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葉公好龍,但是當他真的遇上了真龍,卻吓得面無顔色。葉公對龍的熱愛是真正的熱愛嗎?顯然并不是,不然他見了真龍也不會是那樣的表現。那什麼是流于表面的熱愛,什麼才是真正的熱愛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葉公好龍”這個古老的故事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葉公好龍》 10.8cm×12.5cm 2015年
葉公好龍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的寓意直到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周東申
該作品題材取自西漢·劉向所著《新序·雜事五》,原文如下: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該故事意在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贊賞某事物,實際上并不愛好,或者實際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并不愛好或贊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葉公好龍》 (局部)
周東申先生将上述文本語言所形成的語象,用寫實性的表現手法實現圖像叙事,更為直觀、通俗、易懂、發人深省。周東申先生忠實于文學原著中的描述,抓住真龍到來而葉公子高卻被吓得跌倒在地的情節進行細緻刻畫和呈現。畫面觸目所及的事物皆有龍紋,呼應了“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一隻真龍從天而降,自左邊的窗戶探頭于室内,呼應了“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子高見真龍而被吓至全身趴地、失魂落魄,呼應了“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如此曲折離奇、精心動魄的情節,被周東申先生濃縮于一幀小小的畫面之中,又令觀者觀之如身臨其境,實為不易。在這件作品中,文本與圖像真正實現了互文與轉換,彼此非常契合,毫無牽強之感。
《葉公好龍》 (局部)
無論從構思,還是到構圖,周東申先生都緊密圍繞“葉公好龍”的故事情節展開。畫面采用方形構圖,背景為白色,主體形象為黑色或灰色,在黑白對比中呈現和凸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畫面主體為全身趴在地上、失魂落魄的子高,以及左側從天而降的真龍,他們頭部被置于畫面中心,眼神交通融彙,揭示了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為了展現葉公子高好龍之甚,周東申先生頗為具象地表現了葉公子高的服飾和其居室中家具器皿等身邊觸目所及的事物,細緻地雕刻了龍紋圖案,還原了他所生活的那個被龍紋所環抱的語境。從天而降之真龍的活龍活現,與葉公子高失魂落魄的情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他們之間的那條留白,既起到分割畫面上下的作用,又阻隔了真龍與葉公子高,為天與人、龍族與人類劃清了界限。此處的留白、畫面左上角的留白、右下角的留白,與真龍與葉公子高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起到凸出畫面主體内容的作用。因此,觀衆在欣賞該作品時,會首先被真龍與葉公子高的形象所吸引,進而理解和了解葉公好龍這一故事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葉公好龍》 (局部)
在該作品中,周東申先生以線造型,以陰刻和陽刻兩種技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黑白對比的形式美感和藝術效果,在線刻藝術的基礎上生發和創新,其線條以寫實為主,蘊含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筆斷意連”等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趣味。周東申先生将畫稿通過木刻的形式轉換為版畫語言,實現了二次創作。
《葉公好龍》 (局部)
周東申先生通過該作品具象地講述了“葉公好龍”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對世人有所教益和警醒。喜歡一個人或喜好一件事物,要發自真心、真情、真意。真正的喜歡或喜好不是一個擺設或樣子或炫耀,隻有摸清了、認識透了,這樣的喜歡或喜好才是能經得住實踐檢驗的真理。
——雲沙西河
可見,葉公對龍的熱愛隻是流于表面的熱愛,真正的熱愛絕不是葉公好龍式的停留在表象,真正的熱愛需要我們發自内心,付出真情。就像周東申先生對版畫藝術的熱愛,擇一事,終一生,這才是真正的熱愛。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