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正是逮蛐蛐、捉蝈蝈的好時候。
但是,在這個工業化氣息日漸濃厚,田野逐漸遠去的時代,不知大家還能區分出蛐蛐和蝈蝈嗎?
如果不能,就跟随小生的腳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蟋蟀即蛐蛐蟋蟀,屬于昆蟲綱直翅目,除了“蛐蛐”這個最常見的别稱外,還有促織、夜鳴蟲、鬥雞、地喇叭等五花八門的稱呼。
蟋蟀有三對足,前足為步行足,後足為跳躍足。其體色為黑褐色,體型多呈圓桶狀,細絲狀觸角比身體還長。
蟋蟀穴居生活,常在夜間活動,吃各種作物、樹苗等,因此是一類農業害蟲。
蟋蟀生性孤僻,獨立生活,絕不跟其它同類住在一起。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會咬鬥起來。這大概也是民間“鬥蛐蛐”的由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蟋蟀争鬥一番後,往往以一方認輸退出而告終。即使在“鬥蛐蛐”的“戰場”上,也鮮有蟋蟀流血犧牲。
蟋蟀的翅膀不能幫助它們進行長距離飛行,但是卻能發出聲音——它們的右翅上有一個像锉樣的短刺,左翅上則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雙翅一張一合,便會摩擦發出聲響。
螽斯即蝈蝈同蟋蟀一樣,螽斯也屬于昆蟲綱直翅目中的一科,它也有衆多外号:紡織娘、油子、油葫蘆、叫應、蚤螞……
螽斯體型相對較大,一般呈扁或圓柱形,身色多為綠色或褐色,偶有紅色或粉紅色個體。其觸角亦長于體長。
絕大多數螽斯是肉食性的。肉食性螽斯以農業害蟲為食,因此它們是不折不扣的益蟲。
螽斯不好鬥,而且求生欲極強。有時被抓住一條腿,它會毫不猶豫地“斷足保身”,斷腿逃竄。
螽斯的發聲方式與蟋蟀相似,但是其聲音與蟋蟀有所不同。
總體看來,蟋蟀和螽斯的“血緣關系”很近,因此在各方面有着極高的相似度。如果想要在田野中将它們區分開來,我們可以試着從以下幾個方面找不同。
01體型螽斯的體型較蟋蟀更大。螽斯雄蟲體長35~41毫米,雌蟲體長40~50毫米;而蟋蟀體長一般在20毫米左右。且蟋蟀身體多為圓筒形,螽斯多為扁或圓柱形。
蟋蟀
螽斯
02體色蟋蟀體色較單一,大部分為黑褐色;螽斯體色則有綠色、褐色、紅色等。
紅色的螽斯
03食物蟋蟀是害蟲,以植物為食;螽斯多為益蟲,以害蟲為食。
04叫聲蟋蟀的叫聲細小, 螽斯的叫聲高亢。
看完本期的文章,是不是感覺自己的知識又增長了不少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家不妨去田野親自分辨一下蛐蛐和蝈蝈的不同之處,看看小生說的是不是有所遺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