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我的故鄉以及童年陪伴我一起玩耍的各位。
(用烏盟方言閱讀,會更順暢)
近幾年回到家鄉,走過大街小巷,已經很少看見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在一起嬉鬧,就算偶爾有幾個擁簇在一起,那也必定是圍繞着一部手機。我不知道智能手機的時代對于00或者10後的成長是好是壞,隻是覺得他們的童年真的被束縛在了很狹小的物理空間。我回憶起我的童年,那個沒有智能設備、體育設施還不完善的年代,取樂消遣的方式卻多種多樣,跑方格、打沙包、加減乘除、彈玻璃珠、打寶、等等,當然還有我今天想聊一聊的踢毽子,用方言來講就是——“踢毛兒”。
(一)“毛兒”的種類
小時候踢的“毛兒”大緻上有三種,第一種是用真羽毛做的,一個環着鐵片的橡膠底座上插着四根五顔六色的羽毛,這個“毛兒”最專業,但是由于價格比較昂貴,還不耐用,且體積太大不易踢很多花樣,因此并不常見于孩童間,更多的是廣場上叔叔阿姨們踢。
第二種是三個墊片中插着一些塑料帶兒,這種“毛兒”很是便宜,但缺點是踢久了,塑料帶兒經常掉,且質量較輕。
第三種是我小時候踢的最多的“毛兒”,都是自制,制作方法也很簡單。首先找一塊鉛鐵,然後燒化了,将鉛水倒在提前做好的圓形模具(酒瓶蓋或者土豆挖個洞)中,待冷卻後,再用釘子在中間敲一個孔,接下來就找塊水泥地開始磨,一般來說,磨到一元硬币大小但比硬币稍厚為适合,且鉛的分布要均勻。然後就是找一些白色或者綠色的啤酒繩,穿過鉛鐵中間的孔,盡量要塞的滿一點,一頭留一厘米左右的長度,另一頭留10厘米,然後将短的一頭用火烤化,再用力按在一個光滑的平面上。待化了的啤酒繩重新凝固後,将長的一頭剪整齊,長度留大概7-8厘米,然後再用針沿着鉛鐵紮進去,順着啤酒繩劃出去,重複這個動作,次數越多越好。這樣一個“鉛鐵毛兒”就制作完成了,它特别耐踢,還方便做各種花式動作,關鍵還不要錢,深受所有孩子們的喜愛。
(二)“踢毛兒“的招式
從大類來區分“踢毛兒“的招式,共有兩大種,即普通踢和花樣踢,普通踢就像是遊戲中的普通攻擊,雖然傷害不高,但又常常夾雜在連招中;花樣踢就等同于放技能,傷害雖高,但是釋放難度大、冷卻時間長。
普通踢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常見的用一隻腳把“毛兒“踢起來就行,一般有三種,第一種是大腿帶動小腿向内彎曲,俗稱“大腳闆”或“裡踢”,第二種是大腿帶動小腿伸直了向正前踢,俗稱“繃鞋”,第三種就是大腿帶動小腿彎曲向正上踢,俗稱“習”。當然了,還有并不常見的,大腿帶動小腿向外彎曲,俗稱“外拐”,因其不穩定以及不便捷性,并非主流踢法。
花樣踢就有很多種了,可以分為兩種屬性,一種屬性是“軟的”,隻有四種踢法歸為此類,“雙飛”、“剪子”、“金絲(根據繞的方式又分為“裡金”和“外金”)”、“一帽兒”,别看這種屬性的踢法不多,但是“踢毛兒”中最難的兩個操作都是這個屬性,即“金絲”和“一帽兒”,很多初學者都以會這兩個踢法中的一個為榮,如果可以身兼這兩個絕技,那在對局時必定十分搶手。
另外一種屬性是“硬的”,這種屬性的踢法就比較多了,不分難度排名如下:“筷子”、“氈子”、“掏筷”、“正成”、“掏成”、“大裡”、“肖”。
當然了,以上幾種是我那個年代所最為常見的踢法,傳說中,在我的父輩,還有“拉掏”、“掏肖”、“掏氈子”等幾種花樣,但是由于難度較大以及和别的踢法很相似不易區分,就漸漸的失傳了。所以我也隻是根據長輩們的描述,大概得知了其修煉的口訣,可惜由于會這幾種踢法或得到過真傳的人大多退隐了,所以至今沒有前輩可以對我的動作指點一二。
