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章丘手工老式鍛打鐵鍋

章丘手工老式鍛打鐵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20:35:02

章丘手工老式鍛打鐵鍋(山心鐵廠屯祖輩來自廣東)1

村裡遍地是以前遺留下來的鐵渣

章丘手工老式鍛打鐵鍋(山心鐵廠屯祖輩來自廣東)2

鐵廠屯的村門。

章丘手工老式鍛打鐵鍋(山心鐵廠屯祖輩來自廣東)3

老人給記者講述鐵廠屯的來曆。

近日,記者到興業縣山心鎮采訪,在該鎮公和村的路邊看到一個牌坊上寫着:鐵廠河龍。山心鐵鍋聞名遐迩,這個屯名叫鐵廠,是不是和鐵鍋有淵源呢?

走訪發現,村如其名。鐵廠屯的鐘姓先輩自清嘉慶年間從廣東搬遷而來,世代以鑄鐵鍋為生,至今已是第七代。

鐵廠屯從廣東遷來,世代以鑄鐵鍋為生

鐵廠屯的村門頗有特點,頂部的裝飾類似于涼亭的設計,用青色琉璃瓦覆蓋,頂部是雙龍戲珠。兩邊有對聯一幅:“秀水繞門藍作帶,遠山當戶翠為屏。”橫額則是“鐵廠河龍”四個字。原來,這是鐵廠屯和河龍屯共建的村門。“村門是幾年前建的,由于鐵廠屯和河龍屯都是同一個路口出入,所以兩個屯就合起來建了這個村門。”路邊一位老人告訴記者,鐵廠屯的祖輩是制造鐵鍋的,大家都希望後代能記住這門手藝,所以建起村門以此銘記。老人說,“一個村,不論後來有怎樣的變化與革新,都要記住它的根脈。”

公和村支書黃永權找來了鐵廠屯的老隊長鐘南強。鐘南強今年81歲,他的講述,讓我們一下回到了兩百多年前。

鐵廠屯的祖輩姓鐘,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大約在清嘉慶五年搬遷到了廣西。“10年前我們還到梅縣尋親,不過現在隻記得我們那個村叫大力口村,鎮的名字倒是忘了。”鐘南強說,梅縣的族譜還記載着他們祖輩搬到廣西的時間。開始時,他們的祖輩是先搬到貴港市湛江鎮,後又遷至興業縣沙塘鎮,接着才搬到現在這裡。

“祖輩在廣東時就開始做鐵鍋,來到廣西後,每到一地也都是以這門手藝為生。”鐘南強說,祖輩們做出的鐵鍋質量好,非常耐用,很受歡迎,賣到哪裡都有回頭客。

“據說我們村原來的鐵鍋廠就在村中央。”鐵廠屯現年80多歲的張偉珍記得當初嫁來時,她家正在建新房,挖牆基時還挖起了不少鐵渣。她說,以前制造鐵鍋時鐵渣都是往低窪處倒,久而久之,這些鐵渣就堆得遍地都是了。

村裡多處散落鐵渣

村裡處處都遺落有鐵渣嗎?記者帶着好奇進行一番探訪。據鐘南強介紹,以前幾乎每家每戶建新房挖牆基時,都會挖起不少鐵渣,即使現在也是如此。他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有一戶村民在建新房挖牆基時,甚至挖到了一口完整的鐵鍋。它的直徑跟現在的鐵鍋基本一樣,厚度要厚一些。後來這口鐵鍋是否保存下來,就不得而知了。

“在村中旺新河兩岸,現在還可以挖出不少粗大的鐵渣。”鐘南強家就在旺新河邊。他說,他家的新房是10多年前建的,挖牆基時挖起了大量鐵渣,有大有小,最大的有普通水桶般大小,有的還很堅硬。

随後,鐘南強帶着記者來到旺新河旁邊的竹林,用鐵鏟随便一挖,就挖起了兩塊粗大的鐵渣。鐵渣呈圓形,直徑約20厘米,黑褐色,像生鏽的鐵塊,可聞到淡淡的鐵鏽味。鐵渣并不堅實,用腳踩一下,即碎成兩半,裡面的顔色更深,呈蜂窩煤狀。

祖輩搬遷而來,或跟玉林煉鐵場有關

當年廣東梅縣與玉林相隔約有700公裡,為什麼鐵廠屯的祖輩千裡迢迢搬遷到這裡呢?

記者查閱相關史料,發現在唐宋時期,玉林就擁有了冶鐵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玉林文物工作者通過調查,先後在興業縣龍安鎮的龍安村、六西村和楊前村等境内發現了10多處集中的煉渣堆積。以龍安鎮為中心的綠鴉冶鐵遺址分布面積達120平方公裡,時間跨越唐宋元明,留下了豐富的煉渣堆積和煉爐、風管、陶片等遺物。據史書介紹,“綠鴉場冶鐵所需礦石為就地采集,産品通過水路運送到廣東涔水場庫交。” 而廣東涔水場庫,和梅縣屬于粵東北地區。

祖輩從梅縣搬遷到鐵廠屯,跟玉林有冶鐵場有關嗎?市博物館副館長李義凡表示,應該有聯系。制作鐵鍋最基本的條件是有鐵原料,搬遷的地方周邊沒有冶鐵場的話,就不具備條件制作鐵鍋。鐵廠屯的祖輩是看中玉林有冶鐵場這個優勢,才搬來的。

查閱史書發現還有這樣的記載:“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興業縣山心旺山鐵廠開采鐵礦煉鐵,鑄造鐵鍋、鐵闆和鐵農具。”由此可見,山心鎮制造鐵鍋的曆史可謂久矣。

(記者 王耀前 周立華)

原标題:祖輩來自廣東 世代鑄鐵鍋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