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現象,但它和其他心理學理論模型不同,并不是基于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它得名于20世紀四十年代美國一名空軍上尉工程師,在批評其手下的失誤時候說,如果做一件事情多個方法,隻要其中有一種方法把事情弄錯,必定有人會用這個方法去做。這個說法很快在團隊中流行開來,後來就被稱為“墨菲定律”,并且衍生出多個版本,導緻墨菲本人都不記得當初說的原話是什麼。
墨菲定律因為《星際迷航》這部電影而被更多人所熟知。這個定律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大家在生活中都有真真切切的感受。當我們擔心某件事情的時候,一般都會發生。比如越不想承擔某項工作任務,領導越要安排你參與。比如把某件閑置久久的東西扔了以後,突然就發現需要用到它。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
墨菲定律産生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是概率,在事件重複足夠多的情況下,某個個例事件總會發生,中獎、交通事故都是這個道理。然後是人們總會誇大對自己不利的偶發事件的影響,并且可能矯枉過正。所以有人又把墨菲定律稱為“倒黴定律”,用墨菲定律代替“我怎麼這麼倒黴”的抱怨。
然而理解墨菲定律的意義不應該僅用于裝學識,我想,墨菲本人在70年前指出手下錯誤的時候,也不是僅為了批評而批評。墨菲定律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偶然中的必然性的存在。我們無法排除所有可能性的發生,應該做的就是充分考慮所有的可能性及其産生的後果,無論從行為上還是心态上都做好準備。避免僥幸心理,也不要惴惴不安矯枉過正。人過的日子,本來就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不要因為怕麻煩而不去思考,沒有人能代替你思考。往往就是怕麻煩的心态帶來了麻煩。
【本文由「Libby博士的職場理想」原創,歡迎關注drlibbystudio,專治「工作沒意思」、「生活不開心」。】
【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libbyonthego】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