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書評創作大賽#
《唐詩三百首》是一本永遠讀不厭的好書。唐詩的偉大之處,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關注底層的勞動者,贊美他們的辛勤付出;同時也無情揭露封建統治者對他們的剝削。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贊美勞動之美,在唐詩中屢見不鮮:
王昌齡的《采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前面兩句既寫了荷葉荷花,也描繪了采蓮女的形象。
後面兩句描寫她們身在池中,因為人荷難分,在池邊看不到她們的身影,聽到她們的歌聲,才知道有人在采蓮。
這首七絕,抓住了采蓮的特點,生動地反應了采蓮女的勞動生活,它不是直接描寫采蓮的動作,而是從側面刻畫采蓮女的形象,表現采蓮的場面。雖然着墨不多,但是有聲有色,别緻清新,呈現出的勞動之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想象的空間。
李白的《秋浦歌》:
爐火照天地,
紅星亂紫煙。
赫郎明月夜,
歌曲動寒川。
這是李白遊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西。唐時此地生産銀和銅。)時所作的十七首詩中的第十四。冶煉爐中火星在紫色煙霧裡飛濺、冶煉工人被爐火映紅了的臉、充滿激情四射的歌聲……詩人以飽滿的熱情,鮮明的色彩,形象生動的語言,刻畫出一幅冶煉工人月夜冶鑄的壯美圖畫,也是一曲對于冶煉工人的贊歌。贊美冶煉工人的詩歌,在李白的詩歌這是僅見的一首,在我國古代詩歌中也是少見的。
相對于李白和王昌齡輕松的筆調,優美的贊歎。中唐晚唐一些詩人對于勞動的描寫就有些沉重了:
李賀的《老夫釆玉歌》:
采玉釆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挂繩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
為了貴婦人頭上的一個“步搖”裝飾品,采玉工人冒着生命危險工作。詩人以新穎的構思,奇特的想象,展示了采玉工人的悲慘命運。
年老的釆玉工人露宿山岡,饑餐野果,在狂風暴雨中,身系長繩,垂下深不可測的懸岩,潛入水中。在這生死關頭,怎能不惦念家人,特别是那幼小的兒孫?“杜鵑口血老夫淚”,“身死千年恨溪水”,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怨憤,也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崔道融的《田上》: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
東方殊未明。
農人半夜搶雨耕種,人累牛疲,漫漫長夜隻有心酸而已!這樣辛勤的付出,得到的依舊是饑寒交迫!
聶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
子㔉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倉。
年邁的父親在辛勤在田中耕耘,兒子在山下拼命開墾荒地。可是官府在這禾苗還沒有開花吐穗的時候,就已經修好糧倉,準備征收賦稅了。詩人不着一言之評,已經通過鮮明對比表達自己的同情和憤怒了。
同樣的諷刺還有唐彥謙的《釆桑女》:
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
侵晨釆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
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
愁聽門外催裡胥,官家二月收新絲。
一邊是早早起來的釆桑女手挽桑樹條無葉可釆,淚如雨下;一邊是地方小官吏大呼小叫,在拚命催收新絲來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