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大家健康”作者 平兒
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物 候
《禮記·月令》中的物候解析
初候,桃始華
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桃花是春季百花中開放最早的花之一,于驚蟄之初即盛開。《本草綱目》雲其“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桃”這個字右邊是個“兆”字,十億曰兆,就是形容多,說明桃樹的生命力強,花果繁盛。
陰曆的“月”和陽曆的“月”
我們在讀古書(如《遵生八箋》)時,會看到如“仲春二月”、“二月二日”這些時間。但這兩個月并不完全相同。
一種和節氣或孟仲季(如孟春、仲春、季春)連在一起的月份,指的是陽曆。陽曆指導農時方便。
具體到日期的,指的是陰曆,可以根據日子得知月相的。陰曆記日方便。
我們說的農曆,其實是陰曆和陽曆的合曆,兼有含節氣的陽曆和跟着月相走的陰曆。
所以,我國傳統曆法的“月”有兩個維度,一個是與月相有關的陰曆維度,一個是作為一年的多少等分的陽曆的維度。
二候,倉庚鳴
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栗畱黃莺莺兒。皆一種也。
倉庚即黃鹂鳥,“倉”是“清”的意思,形容春陽清新之氣。“庚”同“更”,形容萬物更新的面貌。黃鹂此時正感春陽清新之氣而鳴叫。
為什麼物候中有很多鳥
倉庚、雁、鷹、雞……七十二物侯中有很多關于鳥的。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鳥用來觀測天氣是最直觀的,之後再是地氣,之後再是人的感受。
就比如說,冬至于人來講還是冬天,但從天道來說,已經是冬藏之極而一陽初生了。然後是大寒的時候,大地感知到了。然後再是立春,人也感知到了。
而鳥呢,它是大地上屬天的,最早感受的是天氣,就很早有反應了。比如,雨水二候侯雁北,黃河流域初春尚寒的時候,它們就開始北飛避熱了。
三侯,鷹化為鸠
鷹,鷙鳥也,鹞鸇之屬;鸠即今之布谷。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故名曰鳲鸠。《王制》曰,鸠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鸠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孔氏曰:化者反歸舊形之謂,故鷹化為鸠,鸠複化為鷹。如田鼠化為鴽,則鴽又化為田鼠。若腐草為螢鴙,為蜃爵,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複本形者也。
鸠即布谷鳥。《禮記》載,在仲秋八月“鸠化為鷹”,即在肅殺之秋,布谷感秋氣而化為鷹;而到了仲春二月“鷹化為鸠”,鷹感春天的生氣而化為布谷鳥。這不是說鷹和鸠可以互相變形,而是不同的鳥合于不同的氣。鷹出沒在肅殺之秋,是兇猛的鳥。布谷鳥出沒在生機盎然的春天,提醒人們春耕(“布谷”之義)。其實,鷹于每年二三月在巢繁殖,故不見蹤影。
說 雷
從文字、功效及天人相應的角度來看
從“啟蟄”到“驚蟄”
“驚蟄”一詞最通俗的解釋就是,天上的春雷驚醒了地下蟄居的動物。其實,這些蟄蟲也不能說完全是被雷聲驚醒的,而是在陽氣上升過程中,蟄蟲逐陽而出的結果。
因為這些蟄居的蟲蛇在驚蟄之後就出來活動了,所以古人有“驚蟄日,取石灰糁門限外”的習俗。用燥濕殺蟲的生石灰來預防蟲害。
“驚蟄”本名“啟蟄”,就是表明冬日入蟄的動物,開始出來活動了。至西漢,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而改稱“驚蟄”,将“春雷”和“啟蟄”這兩個現象聯系起來,便有春雷驚蟄之義。
