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明學”之風曾風靡網絡,
黃曉明在綜藝中餐廳裡,對員工的明言明語,相信大家都還曆曆在目。
“聽我的,你别幹了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都聽我的,我不管你怎麼想。”
而在現實中,相信很多人也體驗過,
像黃曉明這樣的權威式老闆,或者是自己原生家庭中的父式權威。
你說什麼不重要,你想要什麼也不重要,關鍵是他想要什麼。
隻要你聽他的,彷佛所有問題就肯定會被解決。
小到穿幾件衣服,大到你的人生方向。
但事實卻是,哪怕我們的人生完全聽從這些父式權威的的話,也并沒有感到快樂。
因此,我們今天就想跟大家來聊聊父權如何壓抑了我們的自我獨立性。
父權如何壓抑獨立人格美劇繼承之戰就講訴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大型的傳媒集團裡,男主角肯達爾在他父親旗下的公司,一直矜矜業業的做事。
但他的父親卻從未認可他,不管他多努力的工作,
他父親還是覺得他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是一個差勁的兒子。
在公司裡,他也不受他人尊重,
每當公司有什麼重大決定時,員工首先想到的還是問他,需不需要問他父親怎麼想,
合作夥伴甚至嘲笑他是父親的男孩。
他一邊很憤怒,很想在公司有話語權,
pexels
但另一邊,當他決策遇到挫折時,他父親的一個電話。
就讓他馬上變回那個唯唯諾諾,唯父親的話是從的,父親的男孩。
這導緻他雖然坐擁萬貫家财,卻一點都不快樂,甚至還吸毒。
其實,在這個故事裡,肯達爾的問題就是他的父親對他獨立人格的壓抑。
肯達爾之所以拼命想讨好他的父親,是來自于他父親對他長期的打壓。
這讓他不相信他能建立在世界上獨立生存的能力。
因此,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怎麼讓他父親開心,滿足父親的期望上,但他父親的期望是永遠是滿足不了的。
這是因為他父親永遠看不到眼前這個真實的兒子,隻能看到他理想期望中的兒子。
這導緻他沒有精力發展能讓自己真正獨立的力量,于是隻好繼續接受他父親對自己的控制與評價。
為什麼這樣做?那麼為什麼父權會壓抑獨立人格的發展呢?
1.退行性身份重建(the regressive restoration of persona)
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到過被父權壓抑的人,遇到挫折後可能會形成退行性身份重建。
就像上文的故事,當肯達爾遇到挫折時,他首先想到不是憑借自己的力量戰勝挫折,而是回到過去,繼續在父親的庇護下成長。
這樣的好處是,父親會給予他更有經驗的建議。
但失去的卻是他自己憑借自己力量成長的機會。
這會導緻他相信,他自己是沒有力量獨立生存的,他唯一能生存下來的方式,就是借助父親的力量,當一個無力的孩子。
而當他把自己當成無能力的孩子時, 便隻能繼續讨好父親,來讓自己生存下去,同時接受他父親認為他是個差勁的人的評價。
這就是退行性身份重建給他帶來的傷害。
pexels
2.對父權的過度認可
父權對獨立人格的壓抑,不僅體現在男性身上,對女性也是如此。
許多女性由于早期對于父親的權威認可,往往認為男性會是一個比自己更有工作能力的人,自己需要依賴男性而生活。
這也導緻他們在親密關系裡容易對伴侶過度的依賴,把自己放在關系裡的從屬地位,也就是哲學家波伏娃提到的第二性。
比如電視劇中,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就因為早期過度依賴丈夫,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但她沒想到,多年後丈夫出軌,而自己工作能力也大大後退,隻好從零開始,依靠自己獨立起來。
而現實生活中,Ali wong,一位美國著名的脫口秀演員,則有着相反的經曆。
她曾想着她老公哈佛畢業,将來一定要套牢他。
但是卻被她老公家人婚前逼着簽了婚前協議。
婚後的她,也因為這份協議,逼得她無法過度依賴丈夫。
但卻導緻她事業發展得比丈夫好多了,最後連丈夫的貸款都是她還的。
而這份協議,反而在她離婚後,保護了她的個人資産。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當女性在親密關系中,放棄對父權的過度依賴時,反而能真正發展出讓自己獨立的力量。
不管他人如何變動,她自己永遠都擁有讓自己開心與存活下去的底氣。
3.與父母的共生模式。
