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腫瘤後活了多長時間?65歲的張大姐,在還是孩童時期頭頂曾部被火燒傷,傷口差不多4個月才愈合,但燒傷處一直留有瘢痕性秃發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趙忠祥腫瘤後活了多長時間?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65歲的張大姐,在還是孩童時期頭頂曾部被火燒傷,傷口差不多4個月才愈合,但燒傷處一直留有瘢痕性秃發區。
今年1月,她發現秃發區出現了一個跟黃豆差不多大小的“疙瘩”,又疼又癢,總是忍不住去撓。都次不小心撓到出血、流膿,也隻是抹了酒精處理。
4個月前,這個“疙瘩”突然快速長到跟雞蛋一樣,張大姐害怕是腫瘤,趕緊到當地三甲醫院就診,并進行了頭部腫物病理活檢,結果顯示為皮膚高分化鱗狀細胞癌。
說起“鱗狀細胞癌”,可能不少人聯想到的便是趙忠祥先生就是因為鱗狀細胞癌,最終在于2020年1月16日離世。
鱗狀細胞癌這個癌症,聽起來可能很陌生,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
一、什麼是“鱗狀細胞癌”?可能比你想象中兇險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是發生于表皮或附屬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多見于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如皮膚、口腔、食管、子宮頸、陰道等。
這其實這是一種病理類型,它沒有專門針對的防治手段。需要結合原發部位、病理類型、分期等信息,才能具體确定治療方案。
鱗癌的發病與紫外線暴曬、化學物質刺激、癌前病變、其他慢性皮膚病等有關。
一般多發于50—60歲老年人的手、背、面部等暴露部位,最早表現為浸潤性硬斑,可迅速增大, 表面呈菜花狀或是中央破潰形成潰瘍。
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鱗狀細胞癌主要有:皮膚鱗癌、鼻咽鱗癌、食管鱗癌、肺鱗癌、宮頸鱗癌。
其中,皮膚鱗癌的治愈率最高,大部分通過手術就可以實現治愈,而肺部、食管由于位置比較隐蔽,發現也較晚,預後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二、這3種疤痕,癌變風險較高據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外科主任醫師李濤介紹,皮膚鱗癌多是發生小時候有曾燒傷過的舊疤基礎上,另外,本身有慢性皮膚病的患者,也容易發展成鱗狀細胞癌。
為什麼陳年舊疤,會發生癌變?
一般來說,疤痕在傷口愈合後并不會高于皮膚表面,屬于正常疤痕。但如果在愈合過程中,出現細胞過度增生,使傷口皮膚增厚、紅腫,甚至造成畸形,就會形成病理性疤痕或是異性疤痕。
在此基礎上,若是疤痕反複受到抓撓、炎症、摩擦等刺激,就容易形成潰瘍,經久不愈,慢慢就會惡化。尤其是這3種疤痕的癌變風險高,大家要提高警惕:
1、增生性的疤痕
這種疤痕外形不規則,表面高低不平,質地較為實韌,常伴有騷癢難忍,導緻患者反複抓撓,從而造成感染。
2、反複發生感染的疤痕疙瘩
這種疤痕有明顯皮損,也可能是座瘡、或是蚊蟲叮咬造成,容易反複遭受刺激。
3、嚴重的燒傷後萎縮性疤痕
這種疤痕表皮較薄,且表面平坦,由于血液循環差,會呈現亮白色。若疤痕在關節活動處,容易導緻反複破裂,易出現感染情況。
三、預防“鱗狀細胞癌”,我們能做些什麼?可能很多人不曾聽說過鱗狀細胞癌,但它的發病率卻在每年遞增。鱗癌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直接關系,那麼日常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誘因,又該如何預防呢?
發表在《Nature》子刊的一項研究發現,愛吃喝“燙嘴”,食管鱗癌風險最高增加近4倍。人體的食管耐熱度有限,剛煮沸的湯、熱茶,溫度過高,容易燙傷食管,不妨等涼一些再喝。
皮膚長期在日光中曝曬,容易造成慢性刺激,也可能誘發皮膚鱗癌。日常出門做好防曬非常重要。國際上有個一個防曬ABC原則:
避免曬:盡量呆在室内,或者盡量行走在陰涼處,避免直接暴露在陽光下。
遮擋:外出時,佩戴好墨鏡、穿防曬服,打遮陽傘。
防曬霜:防曬霜是A、B的補充,用來輔助加強防曬效果。
EB病毒是普遍存在于全世界的疱疹病毒,它可長期潛伏在B淋巴細胞中,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就會造成感染,最終引發鼻咽癌或是其他疾病。
EB病毒可通過唾液傳播,因此預防的關鍵要注意口腔衛生,包括聚餐時盡量使用公筷等。
不少鱗狀細胞癌與HPV病毒感染有關,如宮頸癌、口咽癌。通過接種HPV病毒,可以有效預防病毒入侵,大大降低發生癌症的風險。
吸煙、空氣環境污染等,都會刺激肺部,可引起肺鱗癌的發生。
發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雜志上的研究顯示,戒煙5年,肺癌風險可下降39%。因此,小九還是要啰嗦一句:請戒煙!
鱗癌預防與治療的關鍵,一是要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二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這個“冷門癌”。
參考資料:
[1]《鱗狀細胞癌有多兇險?》.新華社. 2020-01-17
[2]《危險!身上這三種疤痕趕緊處理,或可變成癌!千萬别大意…》.科普中國 .2021-06-21
[3]《@煙民,趕緊戒煙,就算診斷為肺癌也能降低死亡風險!| ASCO2020》.醫學界癌友會.2020-05-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