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00:11:48

說到氣象災害,很多人可能會回想起今年夏天南方許多省份發生的暴雨、洪水災害,這次氣象災害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

  那麼,像暴雨等各種氣象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氣象新聞裡總是說“百年一遇”?除了洪水,暴雨還會導緻哪些次生災害呢?目前的氣象預報準嗎,它又是如何幫助預防自然災害的?

  在10月13日“國際減災日”特别直播中,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研究員江滢和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中心副主任楊昆對此進行了精彩介紹。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暴雨是怎麼形成的)1

  01.

  暴雨是怎麼形成的?水汽被山坡等地形擡升遇冷時産生

  據江滢介紹,暴雨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但主要有兩個條件促成了暴雨的發生:一個是持續降水導緻水汽源源不斷的供應;另一個是大氣遇到山坡等地形時被迫擡升,使得水汽溫度降低,更容易凝結,雲朵無法承受重量,于是降落成雨。

  今年一方面由于水汽供應比較充足,另一方面有副熱帶高壓始終維持,冷暖空氣對接的地區始終維持,水汽擡升的時間又是持續的,所以出現了持續降雨,結果就容易發生暴雨、洪澇之類的災害。

  今年屬于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在南方出現了如此高強度的暴雨和洪水。但是從全國範圍來說,這類氣象災害實際上每年都有,它們發生在不同地區,強度和範圍呈現出不同特征,缺乏規律可循。

  反之如果氣象活動非常有規律的話,那麼氣象預報就變得非常容易了,大家也就不會經常抱怨天氣預報不準确了。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暴雨是怎麼形成的)2

  02.

  氣象預報準嗎?“兩三天的氣象預報已經非常準确”

  江滢說,事實上,随着氣象科技的發展,加上計算機技術帶來的平台發展,我們對于明天甚至未來兩三天的氣象預報已經非常準确了。天氣預報如果說有降雨,雨水可能來的遲一點,或者降雨位置會稍微偏一點,難免會出現偏差,但從總體來評判,如果天氣預報說有雨,那就八九不離十了,這種情況下大家還是應該帶傘的。

  比如前段時間預報說北京會有暴雨,結果上午沒下,但是後來還是下雨了。所以說預報具體的時間點可能不那麼準,但是在一天的範圍内,整體來講還是比較準的。

  主持人張宇識開玩笑說,如果要求那麼準,就有點像《西遊記》裡講的,龍王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江滢笑稱,這是氣象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現在我們國家科技發展很快,已經發射了好幾顆氣象衛星。如果要監測台風或者其他氣象活動,衛星雲圖是非常準确的,此外還有遙感、雷達。比如暴雨要來了,有些人會學着看雷達拼圖,能看到雲系的移動,它有一個大概的速度和強度,然後自己都可以判斷,降水帶離自己還有多遠。

  目前的氣象服務針對每個人的能力還是有點欠缺,但是一旦跟大家共享了這些信息,每個人就可以根據自己千差萬别的需求,做出粗略的判斷。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暴雨是怎麼形成的)3

  03.

  為什麼總說“百年一遇”?這個問題主要分成三個方面

  那麼,降雨是否存在一個長期規律?如果是的話,為什麼我們總是遇上“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自然災害呢?

  對此,水利部楊昆介紹說,這一方面是因為現在信息發達,以前,對一個地方确實是百年不遇的災害,如今一聽新聞,就感覺好像這裡那裡都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災害,其實這些并不是同一個地方。

  我們國家比較大,有兩千多個縣,一年裡面,如果每個縣有1%的幾率遭遇一個百年不遇的事件,那麼兩千多個縣中至少有幾十個縣會發生百年一遇的災害事件。

  現在經常聽到百年不遇或者千年不遇這樣的數據,從科學的觀點看來也是正常的。但是對于某一個地方,就很少說這個地方今年發生一個百年不遇,明年發生一個千年不遇的事件,這個概率是非常低的。

  另一方面,這可能是因為引用的數據序列錯了。事實上不管是氣象還是水利行業,我們建監測站的曆史都還比較短。我們建國也才70多年,在建國以前,記載超過100年的氣象站、水文站都很少,所以有長序列記載的數據也很少。

  現在大家喜歡大數據,實際上這些數據序列是不足以支持說“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有可能這個是不太真實的數據,它裡面有缺陷。

  但是總的來說,有超過百年曆史的氣象站、水文站,它的數據序列确實是比較真實可靠,具有說服力、科學性。

  另外,從氣象方面來說,有6小時、12小時、24小時或者3天這樣的頻率序列,從水文水利方面來說,它也有流量、水位等各種各樣的指标,有時候是百年一遇的流量,有時候是百年一遇的水位,這些指标有時候會互相矛盾,百年一遇的降雨導緻了50年一遇的洪水,或者導緻了200年一遇的洪水。這裡有不同的頻率,有很大的差别,有時候非專業人士一聽容易搞混。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暴雨是怎麼形成的)4

  04.

