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怎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怎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9 20:44:19

怎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1


文 | 塗靈子

編輯 | 職場蛙


早上到了辦公室,打開手機,刷一下朋友圈,打開電腦,起身接一杯熱水,再上個衛生間,感覺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啥正事也沒幹,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如果是的話,我猜你肯定是經常加班的一員。


有句話這樣說:會工作的人,工作能力強,往往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不會工作的人,工作能力弱,時常晉升無門。


同樣的時間上下班,同樣的工作環境與平台,為什麼工作結果卻天壤之别呢?


說到底,還是工作能力的問題。


我們都希望自己“工作能力出衆”,以下幾個實用的小tip,助你升職漲薪!


-01- 想要提升工作能力先提高工作效率


① 兩分鐘原則


兩分鐘原則值得是,凡是2分鐘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立刻去做,不要猶豫。


比如:


l 加微信加QQ加電話号碼,随手添加備注名,以免下次想破腦袋也找不到

l 物品(比如剪刀、便利貼)用完之後,随手放回原處

l 想提醒同事帶合同,立刻打開手機打電話或發信息

l 想要喝水,立即拿起杯子喝。。。


② 5分鐘原則


每天花5分鐘的時間,将今天的工作任務,根據輕重緩急一條條列出來。


執行的時候,先完成最重要的任務。


每完成一項,将清單裡相應的任務劃掉,給自己增加成就感與滿足感。


清單的任務完成,一天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果斷放下那些看似“重要”的,還沒有完成的任務,關機,下班,享受自己的個人時刻。


③ 随手記錄原則


在任何時候,有任何想法、靈感。


比如一件可能在寫文章時能用到的小素材,


一個可能可以解決前幾天某個工作難題的思路,


下班後要給女朋友帶個鮮奶蛋糕等等。


随身備個小本子,将這些全部随手記錄下來。


大腦就好比電腦,存儲的東西越少,運行的速度就越快,工作效率自然越高。


-02- 想要提升工作能力先學會反思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來自年齡,甚至不是來自經驗,而是來自于經驗總結,反思和升華的能力。


過去,我們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入的反思與思考可能要一個月,甚至半年,這其中有很多生活中可以提升的細節、那些寶貴的經驗白白被我們浪費了。


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一書中提到“人就像錄音機一樣,一按按鈕就播放。”


這其實揭示了我們總是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行動的事實。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有時候并不需要我們經過思考後才做出決定,我們可以不假思索,我們可以通過直覺來處理事情。


怎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2


比如我常常苦惱于不會拒絕同事,每當同事要我幫忙做事情的時候,我的大腦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思考自己有沒有時間與精力就“随口”答應了。


再比如,我在給boss彙報工作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急于表達”,不去理解boss所問問題的背後含義,對于boss的建議,總是習慣性地作出“抵觸”。


當我做出這些不當行為之後,我又經常會苦惱于為何做事、說話不經過大腦。


怎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3


如何修正這些“習慣性假設”,從而讓自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答案是:通過反思、總結出應對這一類事情時的正确反應,并在之後反複實踐,便可以解決。


反思,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步驟。


反思的重要途徑是寫反思日記。


我本人以前寫過很多次的日記,但每次決心要堅持寫時,一段時間之後便無法堅持。


我以為是我的記錄載體有問題,于是從紙質日記轉移到電子版的“備忘錄”、 “吾記”,再到之後的“印象筆記”。


換過多個“平台”,我仍然不能堅持寫日記。


偶然讀完《好好學習》這本書後,才發現有問題的并不是日記“載體”,而是我寫日記的方法有問題。


以前,我寫的日記偏向于“記錄”,類似流水賬。


每天的生活模式都差不多,并沒有很大的“波瀾”,于是寫着寫着就發現自己的日記已經沒有新鮮的素材了,每天發生的事情都差不多,沒有記錄下來的價值,遂放棄。


缺乏了對事件的剖析與深入反思,思考隻是停留于事件的表面,自然沒有可以記錄下來的意義所在了。


我根據書中作者的提示,制作了我的晨間反思日記模闆,包含以下内容,給大家做個參考:


(1)今天發生了什麼事?表面問題是?實際問題是?我的錯誤假設是?


