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譯文:聖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
- 正是因為聖人沒有私心,所以才能想百姓之所想,為百姓之所為,沒有私心就不會因為主觀意願而有偏頗,沒有私心就不會因為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而有失公正,沒有私心就不會因為要讨好君王而忽略百姓的感受。故聖人之所為,皆以百姓為本,福天下蒼生。
道德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譯文:對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對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就可以得到善良了,從而使人人向善。
- 對于善良的人,我們當然要對他善良,滴水之湧泉相報,才不會寒了善人的心,對于不善的人,我們也要對他善良,這是上德之善,這裡的理解和譯文稍有不同,個人認為這裡的德就是德,而不是得到的得,因善可大概分兩種,上德之善,以德服人,下德之善,恩威并施;
- 意思是,上德之善:對方善,我們也善,對方不善,我們還是善待之,比如對方犯了罪,我們要以德服人,以聖人之心,去其私欲,行不言之教,引導其返璞歸真;下德之善:對方善,我們善,對方不善,我們也要善,所以要按照律法來懲罰,而不能濫用私刑,更不能草菅人命,要給對方改過自新的機會;
道德經: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譯文:對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從而使人人守信。
- 此句和上一句類似,上句講的是善,此句講的是信,上德之信:守信的人,我們也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們還是信任他,相信他在聖人之心和聖人之所為的引導下,回歸自然,去除欺詐,私欲,保持純樸;下德之信:守信的人,我們當然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們也要信任他,雖有引導,但也要讓他認識到錯誤,而不能無限制的令其不守信而恒信之。
道德經:聖人在天下,歙歙【xī xī 】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有道的聖人在其位,收斂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歸于渾樸。百姓們都專注于自己的耳目聰明,有道的人使他們都回到嬰孩般純樸的狀态。
- 正所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聖人隻需祛除自身的利己之心,那麼所做之事,百姓都會效仿,無形中引導其回歸渾樸,這就是上行下效,“百姓皆注其耳目”是指百姓都隻專注于自己聽到的,自己看到的,或者是聽自己想聽的,看自己想看的,均是以己為本,滿足自己的私欲,而聖人則“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不用多說什麼,行不言之教,潛移默化引導百姓,回歸嬰兒般淳樸的狀态,達到“我自然”的狀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