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直接送到四明山區七旬老人手上。 餘軒供圖
中新網甯波10月24日電 (方堃 沈彥汝)“吃的、用的,什麼都能從網上買到,現在住在山裡和城區真的沒什麼區别。”77歲的王本林大爺家住浙江省甯波市餘姚四明山鎮梨洲村,是個典型的“山溝溝”,他感慨生活越來越方便,在家門口就能完成快遞寄遞。
“快遞到不了村、東西買不進來、農特産品賣不出去”是居住在農村偏遠地區民衆共同的困擾。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近年來,浙江始終聚焦農村客貨物流快遞“最初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不斷完善,2019年底在全國率先試點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将偏遠山區、海島作為難點攻關。
養殖戶沈海江享受到了“快遞進村”紅利。 餘軒供圖
“打通山溝溝最難。”餘姚市四明山鎮郵遞員唐财根介紹,山村留守老人多,購買力不強,快遞量有限,跑兩個多小時送三四個包裹,很多快遞小哥都不願幹,隻能送到就近的鄉鎮,讓客戶自取。
對此,浙江通過市場手段推動“郵政”“順豐”“京東”“中通”等多品牌快遞服務進村。
以甯波為例,為解決四明山區民衆“用郵難題”,2020年初,在甯波市郵政管理局的牽頭下,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餘姚市分公司(以下簡稱“餘姚郵政”)與多家民營快遞企業達成了“郵快合作”,承擔起了山區“最後一公裡”配送。
“這兩年,我們收快遞是越來越方便了。”對于山區快遞的變化,在四明山區住了50多年的王本林大爺很有發言權,“最早的時候,我買件衣服要去梁弄鎮上,想買件好點的衣服要跑到餘姚市區裡去,我不會開車,很不方便,後來村裡算是通了快遞,但是我需要跑去梁弄鎮上自己取,還是很麻煩。”
現在,王本林大爺想要買些什麼隻需告訴孩子們,然後在家坐等收快遞即可。環顧王本林大爺家中,彩電、電冰箱、沙發、餐桌等各類家電家具一應俱全,這些都是孩子們網購給他的。“我平時想寄點山貨給孩子,也是一樣地方便。”王本林大爺如是說。
“快遞量比以前大了很多,雖然更辛苦了,但是都值得。”唐财根告訴記者,在“郵快合作”開展之前,當地郵政所每天隻有四五十件的快遞量,而如今一下子達到了三四百件。而放眼整個四明山區,項目運作兩年,四明山區的月均配送服務量從1000件提升至20000件,足足增長了20倍。2021年全年配送量達到24.8萬件,2022年1月至9月業務量同比增長近40%,打通了日用消費品下行、農産品上行雙循環。
餘姚市大岚鎮柿林村小岩嶺頭地塊的養殖戶沈海江也充分享受到了“快遞進村”的紅利。
“我在這裡養雞已有18年了,剛開始的時候一年隻能賣出200隻左右。”沈海江回憶道,彼時交通不便、物流不暢,他隻能委托朋友把自家土雞帶出去銷售,或者請一些人上門來收購,比較麻煩。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餘姚郵政主動聯系到了沈海江。2020年10月,沈海江的土雞在餘姚郵政的“郵掌櫃”平台上架了。“合作以後,土雞的銷路是根本不用擔心,我要做的就是一門心思琢磨怎麼把雞的品質提高、再提高。”沈海江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在“郵掌櫃”的助力下,今年預計可以賣出4000多隻土雞,明年他的“小目标”已經提高到了5000隻。
綠綠的郵政車在四明山區忙碌奔走,盤活了農産品,便利了民衆,深山路上一張張村民的笑臉,是浙江推進“快遞進村”、邁向共同富裕的真實寫照。(完)
【編輯:姜雨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