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瓊小姐從員工成長為經理的事迹
本網記者張子保本網通訊員鮮洪峰
乍一見面,瓊姐從一堆堆文件中擡起頭,給我的初次印象是動作敏捷,眼神很銳利。現為塑膠部、金屬工場經理的她,剛剛在和一個女組長看樣辦,手肘還粘了一張紅箭頭紙。得知我們的來意後,她說:“我是一個鄉下人,不知道怎樣說話呀!”說起話來語速很快,給我們的最深印象就是性格直爽、開朗。稍作寒喧後她才逐漸放輕松,娓娓講述起了她在嘉利工作和生活的日子。
1985年6月11日,踏入嘉利第一天隻是一名普通員工,當時廠裡員工共十來個人。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的廠房是租來的,共兩層樓,一樓貨倉,有兩間是工人師傅住房,二樓才是車間,當時所做的隻是簡單的V-O影盒裝配。起初生産訂單比較少,生産也全靠手工來完成,與現在的現代化生産設備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别。
憑着老闆過人的膽識、能力和睿智經營管理下,經過不多時間,就由一間廠房發展成兩間、三間,生産擴大了,也購置了啤機進行生産。因為我之前有操作過五金手啤機,領導決定由我來操作超聲波機,新的崗位對我也一種鍛煉,而對我來講這是一種肯定和信任。
“那時生産非常忙碌,工作崗位頻繁變遷,很多次大家都吃住在工廠,晨起臉一抹接着幹。但所有員工都非常開心,相處得也非常融洽……”瓊姐的臉上顯出很懷念很感動的樣子。
拿過鄧雪瓊小姐手中的照片,我看到了當年的她,一個紮着辮子的小姑娘,很純樸。再看看現在的她,歲月已在她的眼角凝住了風霜,使她變得更加穩重的成熟了。談及在嘉利的過往,她侃侃而談,好像永遠也說不完訴不盡這一份“嘉利情結”。
鄧雪瓊小姐從培訓裝配工做起,慢慢的,也做過培訓組長、領班、生産管理等,可謂是步步為營。見我一副很欽佩的神色,她一再感激的強調:“都是老闆給機會,上司栽培,同事支持,才将我一步步推到今天的位置上來的。”可是我深深知道,其間必有她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坎坷。
在工作中,她是位勤奮忘我之人,身為本地人的她,加班很少回家。小孩生病,她都沒時間去照顧自己的孩子,緻使家人都對她有意見,直至後來小孩病重後,才不得不回家帶孩子四處求醫。但據我們查證:正是其間由于工作表現突出,她被公司授予傑出員工(1998年度)等榮譽,還被東莞市授予優秀青年的稱号。而對于這些她都不願深談,隻是一笑置之,她說:“這些榮譽都與公司的培養、部門的提攜和同事的支持分不開,并不是我個人的功勞!”
鄧小姐感觸道:“公司從十多人發展成現今數千人,由兩間狹窄的廠房發展成為今天十多棟的現代化廠房;由單一的V-O盒發展成為多元化的生産,與老闆卓越的膽識和創造力分不開。剛進廠時,對生産及管理方面都不是很熟悉,如今能晉升為部門管理層,全是公司給予良好的環境和鍛煉的機會,讓我們慢慢成長起來的。能獲傑出員工稱号,是公司對員工工作的一種肯定,也是公司鼓勵和激發員工上進和階梯。同時,公司在福利待遇方面,也已給了我們家的溫馨……”
據鄧雪瓊小姐講述:建廠之初,公司資金還是不很雄厚,但老闆還是為員工着想,每年舉行一次大型團年和抽獎活動,又利用假期組織員工旅遊活動。鄧雪瓊小姐以受惠者身份向我們分享公司福利所帶來的優越感,我分别參加過多次旅遊及聯歡活動,最深刻的是公司在我結婚時送上禮物,當時在周邊企業還是非常罕見,令我感動不已。
要留住人才,除了在工作上給予員工希望和發展空間以外,還為員工謀取了更多的福利,真正的讓員工有一種歸屬感和家的概念,鄧小姐肯定地認為嘉利做得到。
因照顧家庭,我曾暫離公司,後來我重新投入嘉利的懷抱,這一切充分說明了我始終心系嘉利,離不開一直培育我的嘉利,隻有在嘉利,我才能找到自己更廣闊的天地。她深情道:“公司安排就要服從,給了任務就要認真去做,我始終認為我也是普通員工中的一員,凡事隻有用心去做才能有生存的空間,這樣做才能回報公司。”
鄧雪瓊小姐從建廠之初進入嘉利至今,一路艱辛,從一個普通的員工做起,通過自己不懈地努力,逐步晉升成為部門管理層,在她進行生産管理期間,從未發生過激烈對抗的情況,而且能夠事業家庭兩兼顧,工作生活兩不誤,确是我們大家奮鬥的優秀典範。
接近尾聲時,我要她用一句話形容在嘉利的日子,總結一下她多年的收獲,她說:“開心,就是這一句!”,“我隻是一個最普通的家庭婦女,隻有一個最簡單的願望:衣食無憂,知足常樂,除此别無他求,今天在嘉利都實現了,當然開心了。”
最後她又很開心地告訴我們:“明天我要陪伴女兒參加一些活動,讓她有交流學習的機會。”原來她近期一直為趕貨未曾休息,終趁假期好好補償一下,陪伴女兒,真歎一句事業女性不易當。
如今,鄧雪瓊小姐還擔任了集團關工委及婦委會負責人,成日忙于生産于活動之間。但她依然是快人快語,盡職盡責去完成自己的事。
我們相信,力争進步的人,必有好的收獲。鄧雪瓊小姐本人亦表示:在嘉利,她會盡心盡力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争取做到盡善盡美,為公司盡自己的一份綿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