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書名來自書中的第一篇文字,寫的是作者蔡崇達九十九歲的“阿太”,這個“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的”,很“狠”的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教兒子遊泳,直接扔海裡讓人自己撲騰,差點溺死,當所有鄰居都罵她沒良心時,她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行走在人世間,如若隻是一副皮囊裹挾着一顆沉睡的心,與行屍走肉無異。
《皮囊》是作家蔡崇達的一部作品,就像書名所寫的那樣,書中包含了14個溫柔卻又殘忍的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們,是一個個既失去了家鄉,又還尚未到達遠方的生命,書中一個個似曾相識的情景,讓我們仿佛親身經曆一般。
在《皮囊》最著名的一個章節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99歲的老婆婆——阿太。
蔡崇達說,他的阿太,硬得像塊石頭。她把不會遊泳的兒子丢進了大海,結果差點淹死,然而沒過幾天就又丢了下去,人們都說她心狠,但她卻毫不在意。
切菜時砍斷了自己的手指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即使已經年近100歲,出門時也依然堅持步行,因為阿太說: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隻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我第一眼看到這句話時,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直到後面看到阿太補屋頂,不慎摔下來,情緒崩潰時,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義。
阿太在去世的時候,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皮囊》中有這麼一句話,被近4萬人銘記,并成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
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本來就是欲壑難填的,而我們的人生,卻也因為舍不得才會被羁絆。靈魂本來就是輕盈的,但是我們卻需要一具《皮囊》,我們舍不得擺脫這幅皮囊,原本輕盈的靈魂,便有了踏實感。
人生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健康的時候,軀體沒有被重視,一旦病了,連身體都無法駕馭時,那種無能為力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就是被某一件事突然拉扯成長的。
1.人活着就是為了一口氣,這口氣比什麼都重要。
2.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隻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
3.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并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4.從本質意義上,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而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
5.很多人都以為他是活出自我的人,但他其實隻是裝出了個樣子欺騙自己和别人。
6.我真想和你好好聊聊,關于我們要怎麼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讓虛妄的夢想膨脹自己。
7.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這一顆心的羁旅。
8.生活就是一張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的下一個問題。
9.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氣,仿佛職業表演者的卸妝儀式。
10.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隻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皮囊》就是一盞燈,不僅照亮了你腳下的路,還照亮了你的生活。
白岩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别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内心。
當你剛接觸《皮囊》你會發現,它如同它的封面設計一樣,樸實無華,即便是多少名人極力推薦的書,也盡然如此接地氣。
你需要一本書,放在你的枕邊,當夜幕降臨,身邊的一切都沉靜下來,帶領你與靈魂對話的書。
作者在後記中說,“在寫這本書時,每一筆每一刀的痛楚,都可以通過我敲打的一個字句,直接、完整地傳達到我的内心。”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着,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找尋最舒适的人生狀态,無論是軀體還是靈魂,重要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負重前行,被虛妄的“夢想”而拖累。
誠然,每一具皮囊之下的靈魂,都在追尋,或乘風破浪,或遠走他鄉,但人生艱難,或痛或苦皆隻有自己扛。
所以,願你我心中有光,照亮皮囊,既不會失去家鄉,又能走到遠方。
既然來了,那就修好與自己握手言和的必修課,勇敢堅定地活這一回吧。
這本68塊錢的《皮囊》,是你的一張電影票的錢,卻可以帶你看盡更精彩、更真實的人生。
帶你卸下皮囊,照見内心,找尋初心。
感興趣的話,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