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季節高發疾病副豬嗜血杆菌,臨床上辨識度極高。即便如此,本病的發生依然呈逐年增長趨勢,病程的持續時間及傷亡數量受多種因素影響。了解本病的特點,有利于防控本病的發生與發展,有效降低經濟損失。
一、副豬嗜血杆菌的特點:
1、血清型較多且各型之間缺乏交叉保護。
生産上一般來說,不接種該病疫苗。嚴重爆發區域,如考慮接種該病疫苗,一定要接種與本廠血清型一緻的疫苗,據流行病學調查國内流行的優勢血清型為4型和5型。
2、上呼吸道常在菌
仔豬出生7日齡内鼻腔内已經有本菌定居,仔豬不可能在7日齡内斷奶,早期斷奶不适用于本病的防控,該病原将長期與機體共生。
3、臨床上常繼發于其他疾病。
通常情況下本病不會獨立發生,在應激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常與其他病原共同緻病,如鍊球菌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支原體、胸膜肺炎、豬流感、僞狂犬、藍耳等)。一旦發生本病要考慮是不是存在其他疾病的情況,反過來看一旦發生其他疾病要考慮會不會引起本病的爆發。
4、寒冷季節高發(特别是5-8周齡的保育豬),與環境生産管理密切相關。
寒冷季節硬件跟不上的情況下,無法維持通風和溫度的平衡。若衛生條件跟不上,圈舍濕度過高,同欄密度過大,加之其他病原活躍,很難避免本病的發生。
二、副豬嗜血杆菌的防控:
1、斷奶、轉群等應激發生前後早期預防。
病原屬革蘭陰性菌對多數常規抗菌藥敏感,敏感藥物有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頭孢類、四環素類、和慶大黴素,近年來豬隻對喹諾酮類、磺胺類耐藥程度上升。
2、環境管理。
寒冷季節,溫度是管理的基礎。保持适宜的溫度,适當進行通風,維持溫度和通風的平衡,平衡點主要通過生産管理參考溫度、豬隻狀況及空氣質量進行把控。實際生産溫度往往需要高于生産管理參考溫度。
3、合理分群,避免密度過大,欄舍糞尿堆積狀況。
4、控制常見疾病,對常見疾病進行免疫接種或藥物控制。
5、早期用藥。
早期使用抗菌藥物能起到一定效果,單個出現典型症狀,通常已經爆發,需對未發病豬隻進行整體防控。
根據病原特點全面采取防控措施是防止本病發生的關鍵。
編輯:王茵 校對:王茵
聲明:本文章為養豬在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直接留言或微信聯系我們 yangzhuzaixianbianji,獲得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