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說閱讀之人物分析教案

小說閱讀之人物分析教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1:34:53

小說閱讀之人物分析教案(人物閱讀與賞析)1

閱讀與賞析

——《學步》教學錄評

鐘玉文 /執教  羅良建 /點評


一、賞析評語,自我完善

  1. 闆書課題“學步”,學生齊讀課題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們的心得。誰願意把同伴給你的評語讓我們大家欣賞一下?

2.讀同伴評語,談自己的體會

生:爸爸給兒子的寄語,很富有哲理。語句優美,符合題材。

師:是同學對你的評價還是?

生:同學對我的評價。

師:他評價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的評價很符合實際。

師:很好,請坐。他是一個很謙虛的孩子,接受同學對他的評價。還有沒有?

生:同學給我的評語是:書面整潔流暢,語句通順,隻不過太直白,沒有哲理,希望能把語句寫得再完整一點。

師:你覺得他哪一點評得特别好?

生:是在談自己的感受,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

師:很好,有收獲。

生:别人評價我太直白,應該有懸念,書寫不整潔。

我們學過很多方式,可以通過側面烘托來說明,舉一兩件事例,結合自己生活實際。結尾太大衆化……總的來說,文章寫得很膚淺,好像學過這篇文章,沒有給你留下太深的印象,再仔細琢磨一下吧。

師:我覺得你真該好好感謝一下給你寫評語的同學。

師:你要不要謝謝他一下?

生:嗯,應該謝謝。

師:你怎麼謝謝他呢?

生:該把自己的作文再好好修改一下。

(點評:在本環節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讀、評同伴的讀後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由于每個孩子寫作的點是不同的,他們對文章的感悟也是不同的。這種個性化的思考、個性化的寫作,其思維的多種層次與多種視角,通過交流,可拓展大家的思維空間,同時也可以引導孩子們虛心接納别人意見以不斷完善自己。)

二、欣賞佳作,點評提升

師:請被小組推薦出來的孩子起立。

師:如果想推薦自己,也站起來。這些同學被大家推選出來,說明他們的習作算是我們班的佳作了,想不想聽一聽?

生:想。

師:既然都想,那有要求了。在聽的過程中要仔細認真,等會兒聽完了以後,我獎勵他來點一組同學對他的這個習作進行評價,而且每個同學說的要不一樣。想先聽誰的?

(學生們選出了兩位同學)

師:那我們先歡迎這位同學給我們誦讀。

師:注意文章既要寫得好,也要讀的好,才能夠讓大家受到感染,對嗎?

(生上台朗讀《爬起來》。)

師:剛才說了要獎勵你,你想請哪一組的同學來點評?

(學生選出一組,開火車點評。)

師:注意“和你不一樣”,每個人隻說一點。

(點評:一組學生,人人點評、參與面廣,“和你不一樣”的表達要求,對學生是考驗,也是訓練。)

生:他結合了自己的生活實際來描寫,他把他學騎自行車要勇敢堅持的實際結合起來了。

師:他在課文裡面體會到的一點是什麼?

生:結合生活實際。

師:繼續。

生:我覺得他讀完這篇課文的感受很深刻。

師:深刻在哪裡呢?你隻要說到他文章裡的某一句或者某一個詞都可以。

生:我覺得他的最後一句跟他前面所說的都很貼切。他總結得非常好。

師:最後一句是什麼?還想聽一聽嗎?把最後一句讀給大家聽一下。

生:爬起來,勇敢面對困難。腳踏實地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師:那麼他最後總結的這一句,是不是從課文裡面體會到的?

生:是。

師:你能不能說說是從課文裡面哪兒體會到的這一句?

生:課文最後一段。

師:好,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最後一段。

(點評:通過追問,旨在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抒發感受。)

(學生讀課文,回扣文本。)

師:你是從這一段話裡的哪一句體會到的?

生:兒子,你的旅途才剛剛開始,你前面的路很長很長。

師:從這一句體會到的,請你再讀一次,請同學們記住他送給你們的這句話。

生:爬起來,勇敢面對困難,腳踏實地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師:一起告訴我!

生齊讀:爬起來,勇敢面對困難,腳踏實地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師:你看,真是送給了大家一句名言。

(點評:風趣。這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的過程,習得語言,就在教學過程中。)

師:接着下面一位……

生:《學步》是一位父親寫給兒子的寄語,從一位父親的角度,記錄了兒子學步的過程,也表達了一位父親對兒子走好人生道路的殷切希望。

師:你真會聽。

生:我覺得這篇文章夾叙夾議。既有自己的理解,也有書中的語句。語句也非常優美。

師:你看看,他說到了一點,與前面同學都不一樣。

(點評:充分肯定與衆不同的表達。不同的表達,來自傾聽,來自思考。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文課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其核心是思維的訓練。)

生:我覺得他的題目跟他中間寫的一些内容特别貼切。就覺得這篇作文寫得非常好,它的中心非常明确。

師:你把題目再告訴大家。

生:《爬起來》。

師:你看多生動啊——“爬起來”。

(欣賞第二篇佳作,學法同前:小組開火車點評。學生的點評語言精彩,每人表達都“和你不一樣”,略去此環節。)

(賞析第三篇習作,自由點評。)

(生讀習作《學步與探尋》,原文省略。)

師:這輪由你随意請同學給你提建議,來請吧!

