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見病科普之中耳炎知多少
今天,我們就來和各位寶媽們科普一下“中耳炎”這個疾病。
因為中耳炎是兒童中最流行的疾病之一,希望家長們看過後,能做到寶寶一旦發病,早發現早治療。
一、三歲以下的寶寶最易感染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高發于6個月至3歲的孩子,3歲前患過一次中耳炎的寶寶占了80%-90%。
其中,有7成以上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發,輕的影響聽力,重的還可能引起嚴重的并發症。
此外,寶寶易發中耳炎也和孩子的咽鼓管的長度和形狀比較特殊有關。
相比于成人,寶寶的咽鼓管更短、更寬,與咽部連接的角度更平坦,這樣一來,細菌和病毒更易從鼻咽部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二、中耳炎的發現
比較小的孩子生病了不會用語言表達,許多疾病也往往耽誤了治療時間。
如果寶寶有以下症狀,寶媽們要引起注意,寶寶很可能是感染了中耳炎:
●無原因的發熱,且連續3天體溫達到37.8℃-40℃;
●不斷地抓撓耳朵,頭不停地蹭枕頭;
●躁動不安、愛哭,總是搖頭,睡眠不佳;
●耳朵有黃色分泌物流出;
●對聲音的反應變差,注意力下降。
耳溫測量可成為判斷寶寶是否患有中耳炎的簡易方法:
分别測量雙側耳溫,如果相差0.5℃以上,應該考慮溫度偏高側出現中耳炎,溫度高的一側往往就是感染側。
若通過以上方式判斷寶寶患了中耳炎,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兒童耳鼻喉科進行檢查。
三、中耳炎的治療
好在,中耳炎是兒童中可治愈的疾病之一。
中耳炎急性期經規範治療,多數可痊愈,但慢性中耳炎若治療不及時,很可能損傷聽力。
兒童最常見的中耳炎主要分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主要症狀為突發耳痛(小寶寶會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發熱等症狀,嚴重的化膿性中耳炎可出現鼓膜穿孔。
輕度急性中耳炎時,可以先觀察48-72小時,同時給與鎮痛、退熱等對症治療;
如果48-72小時後效果不佳,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
對于沒有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任何滴耳劑都不會有治療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
治療原則是清除中耳積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
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狀;
過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噴劑等。
四、中耳炎的預防
◆感冒及時治療
感冒會損傷咽鼓管功能,導緻液體積聚和病毒繁殖,然後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感染。
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時,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急性中耳炎。
寶媽可以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另一側;如果鼻塞嚴重,睡覺時将寶寶頭部墊高些、使用噴霧加濕器等。
◆注意喂奶姿勢
有的寶寶患中耳炎和媽媽喂奶姿勢不正确有關。
寶媽不要躺着給喂奶,因為孩子的咽鼓管短平,如果吞咽不協調,躺着吃奶很容易發生中耳炎,最好的喂奶姿勢是半卧位。
◆溢奶或吐奶後記得檢查耳部
寶寶溢奶或是吐奶後,奶水容易順着面部流進耳朵,媽媽不能僅僅擦幹淨寶寶的嘴周,還應檢查寶寶的耳朵有沒有液體流入,若有的話一定要及時清理。
◆不要長時間讓寶寶躺着哭
寶寶平躺着哭時,眼淚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裡,滋生細菌,導緻耳朵發炎。
◆洗頭洗澡時做好防護
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給寶寶洗澡、洗頭時,家長應該用手堵住寶寶外耳道口。
平時做好預防,就能大大降低寶寶患中耳炎的幾率。
最後還是要給寶媽們提個醒,如果發現寶寶疑似得了中耳炎,一定及時帶寶寶看醫生,遵醫囑服藥,并定期進行複查。
關注點贊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