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中國舞編導系主任、中國古典舞系副主任陳靜個人舞蹈作品專場暨原創舞劇《西出陽關》于晚19:00在南藝實驗劇場隆重舉行。
舞劇《西出陽關》之名出自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悲壯悠遠而又詩意盎然。該劇以“絲綢之路第一人”、“鑿空西域第一人”張骞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史實為創作藍本,從中提煉出富有沖突和藝術表現張力的情節,進行再度創作。
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骞應募任使者,出隴西,經匈奴,被扣押十餘年方得逃脫。時間線索上,該劇即以張骞首度出使西域之壯舉為主線,通過序幕和《應征》《遇劫》《周旋》《歸途》等四幕情節,在一個小時的時間中,小中見大,以少禦多,充分展現了張骞十年如一日、持旌節不失、以報皇恩的赤子之心,在家國之間俠骨柔腸、舍小情而為大愛的無私無畏。
人物設置上,舞劇《西出陽關》通過張骞和随從堂邑父、匈奴妻子、匈奴單于等幾大主要角色間錯綜複雜的聯系,生動展現了張骞的所行所為、所思所感:與堂邑父并肩作戰、共同進退的兄弟之情,頗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古典英雄風範;與匈奴妻子之間蕩氣回腸、欲斷絕而不忍、欲戀慕而不得的情感糾葛,讓張骞跳脫出史書中的刻闆形象,真正成為有血有肉、悲歡俱全的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與匈奴單于的正面對抗沖突,充分展示了張骞大義凜然,面對強大對手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的意志氣節。
該劇主題突出,情節緊湊,舞美簡潔而富于表現力,畫龍點睛的多媒體運用,恰到好處地介紹了故事背景,推動了情節發展。音樂則空靈唯美而極具漢代風韻,幾處主要群舞場面,無論是展現盛世風華的漢代樂舞,還是大漠風情的匈奴群舞,都可圈可點而極富看點。在全劇重頭戲,展現張骞和匈奴妻子情感變化的雙人舞段中,以《越人歌》為背景音樂,淋漓盡緻地展現了兩人複雜變幻、糾結沖突的情感世界。匈奴女子“蒙羞被好兮,不訾诟恥”的知其不可而為之;張骞“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悄然萌生的愛意和眷戀,在如泣如訴的楚漢樂歌聲中,全部展現在觀衆面前。
該劇最大的創新之處在于,避開以往有關張骞題材的表現熱點,獨具匠心地将視線對準張骞出使之初、看似功業未成的“起始”階段。并以此向觀衆昭示:英雄在未成就之初,壯舉在未實現之前,最可貴而動人者,恰恰是那一點初心不改、意志不滅。沿着曆史的河流溯遊而上,以敬畏之心情、體貼之心意來重新面對這一傳統題材,于曆史和古人以富有溫度的全新關照,故而顯得格外清新溫暖、溫雅可親。
舞劇《西出陽關》對于青年舞者在劇中的表現,總導演陳靜認為,以青春之熱血純淨來表現這一厚重曆史題材,舞者首先應該做到“入戲”,将自己真正代入到張骞等人的身上,才能在絲綢之路這一宏大命題下,真正展現出屬于“那一個”的喜樂悲歡。(揚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