許多人成年後,之所以還離不開父系權威式的打壓,往往是因為他們内心還是把自己當小孩,習慣了與父母的共生模式。
比如我的朋友就跟我說過她的故事。
她爸爸在她讀書時,就希望她按他的想法來選擇專業。
而工作後,她爸爸也要她一定要聽他的,選擇他認可的行業,公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pexels
結果她爸爸為她選擇的那些行業,她都不喜歡,工作得很痛苦。
但她爸爸卻不停的打壓說,你做不好就是你的問題,像你工作能力這麼差,出去找别的工作,沒有人會欣賞你的。
最後,她實在無法忍受那份工作,自己去找了新的工作。
沒想到,新的工作比之前的工作适合她多了,後來她越做越好,工作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賞識。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之前的她是習慣了與父母共生的模式的,她把自己當小孩,她相信她爸爸比她更有經驗。
隻要她遵循她爸爸的意志,那麼他就會持續給她支持,她就可以存活。
但現實卻是,哪怕她放棄了自己的力量,他父親的建議也沒辦法讓她活得快樂。
而隻有當明白她與父母是各自獨立的人,放棄與父母共生,真正信任自己。
同時,學會放掉父親對自己的不合理的評判時,才發展出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有了自己獨立生存的力量。
該如何去做那麼說了這麼多,具體可以這麼做呢?
1. 拒絕舊的父權信念,讓内部父權聲音消亡。
首先,習慣被父權影響上的人,要意識到,我們不再是小孩了。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不再需要父權的認可,才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意味着我們不再把随意評價自我的力量,交給那個權威。
要知道,他對你的評價隻是基于他自己的人生體驗。
他不一定是對的,也并不一定懂得比你多。
而我們隻有把曾經給予他的,那些讓他可以評價我們的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
讓那些評價我們不夠好的聲音消失,我們才能真正的去建立一個新的評價體系。
2. 脫離共生,建立自信。
其次,我們要學會斷開與父母的共生關系,要知道,我們與父母是各自獨立的人。
父母要是願意支持我們,固然是好的,但就算不支持,我們也要為我們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
我們有責任去為了我們真正想過的人生,去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獨立力量。
所以,當我們不再把自己看成是個小孩子,就不再需要證明給他們看。
不管他們是否認可,隻要我們自己認為這是我們想過的人生,我們就可以去嘗試。
我們可以去不斷接觸現實,建構屬于自己的力量與事業,同時,也要學會信任自己,重建自信。
3. 重建身份認同。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重建身份認同。
這意味着我們可以嘗試整合那些舊的父系權威的部分與自己新探索的部分。
我們可以把那些父系權威說的對的部分,當作我們成長的養分,再去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哪怕這些是他們不認可的。
關鍵是,我們要自己去實踐總結,哪些是有效的,哪些不是。
從而形成對自己的新的身份認同,而不是依賴于父系權威對自己的身份認同。
因此,那些被父系權威深深影響的朋友們,請放下那些内在的評判,去真正去活出自我吧。
就像我上文提到的朋友,隻有當她放棄内心那些她恐懼的,批判她的聲音,真正與現實社會去嘗試接觸。
才能體會到真實的世界不是那麼好,但也沒有那些内在權威的聲音所描述的那麼可怕。
隻要我們慢慢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的路,我們總能活下去。
而更關鍵的是,路隻有我們親自去走,才知道什麼是适合的,什麼不是。
我們才知道什麼人生是我們想過的,如此,我們才能不枉真正來這人世間走一遭。
作者:Yongyi
圖源:Pexels
首發:壹點靈心理(yidianling0)
專注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着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