有正亦有邪,除了正派踢法外,還有一些“邪招”,具體的發明者和發明時間已無從考察,但它們在我的童年時期卻真真正正存在過,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揮之不去的噩夢,這裡我隻列舉兩個,“炸拉飛”,“蹬蛋”。還好,邪不壓正,在我生涯後期,這兩種招式已經瀕臨消失,隻有少數“魔頭”還會在不經意間拿出來欺負新人。
講完“踢毛兒”的招式後,我們再談一談招式的組合方式,大緻可以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幹”,這也是對決時最常見、最幹脆、最被認可的,簡單描述就是隻踢花樣,一個接一個,中間不銜接任何普通踢,直至一套動作全部完成。這裡有個禁忌,正如水火不相容,招式中“軟的”和“硬的”自然也是相沖突的,也就是說,如果要“幹”,那麼這一套動作中要麼全是“硬的”招式,要麼全是“軟的”招式,萬不可互相夾雜。很多初學者都會犯這個大忌,輕則白白浪費精力和時間,重則導緻全盤皆輸。
第二種是與“幹”相對應的“濕”,即在花樣踢中可以夾雜普通踢,具體夾雜多少次普通踢都無妨。而且,“軟的”和“硬的”招式之間必須夾雜普通踢,即,“軟的”和“硬的”隻能“濕”,不能“幹”。由于同樣的招式組合,“幹”的難度遠大于“濕”,所以規定傷害性也是“幹”大于“濕”。例如,玩家一踢了“筷子”幹“氈子”,玩家二踢了“筷子”濕“氈子”,那麼玩家一勝出。這裡有個默認規定,就是“軟的”招式之間組合無所謂“幹”“濕”,例如,玩家一踢了“剪子”幹“剪子”,玩家二踢了“剪子”濕“剪子”,那麼平局。所以為了穩定,玩家一般在踢“軟的”時,都會優先選擇“濕”。
第三種是“提溜”,即踢的時候,不接觸到“毛兒”的那隻腳一直不落地,直至完成整套動作。當然,“提溜”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一旦在“提溜”的過程中,沒有完成全套動作,那麼就“離”了,“離”就等于失敗。“提溜”和“幹”一樣,切記不可以軟硬結合,而且“提溜”不會改變招式本身的屬性,“硬的”提溜”硬的”,這套動作整體屬性還是“硬的”;“軟的”提溜“軟的”,這套動作整體屬性還是“軟的”。“提溜”這種組合方式一般都是中級及以上的玩家才敢于選擇,而且一般也不會“提溜”特别多,能夠“提溜”3個以上的玩家已經算高手了。
第四種是“墊”,與“提溜”相反,“墊”是指接觸“毛兒”的那隻腳一直不落地,直至完成整套動作,同樣,如果隻完成一部分動作,也是“離”。“墊”是所有組合方式裡面最難的,所以它突破了屬性的限制,任何屬性的招式之間都可以“墊”。當然,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套“墊”的動作,整體的屬性卻是“軟的”。對于一個“踢毛兒”玩家來說,隻要能做出“墊”,不論是哪幾個招式之間的“墊”,那都是高手的存在。
除了以上四種組合方式以外,還有三種特殊的組合,第一種是“幹左右”,即同一個動作,慣用腳踢完後,要接着用非慣用腳再踢一遍,中間不可以夾雜普通踢,整體的表現就像是一個動作在左邊踢一次然後換到右邊再踢一次。“幹左右”不改變動作本身屬性,但是如果隻完成一半的動作,也是“離”。由于左右都精通的玩家少之又少,故也是較難的操作。
還有一種是“撩”,就是用一次普通踢“墊”花樣踢,要點有三,一必須先以普通踢開始,二必須且隻能有一次普通踢,三“撩”是對于花樣踢的加強,普通踢“撩”花樣踢兩者作為一個整體,互不分割。最為常見的是“撩”“金絲”,俗稱“撩金”。“撩”的好處是,“軟的”動作經過“撩”之後,會改變屬性,例如“金絲”本身是“軟的”,但是“撩金”就是“硬的”。所以很多玩家為了将諸如“金絲”“一帽兒”等高難度招式和其它“硬的”的招式“幹”在一起,就先用“撩”來改變其屬性。
最後一種是“大燴菜”,就是将所有“硬的”招式不重複“幹”一遍,如果缺少某一個招式,就“離”了。這套踢法由于難度極高,所以非常少見。
