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輸行業内提起東方紅,所有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在洛陽崛起的那家拖拉機制造廠——中國一拖。東方紅在拖拉機領域就像中國一汽對于載重汽車曆史的影響一樣,尤其對卡車和軍車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東方紅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卡車生産曆史,而代表之作就是東方紅LT665越野卡車。
東方紅LT665越野卡車是東方紅成立汽車制造廠以後設計制造的第一台5噸級越野卡車,編号665是為了紀1966年5月建成的東方紅汽車制造廠。
LT665于1970年正式裝備中國軍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與解放的CA30、紅岩的CQ261和延安SX250共同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由于在軍隊中的表現不大理想,小毛病較多,可靠性也不如解放CA30和其他越野卡車,後來從部隊退役,部分車輛融入民間繼續發揮出餘熱,最終産量僅僅為3000輛,稀有度可想而知。而筆者則很幸運地見到了這款車,随手拍下,為讀者一一解讀。
東方紅LT665整體是基于法國的貝利埃GBC重型卡車的底盤上改進的,但外觀上與貝利埃風格迥異。最大的不同在于貝利埃車輪上方的擋泥闆部分一直延伸到駕駛室尾部,當駕駛員需要上車的時候就顯得不是很方便,而東方紅取消了這個設計,使得駕駛員在應急時可以方便地上下車。
前部的整體式鋼制保險杠十分簡潔,牽引鈎不像GBU一樣使用挂耳式,這樣其實方便了在應急牽引時可以輕松地将牽引繩套上。大燈總成取消了與保險杠一體的設計,而是集成在左右兩邊的翼子闆上,車燈因為長期使用也進行了更換,左右兩邊的轉向燈已經遺失。從圖中可以很清晰地看見左前輪的制動分泵和轉向機構。
由于後方安裝的是鑽井上裝,在挖掘的同時需要固定車身,所以在保險杠的下方安裝了液壓支撐腿,因使用時間久遠外表已經鏽迹斑斑。
從地面看去,分開式驅動前橋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粗壯 ,三對驅動橋上均裝配了氣動控制的牙鑲式強制差速鎖,提高了車輛在泥濘道路上的通過能力。減震前橋減震方式為鋼闆減震,抛物線鋼闆配合了平衡杆最大化的削弱了抖動對車輛零部件的加速損壞。
從引擎蓋上的發動機水箱加注口證明了這台車在後期更換過發動機,因為東方紅LT665原裝的發動機是基于太拖拉V8發動機上改造的LT8120風冷柴油發動機。
也許是因為在中國大多數地區風冷發動機不實用,散熱不足經常造成發動機拉缸;加上夏天的時候發動機内部高熱等原因,許多民用風冷柴油發動機隻能更換水冷發動機。但是風冷發動機在高寒地帶和缺水地帶展現出的優勢是水冷發動機遠遠無法比拟的。
從内部看去,筆者發現該車更換了一台直列6缸汽油發動機,汽化器聳立在發動機靠近駕駛室的後方。從發動機前部的皮帶可以看出該發動機可能是一台軍用卡車發動機,采用的是大多數軍車上都會采用的防止泥沙夾雜的雙皮帶驅動結構,由于年代久遠的原因皮帶已經碎化;機油濾芯也更換了成色較新的副廠産品。
打開非常結實的車門,内部一片混亂,座椅已經破爛不堪,内部的棉墊也已經裸露在外。儀表盤下方和暖風設備部分沒用的電路線裸露在外面。擋杆位于變速箱的正上方,而且高度幾乎與方向盤相當,轉向助力采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液壓轉向助力使得撥動方向盤變得輕松了不少。
駕駛室座椅沒有減震裝置,因此長時間越野行駛時還是需要一定的體能才能駕馭這樣一台卡車,畢竟軍用卡車注重的是安全性而不是舒适性。
車門的護闆也使用了純金屬材質,軍車駕駛室内部之所以采用全金屬設計是因為金屬不易像其他材質一樣比較容易破碎,在遇到火焰時不易燃等諸多特點可以在戰時最大化保證車組成員的安全。
全金屬制方向盤摸上去非常有手感,但由于掉漆等問題方向盤大部分已經生鏽,後來包裹的橡膠膠帶也相繼脫落。全金屬工作台體現出了軍用卡車的特性,在每個按鍵的上方都标注有用處,這種簡單不複雜的設計使得任何一名駕駛員都可以快速懂得每一個按鈕和儀器分别代表了什麼。最左邊的氣壓表由于損壞已更換成東風生産的氣壓表來替代,其他儀表均可以正常使用。方向盤正中的喇叭按鈕也不翼而飛,隻剩下裸露在外面的電線。
駕駛室中部的發動機變速箱隔闆也已經消失不見,發動機和變速箱的連接處暴露在駕駛室内部,給人一種十分怪異的感覺。當然駕駛這台卡車也需要一定的心理準備,因為發動機工作時發出的噪音可能會讓你的耳朵受到非常大的刺激。
儀表盤的正中央是暖風機的操作按鈕,這些按鈕自從更換了水冷柴油機以後就沒有作用了。右邊的是變速箱、分動箱頓号前橋的切換提示;分時全驅的好處就是可以自由切換改變驅動模式,在面對各種路況下可以根據需求得心應手地操作車輛。
前擋玻璃采用了可以前後上下翻轉的設計,早在二戰時期,大多數軍用卡車就采用了這種設計。這種設計的主要原因是東方紅LT665卡車主要用途是牽引火炮;軍隊在戰時夜間牽引火炮行軍不能打開車燈,采用這種設計就是為了增加道路可視窗的清晰度。
寬體越野單胎能夠給車輛提供更好的行駛穩定性,但由于這款車使用的輪胎是軟地面輪胎,花紋比較深,在公路上行駛時,與路面的接觸面積減少會導緻公路行駛性能下降。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右邊連接分動箱的差速器和車橋中間的主減速器,其與當代越野卡車不同的地方在于如今大多數卡車都使用了門式車橋而是采用了老式的斷開式車橋,雖說老式的斷開式車橋提高了車輛的越野能力在通過性方面還是欠缺,但門式車橋畢竟是比較先進的技術,在那個年代隻得使用傳統技術。左側的限位器下方和減震機構有明顯接觸的痕迹。
上裝采用了黑龍江大東機械生産的8JH 120型反循環鑽井機,随上裝配備的還有一台102馬力的動力機。據了解,該上裝的生産日期為2009年,應該是後來加裝到東方紅LT665的底盤上,與其共同服役的還有一台烏拉爾4320和陝汽SX250。
現在算來,東方紅LT665卡車已經有41年的曆史,因為産量稀少再加上部分标準無法達到部隊的需求而被淘汰,從而退出了軍用卡車的曆史舞台。
正是因為該車曾經是以軍用卡車的标準制造,也讓它在民用行業大放光彩,并使得此車成為國内軍用卡車車迷和老一輩汽車人深隐内心的情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