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非遺青少年麒麟舞

非遺青少年麒麟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2:59:07

赓續曆史文脈 感受體育非遺

本期“體荟非遺”

小體帶你走進

國家級非遺項目——手獅舞

值此舉國同慶之際

從手獅舞在國慶文藝晚會上的登台演出講起

感受獅舞龍騰的節日氣氛

領略傳統文化技藝的獨特魅力

非遺青少年麒麟舞(體荟非遺萌獅手舞)1

獅舞祈福 國慶登台

在中國的重要節日慶典中,獅舞龍騰總能讓人瞬間熱血沸騰。隻要那鑼鼓一響,四面八方的人便都聚攏而來,配上火紅的色調更是喜慶非凡。在上海市闵行區馬橋鎮就流傳着一種尤為獨特的“舞獅”,這是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手獅舞。

據記載,手獅舞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曆史。相傳自清朝開始,馬橋老鎮每年的元宵燈會都有獅子燈表演,這是當地的傳統節目之一。人們認為,獅子是神聖而具有靈性的,所以用獅子燈來祈福,表達趨吉辟邪的美好願望。在所有的街鎮中,馬橋獅子燈是最出色的。所以,每當馬橋人參加燈會時,總是會會用竹竿高高地撐起獅子燈手舞足蹈,吸引衆人目光,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手獅舞。

非遺青少年麒麟舞(體荟非遺萌獅手舞)2

随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燈會幾度停辦,手獅舞也漸漸被人們遺忘。直到1984年2月,原上海縣組織手獅舞表演隊參加上海市農村元宵燈會的行街表演,手獅舞才重新進入人們視線。當年9月底,手獅隊登上了上海市國慶35周年文藝晚會的舞台,以歡快精彩的表演與全國人民一同歡慶祖國生日。與此同時,手獅舞也走向了更廣闊的舞台。


剛柔并濟 各具意趣

在馬橋鎮有一座手獅舞展館,用以保留和紀念手獅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非遺青少年麒麟舞(體荟非遺萌獅手舞)3

突眼晴、大嘴巴、尖形圓柱狀……這是現在所熟知的馬橋手獅樣貌,其骨架材料工藝制作依舊傳承自古代,用篾竹紮成頭、尾、骨架,用牛皮紙糊成,用彩紙、彩球、墨彩進行化妝。


在此基礎上,馬橋手獅也進行了一定的創新,獅身獅頭用彩布連接,腰背部用鑲色彩布和金色壽字展現豔麗色彩和吉祥詞語,用誇張手法為節日慶典更添意味。

老獅

新獅

馬橋地區的手獅舞集燈彩、舞蹈等民間藝術為一體,既汲取了龍舞的翻滾、纏繞、跌撲等基本技巧,也繼承借鑒了其他獅舞粗犷勇猛、剛柔相濟的表演風格,最終形成三類主要表演套路:文獅、舞獅和看獅。文獅溫順可愛,适合行街表演;舞獅勇猛威武,适宜廣場表演,講究大開大合;看獅又名太獅,因常與雲牌相伴表演,所以又稱雲牌太獅舞。看獅樸實穩健,更适合夜間表演,主要以舞大獅為主。文獅、舞獅與看獅三種不同風格交相呼應又各有意趣,觀之可以領略到獅舞或細膩、或豪邁、或莊嚴的不同神态。


節慶傳統 美好相傳

非遺青少年麒麟舞(體荟非遺萌獅手舞)4

如今,手獅舞早已不再局限于元宵燈會,而成為了一代又一代馬橋人心中的文化象征。每逢節慶之時,人們便會通過手獅舞這一喜慶吉祥的表演形式表達美好的祝願。手獅舞不僅凝聚着當地的人文與曆史,也體現出馬橋人的智慧與美德,願它在年輕一代的傳承中展現出更加活力的光芒。

非遺青少年麒麟舞(體荟非遺萌獅手舞)5


來源:浦東發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