  暴雨會導緻哪些次生災害?山體滑坡、泥石流、雪崩……雷電災害也不容小觑

  除了洪水,暴雨還會導緻哪些其他自然災害呢?江滢介紹,暴雨導緻的災害有很多,首先,降雨的水流到河流裡,河流承受不住,會發生洪水。

  此外,在複雜的地形下,很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如果土質比較疏松,并且有一些堆積物,就會容易産生泥石流。在高原地區,下面的雪被沖走了,還容易引起山體滑坡、雪崩之類的災害。

  暴雨引發的次生災害中,還有一個對現代社會影響很大的是雷電引起的森林火災、草原火災,比如前一陣子澳大利亞、美國的絕大多數自然火災,都是由雷電引起的。

  雷電本身有時候也會擊傷人,但是在城市中遭遇雷擊的概率很小。因為城市中有很多高樓,高樓上面都有避雷針,避雷針首先會吸引雷擊,所以人比較安全。

  但在荒郊野外的空曠地方,比如說雷雨天要過高速公路上面的天橋,會比較危險。因為人的個子是周圍最高的,而且天橋很多都是金屬建造的,就非常容易遭雷擊,所以在這種環境下要遠離空曠的地方,或者把身體放低一點。

  另外,雷擊對于電器有很大的傷害,比如各種家用電器、計算機機房的一些設備。所以通常任何大一點的工程都需要有防雷的設施,要經過驗收才能投入使用。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暴雨是怎麼形成的)5

  05.

  氣象預報如何幫助防汛抗旱?水文是在氣象的下遊,總是在考慮極端情況

  說完了氣象災害,我們如何防範呢?楊昆介紹說,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旱(控水)的主要措施。

  比如三峽大壩,主要有防洪和發電兩個功能。面對連續出現好幾次的洪峰,需要不斷地監測、預報,科學地決策什麼時候該蓄水,什麼時候該洩洪。

  有時候一些非專業人士會說,為什麼你們不能更早地預報,更早做出調度,該蓄的蓄,該洩的洩?

  其實氣象預報是很難的,尤其是長期的預報很難準确。你可以預報一個趨勢,但是要具體地,比如說預報今天7點到8點,這個地方要降雨多少毫米,這是很難準确的。

  因為水文是在氣象的下遊,它要看着氣象的數據來預測水的變化,氣象報的準,然後水文才能報的準,所以工程的調度很難做長時間的預測,總是在風險的考量中,去考慮出現了極端情況要怎麼去應對。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暴雨是怎麼形成的)6

  06.

  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有沒有預警方法?

  對于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江滢介紹,預報此類地質災害主要看有沒有誘發因子。一個地方發生地震或者海嘯了,如果再加上有暴雨、洪水,再加上這個地區地形特殊,比如有山坡,可能就要特别小心了。所以監測主要是針對敏感地區,比如這個地區特别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就會配備有監測儀器,同時結合氣象預報,做一個模型來預報它的風險。

  預警是針對馬上就要發生的災害,在短時間内發出警報,讓大家撤離。

  楊昆介紹,從2010年開始,全國很多地區與水利、氣象還有國土部門一起做了一個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主要做的事情,一個是監測預報的體系,另一個是群策群防的體系。

  監測預報就是監測降雨,然後做山洪、滑坡、泥石流的預報。因為山洪、滑坡、泥石流往往一起出現。其中滑坡有一點特殊,有的是因為降雨導緻,屬于氣象災害;但有時候不降雨也會滑坡,即幹的滑坡,就是純地質災害。

  群策群防,就是在一些村鎮,包括行政村、自然村設一些簡易的雨電站,然後告訴當地群衆,比如一天降雨50毫米有危險,或者說一天降雨100毫米有危險,還有就是哪些地區是危險地區,哪些人需要轉移,誰去通知他轉移。如果下大雨危險了,他們馬上就敲着鑼、廣播、大喇叭,通知大家撤離。

  其他如山洪、滑坡也都有監測手段,再通過曆史數據,還有儀器的幫助,可以做出比較好的判斷。

  

一場特大暴雨後有什麼變化(暴雨是怎麼形成的)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