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要注意哪些不良習慣?”
今日,在門診大廳上班過程中,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家找我咨詢:說是經過幾次的康複治療後,膝關節的疼痛緩解了很多,但是在上下樓梯時,還有不适;回家後,在平常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為了進一步讓患有膝關節疼痛的中老年人明白這個問題,孔醫生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膝關節疼痛需注意的事項,但願能對您有用。
哪些不良習慣,是比較傷膝關節的?估計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人會關注膝關節疼痛,是怎麼導緻的,僅僅重視膝關節出現問題,疼痛了該怎麼治療,其實這是不恰當的。
因為很大程度上,隻要沒有明确外傷的情況下,一般膝關節疼痛都是長期的一個慢性積累退變損傷,往往和您的習慣相關,這更應該是您關注的重點。
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會面臨上下樓梯,甚至有的人為了鍛煉身體,選擇登山運動,這些活動方式都會增加膝關節内的壓力,尤其是長期反複進行,會損傷膝關節内關節面的軟骨。
正常情況下,您在行走、上下樓的過程中,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是不一樣的,由于在上下樓梯的過程中,其所承受的壓力會比較大,約為體重的3倍左右。
2.長時間反複下蹲或跪
在生活中,下蹲或跪的姿勢也是經常可見的,特别是一些健身運動的人,為了鍛煉身體,經常會選擇一些負重的下蹲運動;還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家中習慣跪着擦地等。這些行為都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
您可能不知道,在下蹲或跪着的情況下,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往往是自身體重的7倍左右,可想而知,要是長時間、反複蹲起,對膝關節内軟骨的損傷會加劇。
3.盤腿
盤腿坐,特别是一些女性,比如經常練瑜伽的人群,總會有這樣的習慣;還有某些地區的人,可能是生活習慣問題,比如北方,喜歡盤腿坐在炕上取暖、就餐等。
其實,對于我們大部分人,原本腿型就不筆直,總會存在膝關節的“O型腿”、“X型腿”和“XO型腿”,在您盤腿的過程中,會增加膝關節局部軟骨的受力過大,造成慢性損傷。
4.久坐
也許很多人會想,久坐應該是好事,對膝關節壓力不大,也不運動,可能對膝關節起保護作用。若是您這麼想,那就錯了,我們可以一起看一看為什麼呢?
久坐、不愛動的人,往往體重都會偏高,您可别忽視了,體重的增加,即使您走平路,膝關節内軟骨的受力也是增加的;要是偶爾跑跳一下,很可能就會損傷膝關節。經常可見那麼體重過大的人,膝關節積液、滑膜炎而就診。
還有一個比較關鍵之處,久坐不愛運動的人,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會比較差,不能很好地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同時會減少膝關節的靈活性;這樣也不利于膝關節的健康。
壓力過大,刺激軟骨後,對膝關節有啥影響呢?這個知識有必要了解,特别是膝關節疼痛的人群。因為膝關節的疼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軟骨的損傷或退變。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軟骨是個什麼樣的結構?有着什麼樣的作用?
上圖所示的就是膝關節内的軟骨(圖中白色結構),它附着在骨頭的表面,比較光滑;它既可以潤滑關節,減少摩擦,利于膝關節屈伸活動,又可以承擔關節之間的壓力。
倘若您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身的行為習慣,經常下蹲、上下樓梯、盤腿等,就會對軟骨産生過大的應力刺激,反複磨損軟骨,造成軟骨損傷或退變;使軟骨面變得不光滑,逐漸變薄,甚至出現皲裂、脫落。
同時,經常久坐,不愛動,就會打破膝關節的穩定平衡狀态,除了骨頭以外,還有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若是在您膝關節周圍的這些穩定結構出現不平衡,有的弱,有的強,有的緊張、有的松弛,那膝蓋骨就不可能在正常的位置。
特别是您在爬坡上坎、下蹲或上下樓梯時,因為膝周的不平衡,膝蓋骨的運動軌迹就會出現問題;常從一側偏移,與大腿的骨頭發生撞擊,造成軟骨的損傷。
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困惑,究竟是動還是不動呢?常會有一些患者說,膝關節疼痛了,就要好好地養着,不然越動,問題越多;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因為靜養,會導緻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降低,會導緻肌肉萎縮,會減少膝關節的靈活性,會增加膝關節的粘連,會減少下肢的血液循環,所以靜養是目前最不提倡的方式。
答案就是提倡運動了,但前提條件不是亂動,不能以增加膝關節的壓力,損傷軟骨為代價而運動。需要科學的運動,推薦以下方法:僅供參考
增加膝關節的靈活性的同時還可鍛煉肌肉力量
增加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
針對膝蓋骨外側的緊張結構進行放松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的孔醫生,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謝謝轉發!
#家庭健康守護官##家庭健康合理用藥##養老知識大賽#@頭條健康情報局@頭條健康@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