(點評: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把發言權和選擇權給予學生,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品質。)

生:在文中可以多用一些比喻。

師:這是一種表達方式。還有沒有?

生:以後,遇到困難要勇往直前,不要懼怕困難,要讓困難懼怕我。

生:我覺得這篇作文寫得非常好,前面有個同學沒有做到的,結合課文裡的語句,他做到了。裡面有一句:“兒子,你的旅途才剛剛開始……”他能結合課文裡的語句,還能結合課外的一些故事。

生:他結合課文的語句感受很深刻,還能結合課外的小故事。

師: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生:不要害怕困難,遇到困難要抓住困難。

生:他對課文的總結非常好,他不是像我們這樣摘抄課文的整個大段。他是從課文裡面節選重要的詞語來體會的。

生:我覺得他的文章裡面有一些語句非常精辟,非常像名言。比如這一句:“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要在乎能否到達終點,關鍵是沿途的風景,和你看風景的心情”。

師:真是一句名言。同學們積累下來,記在自己的本子上,再讀一讀。(生齊讀)

師總結:課内課外都巧妙地結合,所以我們讀書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還要多讀課外書,并且要把課外的知識活學活用。

(點評:四兩撥千斤!教師的點撥,從欣賞、建議,到語言表達、寫作方法、積累佳句……一切語言材料都源自學生。)

生:這句話就像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你似乎對平坦的路不感興趣,哪裡高低不平……隻要不摔倒,你總是樂此不疲。”這句話就像他寫的,人生不可能隻有平坦的路,不可能一直成功。要去挑戰,要勇敢地往前走,即使遇到了水窪泥濘,也要迎難而上。

師:課文裡有一個詞,隻要不摔倒,你總是?

生齊聲:樂此不疲。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你的理解。(學生讀書)

(點評:重點重敲!抓住關鍵,逆勢而頓,及時捕捉文本信息,進入文本領悟深化,課堂自此更有張力。)

師:對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但我們都要像他說的那樣——

生齊聲:樂觀的人會迎難而上,膽小的人會放棄。

師:這是課文裡的那個兒子,面對困難、坎坷,他總是樂此不疲。對這個詞你還有沒有其他體會?

生:我覺得樂此不疲的意思就是樂于幹某件事情,不疲倦。我覺得這就是學步時的那份熱情,你擁有了這份熱情,你就可以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師:除了有熱情,還要有勇氣,這就是樂此不疲!還有嗎?

生:隻要不摔倒,你總是樂此不疲。我覺得即使是摔倒,我們也要爬起來,走好以後的路。

生:我覺得他的這篇文章緊緊圍繞了他的最後一段:“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然後他把學步和尋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寫學步,一部分寫尋路。

師:課文的最後一段,請大家找出來讀一讀。

生齊讀:“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兒子,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師闆書:生命的過程)

(點評:精彩!“樂此不疲”,在師生這裡,“樂”就是熱情,“不疲”就是勇氣,“此”是什麼呢?是學步和尋路,是生命的過程。生命的過程,我們充滿熱情,我們充滿勇氣,樂此不疲,正是《學步》這篇文章的生命力所在,而這個生命力,悄悄地生長在課堂裡,生長在師生的對話裡,生長在朗朗的讀書聲裡。)

師:還想不想再聽一位男同學的?

(生朗讀《面對困難别低頭》,原文省略。)

師:好有男子氣。你看我們剛才那位雖然也是男孩,但是風格完全不同。我想考一考大家,我讓一組人“開火車”來點評,然後其他同學補充。

(點評:好一個“開火車”!一組同學就是一列“火車”,每一節“車廂”都不能少。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應是課堂的主人,都應有話語權。教育的公平就在于老師心裡裝着每一個孩子。此環節,老師關注到了沒有參與的學生,并及時給予機會。)

生:我覺得他善于用比喻句。他把困難比喻成一堵圍牆,他要想辦法,把這圍牆給打倒。他也結合文中的語句……

師:有點貪心,你說了很多點了,但是這個同學有一個特點。他很會欣賞别人的表達,謝謝請坐!

