俊相愛而私自結合,後被裴父發現趕出,而最終團圓的故事。第四折中,裴少俊中了狀元欲與李千金複合,李千金執意不肯,便唱道:“你待結綢缪,我怕遭刑獄。我人心似鐵,他官法如爐。你娘并無那子母情,你爺怎肯相憐顧?問的個下惠先生無言語。”意思是我的心像鐵一樣堅硬,無奈官法像熔爐一樣将其熔化。

增廣賢文這8個字流傳了500年(增廣賢文中流傳下來的百年道理)2

四、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壞之有餘。

譯文:許多年的努力來做一件事未必能夠成功,一瞬間不慎毀壞起來卻綽綽有餘。

本則旨在說明“成難敗易”。 很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然而期間一旦松懈和疏忽,就可能使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說:“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禍患常常是由一些細節的失誤導緻的,而智慧和勇氣常常被他們所沉迷的事物困擾。這是一條普遍的道理。

五、一人道好,千人傳實。

譯文:一個人說了一件好的事情,經過上千個人的傳播就被認為是真實的了。

本則講從衆心理和傳播效應。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具有從衆心理。從衆心理實驗研究表明,隻有很少的人在實驗中保持了獨立性,沒有從衆。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或某個東西大加稱贊,經過衆多人的附和傳播之後,這件事情也被認為是真實的了。比如一個品牌的東西,經過一位權威人物的廣告效應,衆人趨之若鹜,這就達到“千人傳實”的效果了。當然,某件東西要經得住考驗,最終還得靠自己的實力積累口碑。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傳播過程中會有一種放大效應,一傳十,十傳百,影響面越來越大。傳播過程中還有一種扭曲效應,即随着傳播範圍的擴大,傳播内容的真實性也會發生改變。人多嘴雜,可能就會“以訛傳訛”。 作為具有主體性的人,面對他人的言辭或者廣告傳播,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做到不盲從、不輕信,謹慎辨析、理性判斷,這樣才能防止自己稀裡糊塗地走上從衆之路,也防止自己變成那個扭曲事實真相的人。

增廣賢文這8個字流傳了500年(增廣賢文中流傳下來的百年道理)3

六、河狹水急,人急計生。

譯文:河道狹窄了,水流自然湍急;人在危急時,就會想出計謀來。

本則講急中生智。 在緊急的情形之下,人的潛藏能力容易被激發,從而生出日常所沒有的智慧。這是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表現。 “絕處逢生”“置之死地而後生”等說法,都說明了人在緊急情況下,往往會有非凡的表現。特殊情況下,出于自我保護的需要和強烈的求生本能,大腦會瞬時高速運轉,激發、調動起以往的各種經驗和知識儲備,以解燃眉之急。

七、惺惺常不足,懞懞作公卿。

譯文:聰明人常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糊塗人把自己看作公卿。惺惺(xīng):聰慧的樣子,聰明的人。懞懞(měng):昏昧無知,糊裡糊塗,不明事理。

本則講人的自知。 聰明人與糊塗者的區别在于有沒有自知之明,聰明者自知,糊塗者妄想。聰明人有很強的反省能力,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不斷改進,自我完善;而糊塗者不僅不自我反省,反而不知天高地厚,把自己想象得像公卿王侯一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