(2)為什麼會産生這個問題?


(3)這件事給了你怎麼樣的啟發?


模闆看似很簡單,但是我竟然覺得日記上有了很多可以寫的内容!


為了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我給大家舉個書中的例子:


1. 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1)表面問題:搞不清 “做一個規劃方案”和“幫助客戶系統地解決問題”有什麼太大的區别,與同事發生意見不合。


(2)實際問題:如何從客戶的角度探讨問題解決的可能性?


場景還原:在XX項目的前期構思讨論中,我對項目的推進思路是“做一個規劃方案”,而正确的思路應該是“幫助客戶系統地解決問題”。


(3) 我的錯誤假設:認為“做一個規劃方案”就是在“幫助客戶系統地解決問題”


2. 為什麼會産生這個問題?


我之所以會模糊這兩個概念,一是沒有以客戶思維去審視整個項目的情況;


二是在溝通的過程中,沒有仔細地聽項目總監介紹這連個概念背後的區别。


3. 下次碰到這類事情該如何解決?


(1)調整情緒,不要因為提出的意見不被認可而恐慌。專注于解決問題,思考目前的狀況到終點之間,需要現在的我做什麼就可以,從而避免被情緒左右。


(2)審視矛盾:同事不認可我的建議,是因為我沒有把同事的擔心和我自己的問題關聯在一起。


(3)找共同點:試着按照“幫助客戶系統地解決問題”的思路梳理,找到之前思路的漏洞,試着與同事就該項目思路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你看,如果每天深入反思一個事件,通過總結出應對這一類事情時的正确反應,并在之後反複實踐。


當再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時,我們就能修正錯誤的行為,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很多人覺得每天都很忙,根本沒有時間寫“反思日記”。


那我想說,連反思的時間都沒有,正是“工作能力差”與“工作能力強”的人之間的差倍所在。


-03- 想要提升工作能力先學會“讀書”


讀書(或者說,學習)的本質是一個改變我們假設的過程,因為我們所有的決策在自己的假設下做出來的。


所以,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用更加合理的假設來替代我們過去相對不合理的假設,從而使我們的決策質量更高。


怎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4


這一點大家可能很難理解,我來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讀完《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後,我做出了如下假設:如果我能一年讀完100本書,那麼我在某個領域,比如我的專業技能方面肯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看完《好好學習》之後,我對以上假設進行了修正:如果我能一年讀完100本書,并且結合書中内容不斷進行反思與實踐,那麼我在某個領域,比如我的專業技能方面肯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多讀書,還是有用的,它能幫我們不斷修正錯誤的認知與想法。


但是,讀書快,不等于高效率。相反,讀到“精彩處”,刻意讓自己慢下來,有時候不失為一種更好的策略。


那麼,如何有效率地讀一本書呢?我們不妨試下以下方法:


① 放慢速度。花時間記錄讀書筆記---不僅僅是摘錄名言,而是記錄下那些讀後使自己受啟發的内容,以及寫下這些啟發與你的哪些經驗相關。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新舊知識得到了聯系,你的新知識在與你的舊知識的串聯下得以被記憶,被運用,被内化。


② 不追求讀完整本書。可以通過看目錄以及序言來找到對自己“緊要”的内容,從而有重點的去閱讀。當你發現這個“緊要”的内容需要你讀完前幾章才能理解時,你再去完成前面的部分。


③ 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這些真問題指的是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啟發的觀點和自己沒想明白的問題。


三句話總結一下本篇文章:


要想提工作能力,首先要提升工作效率,包括三大原則:2分鐘原則、5分鐘原則以及随手記錄原則;


其次要學會反思,學會利用模闆去寫反思日記,從而不斷總結經驗;


最後,還要學會“學習”,因為學習是一個修正錯誤假設,提升決策質量的過程,讀書快不代表高效率,“情”到深時,不妨慢下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