這裡再獻上幾種連招方式。
(三)“踢毛兒”的規則
标準的競争性“踢毛兒”采取的是“到不到”規則,可以1V1單挑,也可以團隊戰,即紅藍雙方對決。如果是團隊戰,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選人。
常見的選人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手心手背法”,所有參與遊戲的玩家圍成一個圈,大家高喊“手心手背”并同時打出一隻手,玩家自己可以選擇手心或者手背向上,待結果明示後,如果手心向上和手背向上人數不均等,就循環上述操作,直至雙方人數均等,同是手心向上的為一隊,其餘的為另一隊。第二種是“代表選人法”,先從所有參與的玩家中推薦出兩位代表(一般是技術最為高超的兩位玩家),然後由他倆猜拳,勝者可以優先從備選玩家中挑選一位隊員,然後敗者也挑選一位隊員,再重複猜拳動作,直至所有人員都被挑選完畢。如果遇到人數不均等的情況,則先剝離出一位替補人員(一般是技術較差的玩家),待分隊結束後,再根據隊伍實力将替補人員加入較弱的隊伍。“手心手背法“多用于彼此不是很熟悉的情況,極大的增加了遊戲的随機性和運氣成分。“代表選人法”則相對公平很多,由此方法分的隊的實力也會較為接近。
分好隊伍後,就要決定哪一隊先出招,就像網球開場前的抛硬币,“踢毛兒“是由猜拳決定,但很多時候也會采取”示弱法“,即某隊的成員一般這個時候都會喊叫着”呀,你們隊有XXX,這麼厲害,讓我們先踢哇!“,然後對方就會産生憐憫和同情,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先出招的隊伍,可以進行“自由踢”,即不限制踢的招式和組合方式。玩家出場順序一般都是由強到弱,即隊内最厲害的玩家先踢,因為他們表現的好壞往往決定了這局遊戲的走向。如果“大哥”表現特别好,一套組合動作幹脆利落且難度系數9.9,那後續的“二哥”、“三弟”、“四弟”壓力就小了很多,不僅可以挑戰自我、嘗試一些高難度動作,而且往往由于心态良好,更容易發揮超常,就算是出了差錯,也不太會影響大局。待隊伍一全員踢完,大家會商量評估一下,如果覺得表現不佳,或者不太穩妥,就會說一句“我們到上” ,然後将出招機會讓給對方,隊伍二就可以進行“自由踢”,待發揮結束後可以再決定己方隊伍“到”或者“不到”。
相反,如果隊伍一覺得表現不錯可以一搏,或者有某套招式組合已經使隊伍立于不敗之地,就會大聲的向對手喊道“我們不到,你們‘補’吧!”,“補”就是對手需要将隊伍一所有人的所有招式全部複刻一遍,如果做到了且還多出了其它的招式則赢,如果僅僅隻是恰好做到了則平局,否則輸。簡言之,“到”就是我們沒踢好,你們來吧,“不到”就是我們踢的特别棒,你們有本事複刻一遍嗎。
假如第一回合兩個隊伍打了平局,那麼就進入“争毛兒”階段,這個階段首先由“補”上了的隊伍二先開始,該隊伍可以“自由踢”,全員踢完後,不論好壞都由隊伍一來複刻其招式。如果隊伍一做到了且還多出了其它招式則赢,如果僅僅隻是做到那麼就是平局,繼續“争毛兒”,如果做不到則輸。
非“争毛兒”階段,在每個選手的輪次中,如果感覺沒踢好,可以用手接住,然後重新開始,“毛兒”落地,則該選手輪次結束。每個人至多可以接兩次,切記不可以接三次,否則整個團隊直接告負。在“争毛兒”階段,每個選手都沒有用手接的機會,如果不小心用手接到了“毛兒”,團隊直接告負。
如何來判斷一次動作是否有效呢?标準的判定方式是,踢完最後一個招式後,“毛兒”要高過膝蓋,但是有些片區的規定是高過腰,所以在遊戲開始前要先約定好。有一種比較巧合的情況,就是“毛兒”踢起來後被衣服或者身體擋住了,這被叫做“壓蛋”,也屬于無效動作。
