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農夫
摘要:農村建房子,為何南方多是樓房,北方是平方?南方比北方更有錢?
文/農夫也瘋狂
今年的春節很少有人外出走親訪友,基本都是宅在家裡面追劇。其中農村題材的電視劇《鄉村愛情》就比較受追捧,而最近又是在網上熱映,受到了不少農民朋友的喜愛。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身邊就有不少人愛看這個劇。因為他們都是南方人,也很少去過北方,所以對于北方也不是太了解。看到鄉村愛情中的北方房子,有些人就比較疑惑,在南方建房子,基本都是兩三層的樓房,而北方地區則普遍都是一層樓的平房,這是為何呢?難道是因為南方人比北方更有錢嗎?看完心裡有底了!
筆者雖然是南方人,但是卻在北方生活了七八年。之前對于北方的了解也是比較片面的,在沒有去北方之前,也一直認為他們天天都是吃饅頭、面條,可是去到之後才發現如今北方地區也是天天吃大米飯了。還記得第一次坐火車去北方,在南方地區經常要進隧道,可是一到北方就是一馬平川了,根本就沒有隧道。而且從火車上看到北方的農村房子,絕大多數都是一層樓的平房,看不到南方地區的小樓房。對于這種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北方的土地不如南方緊張。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的,并且南方地區基本是山林地形為主,而北方是以平原為主。因此在南方建房子,基本都是依山而建,普遍都是在山腳下,或者是有些建在半山腰上。而且建房面積也有限,既然片面不能擴大,那就縱向發展,把房子盡可能多建幾層。畢竟在農村裡人員多,并且家中的東西也多,房屋多一點總是有好處的。而在北方地區以平原為主,建房的土地面積更多,相對建平房要比建樓房更經濟實惠一些。
第二是氣候環境所緻。在北方地區一年四季氣候是比較幹燥的,建一層樓的平房也是可以住人的。而且北方地區冬季是很冷的,冷下幾十度是很常見的,并且冬季還很漫長,所以農村裡家家戶戶都要燒炕。如果是樓房那就不利于取暖,在冬天室内很冷。而在南方地區氣候比較潮濕,住在一樓的話偏向潮濕,所以不得不建二樓。有些還會建三樓,那是因為夏天很熱,多建一層樓,是起到隔熱的作用。
第三個原因,就是南方建房子更注重美觀性。在北方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房子就是四合院了,這些多數都是以平房為主。可是南方的代表性房子很多,比如徽派建築,美觀性就要更高一些。這也和南方地區的曆史原因有關,因為南方以前經商的多,而商人有錢了就會修建房屋,把自家裝扮得漂漂亮亮的。所以說在以前南方地區要比北方地區更有錢一些,這也有一點這方面的原因。畢竟要建房子,是需要資金的。尤其是房子的樓層越高,建房成本也就越高。另外北方都有大院子,可以在院子裡晾曬糧食和農作物。而南方就隻能是在房頂晾曬了。
當然了,無論是南方的樓房,還是北方的平房,都是結合了當地的氣候環境,因地制宜,并且以實用性為主的。現在南方地區也有一些人喜歡建一層樓的小房子了,而在北方地區也能看到漂亮的樓房了。畢竟生活條件提高了,經濟基礎也提升了,大家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讨論!(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删除)
全部評論
一篇文章說“看到北方的農村,我震驚了!”看看山東網友怎麼回複……文/子孟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北方的人口外流,為什麼會有《逃離山東》這樣的文章?很多人在文化、社會環境、氣候等方面分析過,筆者也從茶文化和酒文化的角度寫過相關文章。
今天,要從一個比較獨特的角度分析下,這個角度源于一個南方網友的貼吧文章。
因為疫情又來了,不能出去化緣,所以有時間浏覽網頁,突然就看到一個叫“小馬甲喽”的網友發的一篇寫北方農村的文章——《看到北方的農村,我震驚了!》
有這麼誇張嗎?他到底看到了什麼不該看的,竟然讓他震驚了?
我們先看文章(原文沒有圖片,下面的圖片是我給加的,這些都是我們習以為常,或許他看到的你這個還差?):
作者:小馬甲喽
我第一次去北方,坐在火車上看一路的風景。
本來在南方區域都還蠻好的,沒想到火車到了山東境内,綠油油的山不見了,整齊的農村小樓不見了,整體一種灰蒙蒙的感覺,農村的房子,我都沒有辦法形容那種樣子,我聽說北方農村生活蠻富裕的呀,為什麼不好好修下房子呢?!!!
我說的都是事實!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自己去觀察。
好像回到解放前的感覺!
我真的不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一路走來看到的北方農村都是這個樣子的。
象山東,河北,河南等,我想表達的就是,北方農村的生活據說都很好的,象南方一些農村條件可能還不如北方,可是南方農村都把房子修的很漂亮,北方農村有這個物質條件為什麼不修漂亮的房子?
