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魯大地衆多的泉水之中,有一處聲名遠播的名泉―柳泉。柳泉是我國古典小說《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故居的名泉。它位于淄博市淄川區的蒲家莊。
蒲家莊東門外數十米處即為柳泉。泉前方是一道幽深的山谷,谷底轉彎處即為柳泉出露處。泉口1米見方,條石鑲邊高出地面,泉口外圍為青石鋪的約百餘米的平台,并有花牆圍欄。泉邊豎立一塊石碑,上面镌刻着茅盾親筆題書的“柳泉”二字。泉後柳樹上挂着一塊簡介牌,上面寫道:
柳泉原名滿井,當年此井深丈餘,水滿而溢,自流成溪。周圍翠柳百章,合環籠益.風景秀美。傳說蒲松齡曾在茅辛上設茶待客,聽取鄉夫野老談孤說鬼,以寫《聊齋志異》。
據有關史料,柳泉原為一處天然自流泉水,村民們砌石為井以落水。當時,泉水深丈餘.即便是大旱之年,泉水仍湧流不息,終年水滿四溢,因而柳泉俗名為滿井。泉邊原有巨大古柳一株,蒲松齡和村民又在泉邊植柳一片。從此,井畔柳風拂面,翠枝婆娑,景色比以前更加宜人。蒲松齡和村民們便改泉名為柳泉。蒲松齡十分喜愛柳泉,他自号為柳泉居士,每天到柳泉汲水烹茶。柳泉水質極佳,清澈明亮,用來釀酒,其酒馥郁甘香;用來煎茶,其茶清香四溢,品後曆久不忘。
蒲松齡白天在私塾綽然堂教書。夏日休館,他便在柳泉背後的茅亭中設桌凳,以柳泉之水沏香茗,招待過往行人。清朝這一帶是通往濟南的官道,行旅頻繁,人們在歇腳飲茶之時,蒲松齡就問長問短,請行人講述各地的風俗人情和各種新奇的鬼怪神話故事。每當聽到一個優美動人的神奇故事,他便欣喜若狂,如獲至寶,馬上用泉水磨墨,揮毫成章。春去秋來,持續二十多年,他采風撰寫的故事,彙編成了“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的不朽小說《聊齋志異》。
《聊齋》故事的傳揚,不僅使人們熟知柳泉居士,也使柳泉名聞遐迩,直至今日,慕名前去尋訪柳泉的中外遊客、文人雅士仍絡繹不絕。當今柳泉由于開采礦井,緻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沒有當年’‘水滿而溢,自流成溪”的景觀,隻有在豐水季節,才能看到井底的清水,但柳泉畔的垂柳,依然迎風飄舞,絲條拂人。在柳泉勝迹追思這位“鬼怪文學”大師在故鄉擺茶設攤、談狐說鬼、刺貪刺虐的創作曆程,将給我們以深刻的感悟和啟示。(若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