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邱曉芬
編輯丨蘇建勳
任何一家成功跨過死亡谷的公司,都知道尋找商業增長點的重要性。這個殘酷的拷問橫在了牛磺酸巨頭公司永安藥業面前。
這家在湖北潛江偏安一隅、市值30億左右的醫藥公司,生産着全球50%以上的牛磺酸,是紅牛、雀巢、可口可樂等一衆飲料公司背後的供應商。
牛磺酸作為一種含硫的非蛋白質氨基酸,已經被證實有增強免疫力作用,如今已經被廣泛應用在食品、醫藥等行業。但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牛磺酸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一個能躺赢的賽道。
尋找牛磺酸以外的第二增長曲線勢在必行。永安藥業的創始人陳勇,這位64歲處事審慎的創業者,走到了一個新的岔道口。這次,他選擇切入了一條和主業不相關的領域——新能源。
牛磺酸供需關系的平衡正在被打破。
從全球來看,永安藥業公布的數據顯示,牛磺酸在去年的需求量是7萬噸左右,而永安藥業去年采用的策略是用擴産獲得規模優勢,最大産能從最早的2.8萬噸翻倍至6億噸,到2021年底已接近10萬噸。
這份“薄田”還有更多的競争對手湧入,行業内一波轟轟烈烈的擴産當中,市場實際産量已經超過實際的需求。
外部環境也在加劇。由于海外的政策傾斜,部分産品有添加牛磺酸的硬性規定,永安藥業生産的牛磺酸産品有八成以上都銷往海外。
好景不長,近幾年海外疫情蔓延嚴重,運費居高不下,再加上國内牛磺酸原材料環氧乙烷價格大幅上漲,使得原本利潤空間本就不高的牛磺酸,空間再次受到擠壓。
從永安藥業發布的2021年報,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生存之艱辛。
年報顯示,盡管銷量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永安藥業在2021年營業收入是15.7億元,同比增長33.5%,但相應的牛磺酸毛利率出現了下降,這導緻淨利潤的同比增幅大程度低于營業收入增幅,隻有5.6%。
環保生産問題,也是橫在牛磺酸行業面前的絆腳石。
永安藥業在年報中提到,永安藥業2021年在安全環保生産上的細項投入就達到3700萬元——是全年淨利潤的1/3。此外,公司生産環節應用到的主要能源為電和煤, 這部分能源采購價格也占了生産總成本的30%以上。
安全環保、能源投入巨大,并且随着低碳的要求相應投入還會提升,再加上外部環境帶來的産品利潤空間縮減,牛磺酸已經成了一個生産投入巨大、但收益卻在縮減的一項生意。
二級市場的反饋更加明顯。永安藥業在2010年登陸深交所中小闆後,發行價為31元/股,但如今基本在10元徘徊,是當初的1/3。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已經是這家牛磺酸大廠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永安藥業在新能源上的舉措算不上激進,特别是與動辄揮灑千金的新能源巨頭公司相比。不過從投資規模來看,這家向來審慎的公司,可以說拿出了相當大的轉型勇氣。
早在2021年1月,永安藥業就宣布用4000萬收購氫能公司“潛江齊安氫能源”60%的股權。後者切入的是制氫産業,和目前新能源公司們都在突破的綠氫不同,其采用的是型煤淨化處理制備灰氫。
投資完成兩個月後,永安藥業又宣布加大馬力,斥資8000萬收購武漢低維40%的股份,這家公司主要的業務則是新能源材料,主研碳基材料石墨烯。
永安藥業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十分謹慎。兩家被收購的新能源公司,和永安藥業一樣都是湖北本地公司,知根知底。兩次股權收購耗費了共計1.2億元的資金,規模雖不大,但已經是這家藥企2021年營收的十分之一。
新能源投資的回收期比較長,對上下遊産業協同要求比較高,目前這兩項投資還沒有給永安藥業起到什麼幫助。2021年報顯示,上述兩筆投資累計虧損達到了217萬元,其中,氫能源公司“齊安氫能源”營業收入602.67萬元,虧損達到157.7萬元。
在投資新能源之外,永安藥業也不忘提升主業的運營效率。
牛磺酸的核心生産原料是環氧乙烷,永安藥業專門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淩安科技”,将環氧乙烷生産為減水劑(即聚醚材料),是一種混凝土的外用劑。這種做法既再次利用了原料,還擴充了新的營收管道。
此外,永安藥業旗下還成立了一家名為“永安康健”的公司,用于發揮牛磺酸的生産優勢,探索牛磺酸在内的自有保健品品牌、以及ODM業務。後者去年為永安藥業貢獻了可觀的淨利潤,達到了788萬。
從去年以來,跨界造氫已經不是新鮮事。以粵水電為例的發電公司,寶武為例的鋼鐵公司,以及隆基、金風、協鑫為代表的的一衆新能源裝備公司來勢洶洶,永安藥業在玩家隊列中,身份看起來略顯突兀。
而進軍氫能源的決定,由于與主業差别過大,一年多以來,永安藥業一直有“蹭市場熱度”的質疑;事實也顯示,進軍新能源之後,永安藥業的股價有了一定程度的擡升。
不管如何,擺在永安藥業主業眼前的天花闆已觸手可及,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在氫能産業鍊尚未達到降本臨界點前,以永安藥業主業的收入,如何為這兩家新公司輸血。
對于這家新能源的“門外漢”公司來說,這注定是一條艱難、且需要慎之又慎的路。
【end】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