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運用?昨天晚上婆婆問起我爸住院的事,我簡單說了幾句這次說話我有所克制,沒有口無遮攔什麼都說修心和說話是一輩子該修煉的功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非暴力溝通運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昨天晚上婆婆問起我爸住院的事,我簡單說了幾句。這次說話我有所克制,沒有口無遮攔什麼都說。修心和說話是一輩子該修煉的功課。
以前我是這樣的人,跟别人聊得投機了,就會沒把門,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全都說出來,不太經過大腦,有些是能說的,有些是不能說的,逞一時口舌之快。結果說出去的話就像回旋镖過段時間又重新成為利器紮回自己身上,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我們常說積德行善,不光是做好事積德,人也要學會說好話積德,積口德。
古話說得好,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人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從修心開始,從每天張口說出的話開始。很多人聊天說話喜歡帶主觀情緒,很難客觀地就事論事,溝通方式非常暴力。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人際溝通中的四個要點,觀察、感受、需求、請求。首先想要有效溝通需要善于傾聽,讓對方充分表達觀點和想法,建立情感連接的第一步。先觀察,把你觀察到的事實和結果客觀地表達出來,不帶主觀的判斷和想法。生活中說話時喜歡添油加醋、帶着情緒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我爸說到是請姑姑還是表弟來照顧他時說道,你姑姑做事幹淨利落,三個××都頂不上你姑姑一人。這句話真是一石二鳥,殺傷力極強。本意是誇獎姑姑做事能幹,還順便把其他人貶低一下。讓聽的人覺得說這話的人就帶着怨氣,不寬容不友善,得罪别人也損壞了自己的形象。話不能亂說,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是隻根據客觀事實和依據來說話,不要臆斷,不要想當然,也不要添油加醋。隻說自己觀察到的事實。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點是感受,問問自己,事情發生的時候,你當時的真實感受是什麼?這一步并不是多此一舉,有時候人們容易簡單粗暴地溝通是被情緒沖昏了頭腦,在極端的情緒下不假思索地就作出錯誤的決定。
最近新聞上報道的網約車司機撞死顧客的事就是血的教訓。一對情侶預約了一輛車給他們搬家,因為APP上預留的号碼是男顧客父親的,為了不打擾父親晚上休息,男顧客給司機發信息叫他到了不要打電話直接發信息。
司機到了之後還是打了電話,這就成了引發悲劇的導火索,上車後顧客與司機發生激烈争執,司機一怒之下,趕顧客下車。下車後男顧客還在罵罵咧咧,司機情緒失控直接開車撞向這對情侶,男主顧由于傷勢過重,當場身亡。講這個故事跟我們說的“感受”有關系嗎?當然有。
如果司機和顧客當時能問問自己的感受,結果不至于這樣。司機沒有發信息而是打電話,客人覺得很生氣,具體是哪一種情緒和感受呢?不被尊重,意見被忽略。
站在司機的角度,明明是自己的原因導緻号碼填錯,還要求我發信息,大晚上的發信息沒看到怎麼辦,我還得等那麼久,打電話多快啊!我是按規定辦事,因為這個抱怨我我特别委屈。
這就是雙方的感受,顧客覺得沒被尊重,司機覺得特别委屈。
如果他們都懂得非暴力溝通,那麼正确的步驟應該是怎樣的呢?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點是需求。問問自己,是什麼樣的需求導緻我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他人的言行嗎?還是我自己内心的期待和在乎的東西導緻的?
比如這個顧客為什麼會發火?是覺得司機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不尊重自己。他大概認為自己雇了司機的車,有種主顧的優越感,一種虛榮心在作祟。要求被拒絕後就感覺自己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還有就是他自己對司機的期待就是要按照顧客的要求辦事。所以一個原因是自尊心受挫,另一個原因是對司機的期待超出了司機的水平。
而司機為什麼會這麼偏激?我覺得是他的職業特殊性,作為服務行業的從業者也許他經常受到客人的挑剔和提各種要求。這樣一個看似合理的請求在他看來覺得是要求太多。他太敏感了。
那麼怎樣才是正确的溝通方法呢?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最後一步,請求。以誠懇的态度向對方發出請求,表達自己希望對方做什麼,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發出真誠的請求而不是盛氣淩人地去命令。
來總結下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而非評論,把觀察到的事實客觀地表達出來,不帶主觀臆斷;比如這孩子做事動作有點慢,這是觀察,再比如這孩子什麼事都做不好,做事太慢了。這是評價。
再比如她對爸媽不關心,很少回家探望也很少打電話問候。這是評價。再比如她一年回一次家探望父母,一個月打兩次電話回家。這是觀察。
感受而非想法,問問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而不是想法,如何區分?以“我感到……”開頭的都是感受,比如你沒有回來陪我過生日,我感到很傷心;你出門吃飯沒帶上我,我感到很孤獨。以“我覺得……”開頭的都是想法,比如我覺得你不關心我,都不陪我過生日;我覺得你不在乎我,出門吃飯都不帶上我。
第三步是需求,問問自己是什麼樣的需求讓我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問問自己為什麼會孤獨、傷心、發火?我在乎的是什麼?我希望他多考慮考慮我的感受?我太累了我希望他幫我分擔點家務?我希望孩子能生活自理,不要太依賴我?
知道了内心的需求之後,再向外部發出請求,記住是請求而非命令。比如可以這樣說,親愛的,我今天很累,希望你能幫忙把碗洗了。還有,寶貝,我看到你的書桌我點亂,我希望你能把它收拾一下。
這裡還有一點,自己希望别人做什麼時我們發出請求而不是命令,态度要和善真誠。而自己聽到别人的請求時不要覺得那是命令而産生抵觸逆反情緒。這方面我需要特别注意,因為我這半輩子聽到的指責和負面評價太多了,很難理性客觀地去判斷别人發出的到底是請求還是命令。太過敏感了,常常表現得情緒激動像個小孩子。
修心是一輩子的事,好在我可以用文字來梳理思路,先寫到這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