小馬甲的文章雖然有錯别字和不通順的地方,但是他的感受應該是真切的。它的看法,我有有些認同,同時也有不同意見,還有一點自己的思考,後面再拿出來給大家探讨下。
那麼這個文章或者說帖子發出來後,廣大網友怎麼反應呢?尤其是北方的,有沒有噴他?嘿嘿,我們先看下筆者在網上找的一些北方建築和南方的對比,讨論下,然後再看網友們的評論。
下面我們看圖說話:
這是北方農村的村落,多彩農村,比較雜亂,顯得俗氣,藍皮瓦、紅皮瓦,有些是危房改造留下的。這還是好的,規劃相對整齊,有的地方布局是七零八落。
這是一些農村院子外的場景,沒辦法,山多石頭多,摞起來就行,瓦房喜歡用紅瓦。還在現在戶戶通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況大大改觀。
一些農戶的院内場景,不是養豬就是養羊,甚至還有遍地走的雞鴨鵝。好一點的鋪磚,差一點的水泥封上,再差一點墊上沙子,最差的就是泥巴地面,一下雨,就得傳油鞋,俗稱“屯泥”,像小豬佩奇一樣跳來跳去。
一些貧困戶的院子,缺少整理思維,院子都不收拾,思想世界更是一篇混亂,怎麼思考緻富?真是無語了。
一些貧困戶的屋内場景,被子和衣服到處都是,紅紅綠綠很喜慶,但是垃圾道到處扔。跟新婚洞房遭到了打劫似的。
當然,一些正經人家,還是收拾比較幹淨利落的。就是建築風格和色調讓人感覺有點“侉”!
一些大戶流傳下來的老宅,也比較有味道,至少青磚青瓦,檐廊鬥拱啥的。然而還是感覺幹巴巴的。
一般的農戶,主要是石頭,石頭屋子石頭牆,連水泥都不用抹。現在蓋平房,基本都貼瓷磚,紅的、白的為主色調。但是房屋線條呆闆,缺少生動,沒有韻律感。
你看這是黃土高原的,受地形限制,布局很随意,裸露的黃土很紮眼。大風一刮,哇哇的。
平原地區,黃色的泥土路仍然有,小汽車都開上了,但是就是路是個難題。而且,農村的排水設施沒有,或者說壓根沒有這個概念,一家一個糞茅子,生活用水通過“陽溝”流到大街上。
東北那疙瘩,低矮的房子抗風,實用性比較強,沒怎麼考慮美觀和藝術啥的。冬天一下雪,白茫茫一片,管他誰是誰。
北方房子還有一個特點,矮粗大,或者這樣的視覺效果也影響了美觀性。基本都有院牆,院子不小,大門以前流行木門,現在都是鐵門。
有的院子牆外就是小菜園,生活很方便,就是黃土裸露、玉蜀黍稭稈一推、亂石殘磚剩瓦幾塊,十分具有北方風情。
你看這光秃秃的山,光溜溜的樹,小石頭牆、小石頭屋……讓我想起為啥大家都喜歡看大長腿,很多人自嘲是小短腿。北方的院落,很多就是小短腿。
水泥路多了,但是電線杆也多,電線和繞着樹走,亂亂的。路不寬就罷了,還彎彎曲曲,都是斜茬子。
這類房子還有個特點,那就是直上直下一般粗,像碉堡,像盒子……兩個姑娘,一個曲線凹凸有緻,一個直不愣登的,你說你愛看哪個?注意地面與天空的對比。
現在很多有錢的農村人都開始蓋樓了,二層三層是主流。不過,大平房、小平房還是多數。小平房上都是糧食,尼龍袋子,油紙;大門上都是吉祥話,紅與黑;大門口,磚頭,草,下水道,水泥斜坡,等等。
你看這兩戶,建築風格和裝修風格一樣,一樣沒有問題,顯得整齊劃一。但是灰色強、紅色瓷磚,這審美都那啥。門口還有“皮燒”,俗稱洋桶,還有石棉瓦,種的小菜,簡直浪裡格朗。
這個更明顯,路上的泥,草,不用的碾子,柴火,牛奶袋子,五大堆清理了很多年,成效不大。總感覺咱們北方人算不好賬,搞一次工程,總要剩很多磚啊、瓦啊、沙子啊,堆在門口、堆在大街上。
你看這路面,你看那樹,那牆,那衣服,總感覺又舊又髒。缺少生動,缺少靈氣,這到底是咋回事?
再仔細看房屋,直線多,缺少曲線美。窗戶也是方的,布局、玻璃千篇一律。大街上閑人也不少,打牌的,按六的,現在疫情都蹲在家裡,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大街上人更多。
當然,新農村建設也有開發比較好的,但是基本都是打造成旅遊景點和民宿了。遊客來看或者有錢人住的。
怎麼區分是旅遊景點還是農戶村居?看路邊的垃圾桶就知道了,大綠桶基本是村裡的,小的或者精緻一些的并且還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就是度假山莊的。後者要是放村裡,一戶生産的垃圾就能分分秒秒給你填滿!