決出勝負後,敗方要向勝方“稍息”,即敗方每位選手輪流向勝方選手恭敬的扔出“毛兒”,然後勝方選手用腳踢到“毛兒”,以示回應。傳說在長輩們那個年代,當勝方用腳把“毛兒”踢起來後,敗方選手必須用手接住,否則就一直“稍息”。我是蠻願意相信這種方式的,畢竟父輩們那個時代,技術更為高超,娛樂時間也多,用這種方法來折磨對手、消磨時間也不是不可能。
(四)“踢毛兒”的分工與策略
“踢毛兒”團隊戰時,并不是一味的橫沖直撞,其實也是講究策略的。畢竟團隊中的每位玩家能力不同、擅長的踢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一位“軍師”了,這個職位一般由玩的最久或者能力最強的玩家擔任,他會根據每位玩家的特點來提前定制每個人要踢的組合招式,而且要時刻分析局勢,不斷的改變策略以使團隊勝率最大化。
然後就是“大哥”,這個位置都是由隊内實力最強的玩家來擔當,在隊伍“自由踢”環節,一般都是“大哥”先上場,因為“大哥”的表現很大程度決定了隊伍的走向,在隊伍需要“補”的階段,“大哥”也都是首發或者殿後,承擔着輸出和力挽狂瀾的責任。
最為神奇的當屬“二哥”,這個職位比較特殊,因為正常來說,每位玩家對于各個招式的熟悉程度應該都是蠻均勻的,但是總有那麼一種人,癡情于某一兩種招式,練習的那叫一個爐火純青,但是對于其它招式卻不是特别擅長。這種人就是“二哥”,“二哥”最大的作用在于“自由踢”階段,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直接放大殺器,表現好的話,往往可以直接決定比賽勝負。總結下來就是,“二哥”擅長自由踢,但是“補”的時候就比較被動了。
還有就是“三弟”,這個職位很有意思,因為玩家不論技術高低都可以擔任,唯一需要的就是臉皮厚,在隊友踢的時候,可以屏住呼吸,踢完了就高喊“牛逼”,在對手踢的時候就各種冷嘲熱諷。
“四弟”這個職位就是湊數的,所有技術一般、但是又喜歡玩“踢毛兒”的玩家都是“四弟”,跟着混一混就好。
說到策略,在 “自由踢”階段,基本都是發揮各自所長,“大哥”先穩穩的輸出一套,給兄弟們增強信心,然後“二哥”再根據“大哥”的發揮決定自己是穩定輸出還是冒險一搏,“三弟”就高喊“666”,基本“大哥”和“二哥”表現完之後,“軍師”就可以決定是“到”或者“不到”了。
在“補”的階段,一般都是“軍師”先把對面的招式梳理清楚,然後再給隊員分發任務,正常情況都是“大哥”捋清楚自己要做到的動作,然後一頓輸出,如果完成了自己預定目标的80%以上,那麼隊伍都很有希望,如果“大哥”不小心拉跨了,那麼“軍師”此時定然會來一句“行了,直接‘稍息’,下一把”。偶爾遇到一些不懂事的“四弟”很不服氣,想要嘗試一下,“軍師”都會來一句“那你要是‘補不住’,你一個人全‘稍息’啊”,然後“四弟”就不說話了,遊戲也愉快的進入下一把。
特别要提到一種屢試不爽的策略,就是在“争毛兒”且“自由踢”的時候,萬一“大哥”,“二哥”全都發揮失常,此時“軍師”就會教唆 “四弟”嘗試一個他們自己根本完不成的極難連招,因為隻要是做出了這個連招的樣子,那麼按照規則,對手就必須完整的做出這套連招才能夠取勝。也隻有這個時候,“四弟”才真正的感覺到了自己從未有過的重要性。
(五)“踢毛兒”的段位
青銅:花樣踢隻會某一兩種且一次隻能踢一個。
白銀:除了“金絲”和“一帽兒”外,其它花樣踢都可以做到,但是一次隻能踢一個或者可以“濕的”踢兩個。
黃金:可以踢“金絲”或者“一帽兒”,或者花樣踢可以“幹”兩個。
鉑金:花樣踢可以“幹”三至五個,偶爾可以“提溜”。
鑽石:花樣踢可以“幹”五至十個,可以輕松“提溜”三個,可以完成“墊”。
王者:花樣踢可以“幹”十個以上,可以輕松“提溜”五個,可以“墊”兩下及以上。
傳說中的神秘人:某一花樣踢輕松“幹”二十個以上,理論上可以做出所有“提溜”或者“墊”的動作組合。
2021.03.2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