然而,這聲雷,依然很重要。
雷字何解
“雷”的金文版本很多。象形的
應該是最原始的。然後小篆
用了三個田的“畾”,這樣就不怎麼象形了,所以加個雨字頭以定其象。
古人造字都有其原因,不會随便造。那麼,雷和田有什麼關系呢?這個問題我之前就有疑惑,直到我讀到南懷瑾先生講雷的作用——
前幾年有一位美國農化方面的教授,來台大農學院講學,他亦研究《易經》,所以有人介紹來看我,談起他們美國人現在也知道研究雷和生物的關系了。據他們的研究,一聲雷的結果,可以在地面産生八十萬噸的自然肥料。我告訴他我們中國人老早就知道了雷的作用。
這就是雷和田的關系。雷雨之後,田裡的肥料大增。用現代科學的解釋就是,閃電造成高電壓,在高溫高電壓條件下,空氣中的氮氧分子會發生電離,等它們重新結合時,其中的氮和氧就會化合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分子,并溶解在雨水中降落地面,成為天然氮肥。
雷,陰陽薄動,雷雨生物者也。——《說文解字》
古人認為,雷是陰陽二氣激烈搏擊顯現的現象,相搏而後合,故能生物。雷的雨字頭說明是雷離不開雨的,通過雨水滋生萬物。
為什麼雷雨天不宜行房
交會者當避大風、大雨、大寒、大暑、雷電霹靂、天地晦冥、日月薄蝕。——《千金方》
雨水春雨降,驚蟄春雷響。氣溫回升,蟄蟲蘇醒,桃紅梨白,莺鳴燕歸。春天是動物的發情期,人雖然四季都可以發情,但在春天發情也比較順應天時。
然而,驚蟄期間多雷雨天,在雷雨之夜,最好不要行房。這叫“欲有所避”,不止雷雨天,大風、大霧、大寒、大暑、日月食、天昏地暗等極端的氣候,都不宜行房。
為什麼雷雨天不宜行房?原因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雷是“陰陽相薄”的現象,相搏而不和。人感天時,天氣陰陽相薄,水火相惡之時,男女行房則不宜。而且古人認為,雷電屬天地陽洩之象,行房損耗恐過于平時。有人說雷雨天行房恐聞雷聲而受驚,這也是有道理的,這也是人感于天氣的明顯表現。換言之,宜行房的日子就是天氣晴明的夜晚。
如果在這種極端氣候下行房,就相對容易引起髒腑功能失調,耗損精氣,使邪氣乘虛而入,從而誘發疾病。而且如果準備受孕的話,對胎兒也不好。
另外,古人之所以強調這些令人不安的天氣下不宜行房,也是因為人在不安的情況下,往往希望通過性欲來“安定”身心,但這種依賴和釋放反而是有傷的。
起 居
春季應養成的日常起居習慣
晨梳頭·一日之計在于晨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養生論》
現代不少人是天天洗頭洗澡的,哪怕一天有點兒汗沒出,也沒怎麼運動過。但這種衛生的習慣未必是健康的。有些人每天早晚都要洗澡,反而更容易得皮膚病。
中國古人更推薦梳頭洗足的生活習慣。這并不是說古人生活條件所限而如此的。洗發露洗頭會迅速将頭皮分泌的油脂洗掉,而這個油脂本身是保護頭皮和頭發的。你頻繁把它洗掉,它就頻繁分泌來護發。
有人苦惱,天天洗頭發質就幹枯,一天不洗又嫌它油。其實,正可能是因為你天天洗頭,才會一天不洗就油。如果幾天一洗,反而不會那麼油。
晨起梳頭一二百下,能夠提神醒腦,疏調氣血。而強調春天梳頭,是因為春天肝氣旺,上行至頭,《内經》說“春氣在頭”,春天特别容易頭痛、眼皮跳、眼睛紅腫等,而通過日常的梳頭,驅散頭部的風熱,這些症狀都可以被緩解和預防。但需注意的是,晚上睡前不要梳頭,會讓人興奮。
另外,頭發油除了外因外,和我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大有關系——熬夜眠少、嗜食肥幹厚味、心态緊張等等。
莫熬夜·春宵一刻值千金
随着氣溫回升,不用早早鑽入被窩,似乎精力也比冬天充沛不少,春心蕩漾,不晚睡仿佛浪費了大好時光。殊不知,春天熬夜最傷肝。
古人雲:“春宵一刻值千金”嘛
沒錯,正因為“春宵一刻值千金”,所以要珍惜這價值千金的春宵,好好睡覺休息。熬夜的損失,千金都難補回。
為什麼春天更不能熬夜?
