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端午節來源的傳說

端午節來源的傳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2:32:46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又稱端陽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五、夏節、天中節、浴蘭節、屈原日、詩人節等。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西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挂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貼符則據說是為了避邪。“炒五毒”,江蘇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針菜)、木耳、銀魚、蝦米等同炒,大約是以這幾種菜象征蟾蜍、蠍子、蜘蛛、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備菜肴,現在少見。但是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以辣椒,蔥,姜,蒜,香菜五種有刺激的東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館都可以點到此菜,因為食材比較常見。

端午節的來源:

紀念屈原:

端午節來源的傳說(端午節傳來源)1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并遭饞言被免去官職,流放到沅、湘流域。其間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丢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後來逐漸發展成棕子。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來源的傳說(端午節傳來源)2

也有人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的父兄均被楚平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投奔吳國,戰勝楚國後将楚平王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等到夫差繼位後吳軍士氣高昂,越國大敗,伍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并且吳國大官收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伍子胥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将我眼睛挖出懸挂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人取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來源的傳說(端午節傳來源)3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相傳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打漁時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号哭。到了五月初五這天曹娥投江救父,五日後抱出父親的屍體。就此傳為神話,人們為她立碑以表達對她的尊敬,孝女曹娥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放一天假。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端午佳節。行端,念正,方為端午。讓我們在這個傳統節日裡,追思過去,展望未來

㊗️頭條 親們及家人端午節日,安康吉祥,平安幸福,歲歲年年,佳節團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