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心脈出于三脈之上

心脈出于三脈之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09:58:54

導讀:近日,一名政協委員《關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突然引發社會對于“陽剛”“女性化”“性别歧視”等議題的熱議。然而輿論對“陰”“陽”“剛”“柔”幾個詞的讨論中,更多地将關注點放在了荷爾蒙向的性别特征上,對于“陰陽”“剛柔”的本意,卻鮮有提及。 忽略本源含義、單憑一般性印象并以此為基礎觀察和探讨社會問題,不僅可能導緻問題本質被忽視,還可能将原本有建設性意義的探讨推向混沌深淵。破解混沌,首先需要正本清源。 觀察者網為此特别采訪了一位對國學頗有研究的觀友,談一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何謂真正的“陽剛”。

【采訪/觀察者網 白紫文】

觀察者網:中國傳統文化上,究竟是如何诠釋“陽剛之氣”的?

心葉:現在世俗語義下的陽剛之氣,确實是和男性特征比較貼近。但如果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陽”和“剛”其實都是宇宙論相關的命題。

宋儒在宇宙論的描述中常援引“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周易·說卦》),來描述陰陽剛柔相關的問題。這二者是“氣”“質”層面的含義,與兩性有關,但又在萬物化成之前,刻闆地将“陽剛”歸屬于男性特質并不妥帖

簡單地說,“陽剛”可以推及《周易》中“乾”德所講的“自強不息”,而“強”所講的不隻是暴力之強,“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同樣是強,而孔子說“君子居之”(《中庸·問強章》),強也好、陽剛也好,于人而言,強調的其實是一種“健旺不折”的生命狀态。

所以陽剛并不狹隘,隻是一種表現,隻要表現的情境得當就是好的。

觀察者網:能具體談談嗎?

心葉:宋儒講整個宇宙來自于無形無象、無聲無臭之時,稱為“無極”或者“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周敦頤《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大概來講,所謂“陽”是一個動态的東西,而“陰”看似靜态,但事實上它是一個類似存續能量的過程。中醫講“陰虛”,就是指這個人透支了自己身體存續的能量,透支了自己的潛能。

一定程度上,按照物理的概念來理解的話,“陽”類似于動能,“陰”類似于勢能,而“動極而靜,靜極複動”,表明“陰陽”其實是個流轉的過程。

“陽剛之氣”的這個“氣”本身按傳統儒家來講,可以理解為物質構成的本原單位,并不複雜。

而“陽剛之氣”的本源概念,來自古人所認為“天”這種表現形式,就是“乾”道。《周易》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大家很熟悉的。

心脈出于三脈之上(心葉何謂陽剛之氣)1

《周易》八卦圖

宋儒講“乾”道的時候,說“天”的表現形式叫做“健而無息”。

《程氏易傳·乾傳》

乾,天也。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無息之謂乾。

為什麼如此?因為其所指的是“至剛至陽的物”(《朱子語類·卷六十八》》:蓋天是個至剛至陽的物,自然如此運轉不息)。于人而言,這種至陽至剛的表現就是此前所講的“健旺不折”的生命狀态,具體指遵循本心蓬勃向前、不因任何外物而改變,這個才是“陽剛”。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陽剛其實沒有什麼性别分别。

隻不過在古代,因為社會的現實确實是以男性為主、女性為從,所以自然就以“陽剛”來要求男性,男性為“主”,女性則為“從”,所以就以“陰柔”一方面來要求女性。

但是我們的社會演進到今天這個地步,社會分工對于女性和男性的要求已經沒有太多分别。

觀察者網:也就是說,女性也可以有“陽剛之氣”。

心葉:“陽剛之氣”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雄性特征,你能說“健而無息”隻有男性擁有、女性沒有嗎?剛才也講了“自強不息”,這個“強”是什麼?

《中庸》裡有一篇“子路問強”,子路問孔子什麼是“強”,孔子說北方之強叫做,“衽金革死而不厭”,像戰場上那樣“強者居之”這般的強,就是勇武好鬥的人能夠做到。

但孔子是否嘉許這樣的“強”呢?在儒家看來以寬柔之道教化衆人,即便橫逆加身也不逞私報複,才是“君子居之”的“強”。因此,該篇後面講道:“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與大家和睦,但是不屈從于流俗,這是“強”的表現;執中守正,不偏倚某一方,這也是“強”;世道安順太平的話,你不改易原有的志向,這也是“強”;國家如果無道的話,你至死堅守自身的德行,這也是“強”——這些都是古人所嘉許的“陽剛”的表現。

