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2 08:45:48

德國統一後,是如何将三個原本敵對的國家——英法俄逼成同盟的?

在上文中我們了解到,由于德皇威廉二世的魯莽和外交上的稚嫩,導緻德國在罷黜俾斯麥後迅速将俄國推向了法國和英國,最終英法俄三國結盟,聯手對抗德國和奧匈帝國。

一戰的最終爆發,歸根結底是因為英法俄三國對德國全球挑戰的疑懼,德國越是咄咄逼人,三國同盟便越是團結而緊密,而德國的盟友僅有一個奧匈帝國。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1

一戰前的歐洲

1、巴爾幹火藥桶的争奪

在近代到來的長時間内,巴爾幹半島一直都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這裡生活的大多數都是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而這也是為何俄羅斯和土耳其大戰兩百多年的根本原因之一。

随着歐洲的迅速工業化,奧斯曼土耳其走向衰落,巴爾幹半島紛紛走向獨立,于是誰将填補巴爾幹半島的權力真空,誰能成為巴爾幹半島的主人,便成了中東歐各大國争奪的焦點。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2

其實争奪巴爾幹半島的也就是兩個國家——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

奧地利在和普魯士争奪德意志領袖失敗後,退出德意志轉而與匈牙利組成了奧匈帝國,而其擴張的方向也變成了南方——巴爾幹半島,這便與俄羅斯發生了地緣沖突,俄羅斯将這裡看成了自家的天然後花園。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3

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後,改變了在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玩平衡的做法,轉而一心支持奧匈帝國,于是奧匈帝國開始玩火。

公元1908年,奧匈帝國利用俄羅斯在東方被日本擊敗的機會,出兵吞并了巴爾幹半島的波黑(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這一次俄羅斯忍了,因為德國放話不惜一戰也要支持奧匈帝國。

德國人羞辱了俄羅斯,但同時卻沒有削弱其實力,數年後德國将為其嘗到苦果。

2、第一次世紀大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随着英法俄和德奧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大戰的爆發似乎隻是一個時間問題了,但如何決定發動戰争的時機呢?

俄羅斯人歐布魯契夫的觀點可以作為當時大國的一緻看法:現在的問題是誰先做戰争動員,而不是誰先開第一槍,開始動員便意味着戰争。

于是,與二戰後的冷戰時期不同,此時的大國似乎都迫切的想要參戰,且戰争一旦爆發便必須将盟友拖下水,無論戰争的規模。

一戰的爆發雖然是大勢所趨,但真正的爆發卻純屬意外。

斐迪南大公是奧匈帝國的皇儲,他強烈主張兼并塞爾維亞王國,然後将奧匈帝國由奧地利、匈牙利組成的二元帝國擴展為由奧地利、匈牙利與南斯拉夫組成的三元帝國,而這便是他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的原因。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4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視察奧匈帝國在1908年吞并的波黑首府薩拉熱窩,一位塞爾維亞刺客第一次開槍暗殺失敗,隻傷到了斐迪南大公的司機。斐迪南大公在對帝國官員發火後便去醫院看望司機,在去醫院的路上司機轉錯了一個彎,倒車時卻正好倒在了正在借酒澆愁的塞爾維亞刺客面前,這一次的天賜良機,他不會再失手了,斐迪南大公和夫人就此被殺。

3、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德國攻入比利時

斐迪南大公被刺殺後,德皇威廉二世對奧匈帝國大使說道:不管奧匈帝國對于塞爾維亞作何決定,德國必将成為盟友堅強的後盾。

說完之後,威廉二世便出海航行了,心真大,他顯然沒有預料到大戰一觸即發,他以為即使奧匈帝國動手俄羅斯還是會向1908年那樣忍的。

俄羅斯認為德奧的所作所為是在羞辱自己,是在打擊其在斯拉夫人中的地位。俄國人相信如果俄國再退縮,自己在斯拉夫世界和巴爾幹半島的聲望将一落千丈并永不複返。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5

于是,當1914年7月28日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之時,俄羅斯開始對奧匈帝國做戰争動員,俄國将領認為:戰争就在眼前,如果不先動手,隻怕劍未出鞘已被擊敗。

7月30日,俄羅斯開始對德奧做全面動員,德國要求俄羅斯停止但得不到回應,于是7月31日德國對俄羅斯宣戰。

之後,戰争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7月28日首先對塞爾維亞宣戰的奧匈帝國8月12日才出兵,而8月3日德國卻首先入侵比利時,為什麼?

4、德國面臨兩面作戰該怎麼辦?

德國位于中歐,其地緣劣勢就是永遠要面臨兩面作戰的可能,當法俄結盟之後這一局面更是不可避免,那麼該怎麼辦?

俾斯麥時期的德軍元帥毛奇和威廉二世時期的德軍元帥施裡芬作出了不同的選擇。

  • 毛奇的戰略與俾斯麥一樣,即避免反德同盟出現。萬一必須兩面作戰,毛奇認為德軍需在東西都取守勢。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6

毛奇

在西線,法國的目标是收複在德法戰争中割讓的阿爾薩斯及洛林,所以法國一定會進攻,當德國擊敗法國,那麼等待法國求和即可,不可拉長戰線占領巴黎。

在東線,同樣先瓦解俄軍的攻勢,然後将其擊退,然後議和。

總之,便是兩線戰争最終以政治結束,保持克制和平衡。

  • 施裡芬則不同,他雖然是毛奇軍事思想的繼承者,但更注重進攻。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7

施裡芬不同意妥協,他希望将整個戰争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速戰速決。基于俄國國土巨大不易速勝,施裡芬認為必須趁俄軍動員尚未完成之時迅速摧毀法軍,為了包抄法國在德國邊境強大的防禦工事,德軍需要繞比利時攻入法國,擊敗法國後在迅速全力攻打俄國。

如果說毛奇是在限制兩線作戰的規模,施裡芬所想的就是如何赢得兩線作戰。

5、德國攻入比利時,英國對德宣戰

于是,當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德國、俄羅斯也相繼互相宣戰之後,德國遇到了一個難題:根據作戰計劃德軍必須首先迅速擊敗法國,但法國目前仍在靜觀其變,怎麼辦?德國并沒有借口直接攻打法國。

但時間不等人,不能等俄羅斯動員完成,于是德國人捏造了法國侵犯德國邊界的假象,并在8月3日對法國宣戰。

同一天,德國攻入比利時。

一戰德國繞過比利時(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8

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英國人為何這麼快參戰?

英國人确實想保持中立,但它更擔心德國會赢得戰争,而德國攻擊比利時便觸到了英國的底線,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一旦比利時被占領,法國就有被包圍并被擊敗的可能,兵貴神速,拖則不利。

  • 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 7月30日,俄羅斯開始全面戰争動員
  • 7月31日,德國對俄羅斯宣戰
  • 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并攻入比利時
  • 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

至此,英法俄VS德奧的戰争以及由此導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