下面,我們看看南方的村民有什麼特點吧,希望能夠給北方規劃建築一些啟示,如下圖:
這是南方種植的芭蕉,葉子大而綠,有詩意。北方的樹葉是不是以小葉子居多?除了近些年引進的綠化品種外。
雨打芭蕉,陰滿中庭。那瓦也好看,那屋檐也好看,青瓦配白牆,這個顔色看起來也舒适。
植被茂密,綠意盎然,總讓人感覺生活很惬意。對了,北方建築很少用木頭,南方竹木運用很多,這是一個卻别。
南方住在的院子,收拾很幹淨,有些擺設很講究,布置個石凳、石桌,布置個盆景,檔次就上來了。
再一個,南方多水,空氣濕度大,氣候沒有那麼幹。這樣,空氣好一些,植被也受福澤。
你看,不是大江大河,就是小河淌水,要麼就是湖泊星羅棋布,實在沒有的話自己挖個池塘。
水鄉,都是船,激起的都是浪花,不像汽車駛過揚起塵土漫天。房子鄰水,多些靈氣,近水樓台先得月,又有詩意。
巷子雖然窄,但是鋪了石闆,看不到泥土,兩邊沒有雜物,牆上也沒有“送煤氣”“收狗”“抽糞”的小廣告。雨季以來,青苔上牆,别有一番趣味。
幹淨的小巷子,會不會在下雨的時候逢到一個像丁香一樣的姑娘?憂愁,也是一種溫柔。
茂密的山林,幾間房舍,聽松濤陣陣,看流水潺潺。有橋,橋是一種點綴,橋是一個故事。
這個村落雖然舊,但是有舊的味道,高低錯落,青白相間,人在畫中行,風過停一停。
高高的牆,飛動的屋檐,不要現代化的水泥,隻用以億萬年前的青石闆,被行人的步履打磨成季節的樣子。
青瓦白牆木窗綠蕉石闆路,還有一棵棵造型獨特色樹。樹是無用之樹,非北方的速生林,譬如楊樹。
但是街道稍微有壓抑感,寬度大些更好。門前最好有個大廣場。
又是水,又是橋,是藍藍天白白雲。
窗前要敞亮些,見花園,見水池,見天地。
這是南方的小别墅,你是不是也想有一套?
作者小馬甲喽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隻是直觀感受,我們看看廣大的北方網友是怎麼回複的:
網友1.北方農村房子外面不怎麼樣,但是住着寬敞亮堂,正南正北,采光又好,牆壁厚,不怕雪壓,房梁打了澆鑄,六級以下的地震都不怕,我反而覺得南方的房子修建得外面富麗堂皇,但是裡面房間很小,采光不好,顯得擁擠,小家子氣,牆壁薄,冬天沒陽光凍死人…沒有地域歧視,我去過好幾個南方同學的家,都是這樣的,雖然外面漂亮,樓層高,但不如北方住着舒服…剛來南方那幾年沒把我凍死…
網友2.南方人有錢了先蓋房子,不管裡面是不是有家具可放,是不是有人可住,蓋個幾層小房再說,外表要光鮮,在村裡不能丢面子。身邊見過這樣的至少十幾個,有個朋友家真心沒錢,但硬着頭皮往婆婆家要了錢,把娘家的房子重修了……娘家真心沒人,爸爸和爺爺都去了,媽媽早改嫁了,就一個奶奶,弄個三層小樓,真心不能理解她在想什麼。
網友3.我老家就是山東的農村,2005年的時候我姥姥去世了,我回了一趟老家,我也覺得他們整體是一種灰蒙蒙的感覺,農村的房子跟我的感覺倒還好,隻是廁所有點叫人受不了,他們的廁所跟豬圈是連在一起的。
網友4.山東人表示很無辜,我們這裡的一般就是4間大瓦房帶一個大院子,那些說豬圈連在一起的,,農村現在很少有養豬的了好吧。 房子屋頂澆鑄,院子水泥地面,覺得還是很舒服的,北方冬天有大炕,熱乎乎。 網友5.不過,現在農村年輕人已經很少了,都在外面買了樓房,現在蓋新房子的也比較少了。比10年前少多了。
我的婆家娘家都是農村,基本就這樣。生活沒有你們南方人想象的差,吃喝都不錯,家電跟城裡一樣,電腦也很普及。
你看,網友們說的也很中肯,北方的房子有優點也有缺點。作為北方人,對北方農村的村落和建築是十分熟悉的。
言歸正傳,其實這個很重要,建築風格,影響人的性格,影響文化,更關系北方新農村建設,關系北方怎麼留住人口,以及南北經濟的平衡發展。
我想,經過以上分析,或許對我們下一步的建築設計和布局會有啟發。
【小編簡介】子孟,原名孟繁曉,人稱老孟,字不凡,號巨隱、二蟲閑者、刀筆吏隸,今臨沂蘭陵人,長居雲上書房,遍植竹與芭蕉,常誦《歸園田居》。好讀書不求甚解,喜舞文弄墨聊以自娛,閑暇之餘尤嗜紫砂、盆景、奇石、書法、篆刻之類耳。或有散文、詩詞等拙作,多刊於此微信公眾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