《中庸·問強章》

子路問強。 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這裡談的就是不論男性女性,而是作為一個參與到社會當中的人,怎樣做算是“強”的狀态。這個“強”本身就是陽剛之氣這個“乾”德在世間的顯現。

所以,這些和雄性特征有什麼必然聯系嗎?好像也沒什麼。

談完“陽剛”,再談下“陰柔”。

《周易》裡的“坤”卦辭是怎麼講的?“乾”卦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坤”在卦象上是6個陰爻(yao,二聲),是全陰的卦象,但是厚德載物、直方大,跟我們一般認為的女性特征有什麼必然聯系嗎?在這個層面上,也是沒有的。

隻不過是按照古代社會的要求,女性是“柔順處下”,但是從厚德載物的意義上講,并非“陰”的一方必須是女性。而且古人談“陰陽”“剛柔”的時候,涉及不同的社會關系,“陰陽”關系也不同:可能在家庭關系當中,男性為陽,女性為陰;在君臣關系中,君即為陽,臣即為陰。不同情境之下,有陽就會有陰,不可能大家都是主、或者都是從的狀态。

而所謂的“乾”德,也就是“天”德、陽剛,它之所以能夠專“主”、呈現一個強勢的狀态,正是因為它順從于“道”(“道”可理解為道理、正道、正義),所以它才能“主”,而非在旁邊順從。

現在我們來談陽剛之氣、談教育問題,體魄鍛煉當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畢竟照西方的講法,所謂“孱弱的身體不可能承載高貴的靈魂”。中國人認可這一點,但在此之上更講求的則是“以志率氣”,要用“志”來統領自己的“氣”,“氣”可以理解為物質層面的身體。

觀察者網:是指一個人可以身體羸弱,但依舊可以志向高遠嗎?

心葉:這個與身體先天的強健和羸弱無關,真正的強大是需要用“志”來統禦住自己的身體,以志率氣,弱可以強。

像儒家《孟子》講養生,談“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 公孫醜上· 養氣章》)。其實沒有别的,就是四個字“莊敬日強”。

《禮記•表記》

子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我内心莊敬,那麼我的身體自然會一天一天的強健。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文天祥,文天祥被囚禁在元大都三年,囚禁之處是個晴天無風、下雨積水的坑室,鼠蟻穿行環境惡劣,但隻要提着一身正氣,身體依舊可以保持強健。

文天祥《正氣歌序》: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汗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曆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骈肩雜還,腥臊纡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餘以孱弱俯仰其間,于茲二年矣,無恙,是殆有養緻然。然爾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

這就是“以志率氣”。所以,要想提倡養“陽剛之氣”,可以多看看我們的先賢是怎樣生活的,多講講古時的各種忠烈事迹,會很有裨益。

心脈出于三脈之上(心葉何謂陽剛之氣)2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民族英雄,文天祥

所以,概念的本源上,“陽剛”不是屬于男性或者女性荷爾蒙的東西。或許古代對男女的要求各有所偏,但那不過是當時社會的性别分工不同,現代社會既然打破了男女分工上的明顯差異,那麼也應該着重強調真正意味上的、非性别特征的陽剛之氣。“健而無息”的生命狀态,應該是所有人都具備的。

觀察者網:西方比如好萊塢等影視作品中,很少有男性角色會以孱弱、“小鮮肉”的姿态呈現。這是西方推崇男性陽剛的體現麼?

心葉:西方文化對于健美上的追求,其實可以追溯到古時候。從服飾的角度來看,西方的服飾不論男女,相對而言都更願意突出人體本身的線條——服飾立體剪裁或許與此有所關聯,而中國的服飾更多地是要把人體線條掩蓋住。

從宗教角度來看,服飾的特征其實與“人欲”有關,你看西方的神職人員,不論是修女也好、神父也好,衣着也是寬袍大袖,也都是要掩蓋住身體的線條,因為本身人體的曲線是可以引起人的相關欲望的。因此隻能說,普遍來講,西方文化比較重視“人欲”這個層面。

觀察者網:總的來說,以什麼方式、角度去提倡“陽剛之氣”,還是很重要的。

心葉:以娛樂導向為主的社會環境過度宣揚“陰柔之美”,學校教育有所導正也是應該。但“陰柔”與“陽剛”現下的語義确實刻闆了些。我們如果要做宣傳的話,還是希望能夠把“陽剛”的男性特征指向給拉回來,讓“陽剛之氣”回歸其本來的意思。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