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着熬了兩天夜,終于把大棚的控溫關系整明白了。
為了給大棚果蔬營造一個舒适的生長環境,同時降低人為操控的風險和運營成本,我決定向趙總訂購一套遠程控制、追蹤系統。
這個面積988平方米(長76米,寬13米,高4.3米)的冬暖式大棚,我計劃安裝218.7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配置30kW的電輔熱設備和一個機井(降溫用),系統共有3台水泵(集熱泵、供暖泵和制冷泵)。
冬季白天控制棚内氣溫15~25℃,地溫22℃以下,夜間控制棚内氣溫12℃以上,地溫9℃以上,最大限度的,以土壤儲能,來調節棚内作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溫度,減少輔助熱源的開啟時間。夏季白天控制棚内氣溫低于28℃,地溫低于25℃。
我要求這套設備能實時檢測氣溫、光照強度、地溫、空氣濕度、土壤濕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集熱器實時功率,地暖實時功率,系統耗電量等。除操作指令外,全國所有關心大棚控溫技術的人,在手機上下個APP,都能看到這個大棚的實時運行數據。也就是說實驗數據公開,并接受全國人民的監督。既然是實驗,那我們就整得明明白白,沒必要掖着藏着,更沒必要數據造假。
我把意圖和趙總講了後,趙總要求我給他寫出系統控制關系、并畫出系統運行原理圖。我這人最煩畫圖,半路出家的和尚,啥也不懂!整整花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才把這些關系捋清楚。發給趙總後,趙總直呼專業(我知道他是為擡舉我,才這麼說的),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标明要多少個探頭,要什麼型号的,精度要求标準是多少?
我一聽頭都大了,沒想到這麼一個簡單的操控系統,做起來這麼麻煩。
說實話,我真的真的很累,但我真的真的無路可退。在聊城,具有大農業情懷的周總,為我的實驗提供着資金支撐。在家人眼中,我是他們的驕傲,承載着家族振興的希望。在網上,無數的粉絲期待着我的試驗結果,期盼我能帶着他們共同緻富。在網下,無數的種植戶、養殖戶們期盼着有人能為他們找出低成本解決大棚控溫、控濕的可行性路線。
試驗棚
在為我準備的接風宴上,周總激動地說,我們還害怕你不來呢,見到你,我太激動了。我說,你是幹實事的人,我也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能為我提供平台,我有什麼理由不來?周總說,你來就對了,我們不要想着我們要賺多少錢,我們要想,我們在幹什麼事,若是成功,能為這個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周總,幹農業六年,賠了六百萬,仍在堅持,用他的話說,他若是放棄了,跟着他幹的幾十個人就會面臨失業。
我,自小就有一個夢想,不再仰視一個我磕了幾十年的頭,卻沒有得到他分文遺産的人,對,我要超越他,他,就是我的曾祖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