人睡覺時陽入于陰,人在子、醜、寅(分别對應膽、肝、肺)這三個時辰(23:00~5:00)入睡,則陰陽調和,三髒得養。如果這時未入睡,則陽不入陰而化火,子時不睡生膽火,醜時不睡生肝火,寅時不睡生肺火。正陽化為邪火,火又傷陰,此為陰陽兩傷。
春天本身就肝陽易旺,你再熬夜使陰衰陽亢,那如何使得?
夜洗足·主人勸我洗足眠
至夜卧時,用熱湯下鹽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洩風毒腳氣,勿令壅滞。——《養生論》
俗話雲:“春天泡腳,升陽固脫。”而睡前泡腳,還能利于睡眠。泡腳最好是自膝蓋以下,都能洗到,而不止是兩個腳丫子。
中藥泡腳方近來非常盛行。而春天洗腳,最簡單的就是在洗腳水裡撒點鹽,鹽外用能除風邪,促進腳部氣血運行,不令經絡壅閉,預防腳氣沖心。
泡腳水溫不能太高,一般不高于50度。尤其是年老體弱之人、高血壓患者不宜用過高水溫的水泡腳,以免出現出汗不止、心慌心悸等症狀。另外,兒童也不能用太熱的水泡腳,容易形成扁平足。
導 引
緩解頭面腫熱及肩頸不适
功法步驟
▲謝青雲先生行功圖,轉載自《家庭中醫藥》雜志
1. 用四指握緊拇指,轉頭向左後方至極緻,雙目後視。
2. 再拳心向下,擡起肘部向後上方快速上提,再換頭向右後方,重複肘部快速上提動作。
3. 左右各30次。再做叩齒、吐納、漱咽的保健。
保健功效
此法可調理脊柱及脾胃蘊積的邪氣所引起的病症,如眼睛發黃,時時口幹,出鼻血,咽喉不利,面部浮腫,突然失聲,頭痛,牙齒出血,視力模糊、怕見光,嗅覺不靈敏,牙龈紅腫疼痛,皮膚上各種小的瘡疖等。對頸椎、肩周及背部不适也有一定調理效果。
詩 詞 元稹《廿四節詩》賞析
驚蟄二月節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鸠。
時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驚蟄二月,陽氣出于地面,不僅地下蟄居的小動物出來活動了,植物也開始抽芽生長,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月對應大壯卦,下面四個陽爻,很形象地表現出陽氣從地表而出的象。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這一聯寫的是驚蟄的初候和三候,用蜀錦來形容桃花的灼灼。四川是我國桑蠶絲綢的發祥地,興于東周而盛于漢唐。“蜀”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葵中蠶也。也就是說,蜀就是一種蠶。蜀錦色彩鮮豔,以之形容桃花的豔麗再恰當不過了。
老鷹還巢,布谷報春。但如果你了解布谷鳥的習性,你就知道古人為什麼會把鷹和布谷鳥聯系起來而不是别的鳥。布谷(又名杜鵑、鸠)首先和小鷹長得很像,然後有個成語叫“鸠占鵲巢”,它将卵産在别的鳥巢内,自己不築巢。而其幼雛也很兇,會将其寄主的卵推出巢外。
時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時候争催迫”,就是提醒農人要開始勤于春耕。俗話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不可誤了農時。
唯有抓緊時間耕種,則那些萌發的幼芽,到收獲的時候才會長得又大又長。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人間務農,正是合于春生之氣。天生萬物,生生不息,人因而得養。天恩浩蕩如是。七十二物侯中有“獺祭魚”和“豺祭獸”,正是動物得食尚知報天之恩,何況人乎?
從冬至開始數九的《九九消寒歌》,至驚蟄期間九九而止,故農諺“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九九歌》的本質也是農諺。
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它的生氣就足。木氣生,木屬東,所以東方國家多重農抑商。中國人不論到哪兒都喜歡種菜,這種對生機的追求是千萬年來,這片天地刻在我們骨子裡的東西,也是“人間務生事”的真實寫照。易針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