生:我覺得他的文章就是中心明确、條理清晰,還富有真情實感。

師:這怎麼像老師說的話呀?能不能說具體一點?說其中一點。

生:我覺得他那句“天堂在前,地獄在後;成功在前,失敗在後”運用得比較好。但是也體會到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這樣,然後呢他就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非常有真情實感,讓人感覺不是那種非常做作的作文。

師:我以為我把他難到了,結果她多會說……

(點評:好!教師評價學生的評價,是欣賞,是鼓勵,更重要的是準确,不空泛。哪怕隻是不經意的一句話。)

生:他的聲音很洪亮,很有氣感。

師:“氣感”這個詞換一下。

生:很有氣質。他的作文中心很明确。他是先抄了一點書上的。

師:抄了一點,還是結合了一點?

生:結合了一點,書上寫的,然後聯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我得給他提個建議,還得再結合一點文中的句子來談自己的感受。我覺得還要再結合一下自己的生活,這樣給人的感覺會比較有真情實感。

師:如果空話套話太多,别人就會覺得不真實,是不是這個意思?

(點評:抓得準。教師特别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用詞準确、簡潔的習慣。)

生:我覺得他剛剛說把困難當成一種磨煉,一種成長,這個非常好。但我還是想反駁一下他。不一定要一大段一大段的摘抄,找一兩句話說得很詳細,也可以。

師:抓住文章裡的一句話,一個點,把它深刻體會并表達出來,對不對?這個孩子很有見解。

生:我可以補充一下他的意見。如果整段整段地摘抄課文裡的話,感覺你就是為了完成一個任務,而把這個文章拼湊起來,就沒有真情實感。

師:說得真好!等會兒你們就可以對照自己的作文,想一想,看一看你是不是這樣的。其實除了這幾個同學,我們班還有好多同學的作文都能夠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都能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感想。

(點評:如何寫作,是學生教學生!老師的作用是什麼?就是以學定教,順勢而為,也就是教師對每一個孩子的表達都給予了準确的評價和鼓勵、及時的總結和提升。)

三、刻畫人物,升華情感

師:在你們的文章裡我讀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兒子,還有一個就是父親。在你們的字裡行間,我能感覺到兒子的形象,也能感受到父親的情懷。現在你們能不能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概括他們的形象,闆書到黑闆上。

(生陸陸續續說:勇敢、熱情、锲而不舍。)

師:我們課文裡有沒有一個詞可以表達他的這種精神?

生:樂此不疲、勇往直前、堅強、迎難而上。

師:等會兒我還要評價一下,看哪些同學的闆書寫得非常漂亮。之後我們再來看這位父親。

(生陸陸續續說:期望、關愛。)

師:當看到兒子踉踉跄跄蹒跚前行的時候,看到兒子跌跌撞撞頭破血流的時候,那位父親?

生:我覺得還有擔心、呵護。

師:剛剛你們在讀後感裡談到的,看看課文的最後一段。

生:祝福。

師:再看課文的前面,剛看到兒子甩開了一切,獨立前行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是?

生:驚喜,欣慰。

(點評:此環節,學生運用文中詞語勾勒兒子、父親的形象品質,深化思想情感。)

師:同學們現在就請你們對照黑闆上的詞語感受一下,這個兒子和你們有沒有相似之處?父親跟你們的父母有沒有相同之處?當父母看到你們蹒跚學步的時候,他們是擔心的;當看到你們獨立前行的時候,他們是驚喜的,欣慰的。由此想到的是,你們學步的過程就是一個尋路的過程,尋路的過程就是生命的過程。(師闆書:生命的過程)

師:這個過程包含了父母對我們殷切的希望和愛,請拿出爸爸媽媽給你們寫的信讀一讀。看爸爸媽媽在回憶我們學步的時候,他們的心情。有沒有哪個孩子想來讀一讀爸爸媽媽對你說的話啊?

(生讀父母的信,原文省略。)

師:今天你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讀了爸爸媽媽對你說的話,你有什麼想說的?請寫下來。

(生抒寫感言,牢記囑托。)

(點評:此環節,聯系自己,當堂拆開父母的信,引發情感共鳴,感受深沉、無私而博大的父母之愛,殷殷深情!通過寫感言,珍惜親情,牢記囑托,勇敢前行。)

師:感謝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爸爸媽媽,牢記他們的囑托,在我們成長的路上,肯定有許多的坎坷和艱辛,我們都要有勇氣去面對它。請你們打開課文,齊讀最後一句。

生齊讀:“兒子,你要勇敢地走,要腳踏實地地走。”

師:這句話也是我要送給你們的。孩子們,你們六年級了,即将畢業,也即将走上你們人生的又一段旅途。老師祝福你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勇敢地、腳踏實地走。希望你們能好好珍藏這封信、這份愛,讓它伴随你走過人生旅途……

(1.四川省成都市芳草小學;2.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來源: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