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
來源産地為羊肚菌科真菌羊肚菌、小頂羊肚菌、尖頂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等的子實體。于春、夏之交的雨後,産生在闊葉林中地上,林緣空曠處或人工林内草叢中。
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江蘇、四川、雲南等地。
别名羊肚菜、羊肚蘑、編笠菌
【原形态】
羊肚菌 菌蓋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4-10cm,寬3-6cm,頂端鈍圓,表面有似羊肚狀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圓 形,寬4-12mm,蛋殼色至淡黃褐色,棱紋色較淺,不規則地交叉。柄近圓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規則的淺凹槽,長5-7cm,粗約為菌蓋的2/3。子囊圓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長橢圓 形,無色,每個子囊内含8個,呈單行排列。側絲頂端膨大,粗達12μm。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平。
益腸胃,化痰理氣。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氣短。
《中華本草》
甘;平
歸脾;胃經
和胃消食;理氣化痰。主消化不良;痰多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30-60g。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